他对系统的套路早已习以为常。才觉得系统变大方,转眼就开始挖坑。不过这很符合系统的作风——不坑人反而奇怪。
虽然系统总在给他设绊子,但韩信必须拿下。毕竟他已有白龙吟皮肤,若能得到真人版的兵仙相助,绝对如虎添翼。
历史上韩信可是难得的军事奇才。想到日后攻城拔寨的便利,十万荣耀点确实划算。
已扣除十万点,韩信解锁成功。特别提示:系统英雄对宿主绝对忠诚,永不背叛。
这点刘峰毫不怀疑。要是花大价钱兑换的英雄还存二心,那才真是血本无归。
汉臣韩信躬身上前,恭敬行礼道:臣韩信,参见陛下。
刘峰抬手示意:爱卿平身。
这位大汉开国元勋身披银甲而立,虽不及刘峰战甲上栩栩如生的青龙纹饰,却在肩甲处精心雕琢着两尊踏云麒麟。手中那柄银枪从麒麟口中探出锋芒,寒光凛冽,令人不寒而栗。
刘峰凝视着眼前浮现的属性面板,暗自赞叹:不愧是大汉开国功臣,各项数值都逼近极限。如今得此良将,问鼎天下更是胜券在握。
原本刘峰已是当世无双,如今得韩信相助,犹如猛虎添翼。二人实力差距仅在战甲增幅——若没有这身特制战甲加持,刘峰也难以达到如今境界。
令人称奇的是,韩信未受任何装备加持,属性值竟能达到惊人的98%。须知武道修行,最后每一分提升都需十年苦功。这看似微小的2%差距,实则是数十年修为的鸿沟。
(眼下刘峰正为徐州防务发愁。虽已攻占徐州,却苦于无合适守将。幸而从系统获得传奇将领韩信,当即决定由其暂驻徐州。
其他将领各守要职分身乏术,这位新降临的帅才确是当下最佳人选。韩信虽有不世之才,但册封之事仍需从长计议。天下第一大将的殊荣非他莫属,然而初来乍到未立寸功,贸然提拔恐难服众。
麾下将士虽对刘峰赤胆忠心,但若突然空降统帅,难免有失公允。须待韩信用实力证明自己,方能令三军归心。
刘峰目前不准备直接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尽管韩信的才华众所周知,但仅凭刘峰一人认可远远不够。他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让韩信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两人的基础属性完全一致,只是韩信的数值略低2%。他们的技能也完全相同,因为刘峰的技能本质来自系统对韩信能力的模拟。有趣的是,真正的韩信出现后,刘峰通过系统获得的技能反而得到了强化。
若两人联合作战,将产生惊人的协同效应。韩信本尊与拥有系统加成的刘峰配合,不仅能激活特殊技能组合,甚至可能衍生全新战术。这正是刘峰此次获得韩信这张王牌的战略价值。
此次系统确实给了刘峰超值回报。虽然耗费了十万荣耀点,但韩信带来的战略优势远超这个代价。
当前最稳妥的安排是让韩信镇守徐州。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交给其他人实在难以放心,唯有韩信能让人高枕无忧。
以韩信的才能,就地募兵简直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为他调配过多兵力,他自有办法解决。正如那句千古名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打造出一支劲旅。
让韩信坐镇徐州可谓一箭双雕:既能确保这个战略要地的稳定,又能为未来中原之战积蓄力量。有这样一位军事奇才统筹兵马,统一天下的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韩信听令,刘峰正色道,命你即刻进驻徐州,养精蓄锐,扩充军备。待时机成熟,我自会传令,届时你我联手,共取中原。
“陛下,臣谨遵圣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君望。”
“以你的才干,治理徐州实属屈才。待时机成熟,朕必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初来乍到尚需熟悉朝务,待你通晓天下大势,再行封赏。眼下暂且委屈你了。”
“韩信不求权位,能追随陛下左右已是莫 ** 幸。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臣心甘情愿。”
“善!你永远是朕的股肱之臣,更是朕的生死兄弟。他日共夺天下,朕绝不亏待于你。”
“陛下如此器重韩信,纵使赴汤蹈火亦难报君恩。韩信此生从未得遇明主,陛下贵为天子却虚怀若谷,实在令臣铭感五内。但凡陛下差遣,韩信万死不辞!”
“好!得卿此言,何愁大业不成?待天下平定之日,便是你我兄弟 ** 言欢之时。可惜此番未带朕亲酿的御酒,否则定要你尝尝。”
“陛下待将士如手足,古来罕见。韩信愿将性命交予陛下驱使,绝无怨言。”
“哈哈!朕今日不仅得猛将,更获智勇双全的帅才。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扼守中原咽喉,务必要替朕守住这战略要冲。”
“陛下明鉴,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朕只要你的忠心,不要你的性命。记住——你比十座徐州城更珍贵。”
(
【朝堂感佩】
韩信再度伏地叩首,胸腔激荡着难言的震动。他从未想过九五之尊竟能如此待下,刘峰以 ** 之躯却执兄弟之礼,这般情谊纵观史册亦属罕见。
【荆襄练兵】
荆州城郭下,刘备的旌旗已飘扬多时。孔明羽扇轻摇间,新募士卒褪去散漫之态。那些曾杂乱无章的阵型,如今在八阵图的演化中渐成森严壁垒。
(
【阵法玄机】
当将士们第一次依阵变位时,长矛形成的寒光竟如星斗流转。刘备抚掌慨叹——昔日败绩,终究是缺了这经纬纵横的谋略。诸葛亮治兵之妙,恰似将散沙熔铸为铁壁。
【三顾之思】
夜巡营寨时,刘备总望向卧龙岗方向。若当年少叩一次柴门,此刻荆州的晨光或许便照在他人的甲胄上。这个念头令他攥紧了腰间双股剑的穗子。
【韬略暗涌】
诸葛亮第七次在沙盘上推演时,故意将代表荆州的木块推向主公案前。景升公若再相让...他话音未落,却见刘备的指尖在与间反复摩挲。帐外更漏声里,藏着两个聪明人心照不宣的博弈。
刘备行事看似重情重义,实则别有用心。他不过是想借此收买人心,成就霸业。
只是这套把戏能瞒过天下人,却骗不过诸葛亮的眼睛。若连这都看不透,诸葛亮也枉称当世第一谋士。刘备虽有过失,但待诸葛亮却真诚相待。正因如此,诸葛亮才愿尽心辅佐,以报知遇之恩。
眼下诸葛亮能做的,唯有规劝刘备按计行事。他建议刘备依计与刘表会面,遵循既定方略,方能奠定大业根基。若不听劝告,不仅徒增曲折,更会延误大计。
面对固执的刘备,诸葛亮也无可奈何。他胸中有万千韬略,却遇上这般主公,实在令人无言。若非刘备这般虚伪作态,或许早就成就大业。正是这种性情,让他错失良机。
若能听从诸葛亮劝谏,何至于日后惨败。眼下唾手可得的荆州不要,非要日后兴师动众,徒增伤亡。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兵力,就这样被肆意挥霍。刘备只知空谈仁义,将良谋当成耳旁风,诸葛亮岂能不知他的心思?
这日刘表又遣人相邀。
玄德贤弟近日发福了。
哈哈,托兄长的福,闲居无事,心宽体胖。
是啊,贤弟近来未曾征战,长居安逸,难免如此。你看为兄是否清减了些?
刘表屏退左右,独留刘备在书房叙话。窗外竹影婆娑,案上茶烟袅袅。
玄德近日可好?刘表轻抚长须,目光沉静地望着对方。
刘备恭敬答道:承蒙兄长挂念,愚弟一切安好。
烛火摇曳间,刘表忽然长叹一声:愚兄近来夜不能寐,每每思及荆州之事,便觉心中郁结难解。
刘备瞥见刘表鬓边新添的白发,想起孔明临行前的叮嘱,心中已有计较。他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盏,道:兄长可有什么烦忧?
你我既是同宗,刘表缓缓起身,负手立于窗前,愚兄也不瞒你。我那不成器的两个孩儿......话至此处,声音已然哽咽。
刘备也站起身来,郑重道:兄长有事但说,备虽不才,定当竭力相助。
刘表转过身来,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玄德果然重情重义。不瞒你说,近日蔡氏频频干预立嗣之事,欲立琮儿为主。可这荆州基业......
窗外忽起一阵风,烛火猛烈摇晃。刘表的面容在光影交错间显得格外苍老。
刘备深深一揖:若兄长信得过备,备愿倾力辅佐贤侄,以保荆州基业。
刘表眼中精光乍现,却又很快隐去。他握住刘备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玄德此言当真?
同宗之谊,岂敢虚言。刘备目光坚定,声音沉稳如铁。
案上茶盏早已凉透,侍从新换的檀香在室内缓缓氤氲。刘表凝视着这个同宗兄弟,良久才松开手,脸上浮现出如释重负的神情。
“此计我岂会未曾思及?然以玄德贤弟眼下兵马,实难与蔡瑁抗衡。纵然如此行事,蔡氏一族依旧不会将刘琦放在眼中。倘若他日贤弟离了荆州,彼辈必会趁机生乱,着实令我忧心。此策断不可行。”
“兄长,而今您年岁尚不算高,体魄强健,再主政荆州十载亦非难事。在此期间可将公子刘琦带在身边悉心栽培,假以年月,公子必能历练成才。待其时,您自可安心将荆州托付于他。”
“贤弟此言,分明是不愿相助啊!若行此策,蔡氏反会更加猖狂。他们见我这般安排,便知我属意刘琦继位,定会百般阻挠。届时他们不再暗中动作,反而会因肆无忌惮而酿出大祸,甚至兴兵作乱亦未可知。若到那般境地,我等又当如何收拾?此计万不可行。”
“兄长所言极是,是我想得不够周全。若将刘琦与刘琮两位公子都带在身边栽培呢?让二人各自历练,如此蔡氏便无话可说,也可堵住悠悠众口。待二人各显其能之际,您再择贤而立,岂不更好?”
“贤弟何其糊涂!刘琮绝不可继任荆州之主。若教他得了权位,只怕这荆州就要易姓他人,我半生基业必将付诸东流。此计同样不妥。况且蔡氏又岂会容刘琦安心成长?定会暗中使绊,令其举步维艰。只要蔡氏仍在荆州一日,此地便永无宁日。”
“照此说来,荆州竟是无解之局。唯有在兄长治下方得太平,若兄长不在,恐将祸起萧墙。”
“眼下唯有此法可保荆州无虞,但须得玄德贤弟首肯方能施行。倘若贤弟不允,荆州日后恐无宁日。为荆州,为大汉天下,此事务必应允,否则我死不瞑目。”
“兄长所言何事,竟需刘备方能成全?只要兄长明言,为兄长为大汉,我必竭尽全力。”
“贤弟此言当真?”
“绝无虚言。”
“好!既如此,我便直言了。”
“兄长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