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因为姜林玉表现出了倾听的态度,还是今天的赵盼太过多愁善感,赵盼忍不住在临搬走前诉说起来,这对两辈子的婆媳还是第一次心平气和的如谈心一般的单独待在一个空间里。
赵盼半低垂着头,“妈,不是我非要把苏怀仁带走,不让他在你们身边孝敬你们,是——”
刚开始谈心,姜林玉就忍不住打断,“可千万别为了我们把他留下,他不在我身边我能多活好几年,我还得谢谢你才对。”
姜林玉的话把赵盼整不会了,总不能说不用谢吧,这话说出来也感觉怪怪的。
姜林玉见状轻咳一声,引导道,“你继续说。”
赵盼勉强一笑,“妈你真会开玩笑。呵呵。不过我也能理解,之前怀仁做的那些事儿确实是让你们寒心了,分家那会我还不太能懂。
可后来苏怀仁忽略自己孩子,让美华和国胜受委屈的时候我有点懂了。
之后他又做出那么大的错事被关进局子里,留我一个人在外面被李爱芹闹腾,承受各种闲言碎语的时候我更懂了。
但我总觉着这件事情会有个尽头,但我发现我天真了,即使已经和二房和解,苏怀仁也被放了出来。但这件事情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会一直存在。”
说到这赵盼痛苦的眨了眨眼,似乎想把心里的眼泪憋回去,嘴上却不自觉带了点哭腔,
“妈,你知道么?我什么都能忍受,可我受不了美华和国胜一直被人指指点点,他们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只因为他们有个犯了错的父亲,不管是学校还是巷子附近,总有小孩当着两个孩子的面说苏怀仁是卖侄子侄女的狗汉奸,还说他们是狗汉奸的孩子,说不定也被卖过了,是小狗汉奸。”
姜林玉递过去一块干净的手绢,赵盼才发现自己还是落下了眼泪,自嘲道,“我还以为我已经炼出了铜皮铁骨,可每次提到这事儿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那些孩子知道什么,还不是他们家里人说的,刚开始美华和国胜还会和那些小孩子吵架打架,但双方家长一遇见,碰到那不讲理的家长,说话总是更难听,会说什么你看看你们把我孩子打的,他说的有什么错之类的。我原先其实不太会和人吵架的。也就是这段时间才慢慢练出来。”
姜林玉插嘴道,“苏怀仁呢?就让你一个人去吵?”
赵盼自嘲一笑,“他开始还跟在我后面,发现所有人的火力和语言输出最后都集中攻向了他,他一次两次的变得越来越沉默,甚至有次他在家里喝的大醉淋漓说活着还不如死了。
我想着就算这个男人再没用,再没骨气,他活着就多一份工资,美华和国胜就能有亲爸。所以以后我就不再刺激他了,再吵架也不会叫他。
但美华和国胜这两个孩子特别懂事,他们觉着妈妈因为他们受了委屈,所以以后再有人骂他们,为了不让我跟着挨骂就总是默默承受。
我之前还以为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情慢慢消停了,后来无意中才发现是孩子们替我们这没用的父母负重前行。
当时我有一刹那也觉着活着真的挺没意思,要不干脆一家人死了算了,临死再把那些嘴碎的都捎带上。但想了想,还是觉着不值得。
美华和国胜还那么小,还拥有无限的未来。所以我想再做一次努力。看看远离原先的环境,会不会好一些。因为我觉着要是再不走,不仅两个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完蛋了,我也要坚持不下去了。”
听着赵盼的话,姜林玉也有些心情复杂,这时候还没有关于心理问题的说法,但依她看,不管是苏怀仁还是赵盼,甚至是美华和国胜,和二房的龙凤胎,多少都因为那件事儿产生了些心理问题。
赵盼的解决方式其实也是歪打正着,离开那个让人痛苦的环境,去适应全新的环境,可能真的能让痛苦减少一些,但也只是减少,不会消失,更多的会压在心里深处。
好的童年会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还有个说法叫‘童年无阴霾者,如春苗承露;少时经霜雪者,成岁寒之松。’
就是不知道这几个孩子最后能不能成为坚韧的松柏了。
上辈子苏怀仁顺风顺水,根本没有发生出卖侄子侄女的事情,最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姜林玉其实也一无所知,不仅是因为他们不亲近自己,也因为她在他们长成之前,精神就时不时陷入了混沌。
自己这个西伯利亚的蝴蝶煽动的翅膀让他们承受了无妄之灾,姜林玉也不会觉着愧疚,因为事情归根究底都是源自苏怀仁的贪婪和欲望。
余生该为之承受和赎罪的也该是苏怀仁。
姜林玉心里想着这些突然感觉多了许多的释然,轻轻拍了几下赵盼的后背,“你做的很好。我支持你换个环境。”
赵盼感觉面前的婆婆身上仿佛突然出现许多神性的光辉,她的话语一下子抚平了许多心上的褶皱,对未来她也多了很多勇气和信心。
这种感觉非常的玄妙。
或许是这丝亲近之感,让赵盼忍不住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
姜林玉也知道了赵盼父亲赵兴邦因为食堂着火的事情,作为分管领导也被降了职,原先还准备在退休之前冲击一下正厂长的职位,这次是彻底没了指望。
赵盼提到这些的时候还看了看姜林玉的脸色,毕竟苏正业虽然幸运的避过了食堂的火灾,但在此之前和他产生矛盾的领导,还是通过赵兴邦的关系进的厂子。
姜林玉对此毫不在意,那个食堂领导中饱私囊,苏正业看不惯他的这种行为不同流合污,所以才被盯上,但如今呢,苏正业还好好的,甚至新的领导已经上门说等食堂重建,让苏正业回去担任厨师,还暗示了会给他提高待遇。
而那个吴主任浑身烧伤面积超过百分之55%,后半辈子的着落还不知道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