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崇祯皇帝渐渐察觉到一个异样——工部尚书张凤翔似乎格外忙碌。以往按时上朝的他,偶尔会请假,问起缘由,总是说新武器研发到了关键阶段,需要他亲自坐镇辅导工匠,不敢有丝毫懈怠。
崇祯起初并未在意,毕竟大明正值中兴之际,军械革新至关重要。他也曾私下问过首辅范景文,张凤翔究竟在忙什么新武器,范景文也是一脸郑重地回应:“陛下,张尚书确实在研发一款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事关大明国防安危,他不敢有丝毫马虎,故而投入了全部精力,还请陛下体谅。”
崇祯又召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想从他口中探探虚实。骆养性身为皇帝心腹,本不应有所隐瞒,但此前赵烈早已将蒸汽机的设想和潜在价值告知于他。骆养性初听时,与范景文、毕自严等人一样,先是难以置信,随即便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震撼。他深知此物若能成功,对大明的意义堪比开天辟地,赵烈等人瞒着皇帝,只为届时献上一份天大的惊喜。赵烈还特意叮嘱,若皇帝问责,他与首辅会一同为其担保。
因此,骆养性面对崇祯的询问,也恭敬地回道:“陛下,张尚书确实在潜心研发新式武器,臣已派人暗中保护研发场地,确保万无一失。张尚书一心为国,还请陛下放心。”
接连得到三位重臣的一致答复,崇祯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只当张凤翔是在攻克某种顶尖军械,心中还隐隐有些期待。
这一日,早朝刚结束,赵烈便与范景文、毕自严、张凤翔一同出列,躬身道:“陛下,臣等有要事启奏!”
崇祯见四人神色郑重,脸上却难掩一丝压抑不住的喜悦,心中顿时好奇起来:“哦?四位爱卿有何要事?莫非是张尚书的新武器研发成功了?”
范景文躬身回道:“陛下英明!张尚书主导的新式研发已圆满成功,此物威力非凡,关乎大明国运,臣等恳请陛下移驾西郊试验场,与其余几位尚书大人一同观摩!”
崇祯眼中一亮,心中的期待瞬间被点燃。能让首辅、镇国公、两位尚书如此重视,还特意邀请他亲自观摩,这新武器定然非同小可。他连忙问道:“哦?究竟是何等神器,竟让四位爱卿如此看重?”
赵烈笑着回道:“陛下,此物非同凡响,臣等言语难以尽述,还请陛下与诸位大人随臣等一同前往试验场,亲眼目睹便知分晓!”
“好!朕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神器,能让你们如此激动!”崇祯兴致勃勃地说道,当即吩咐王承恩,“传旨,召其余各部尚书及当值大臣,随朕一同前往西郊试验场!”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道,连忙下去传旨。
半个时辰后,一列浩浩荡荡的车队从皇宫出发,直奔西郊。崇祯乘坐的龙辇位于正中,前后左右皆是禁军护卫,其余大臣的马车紧随其后,一路尘土飞扬,气势恢宏。
临近试验场,崇祯便透过龙辇窗帘,看到了沿途严密的守卫。每隔数十步,便有一队精锐士兵手持步枪巡逻,队列整齐,眼神锐利,防线一直向外延伸,看不到尽头。
“好家伙,如此严密的守卫,看来这新武器确实非同一般!”崇祯心中暗道,好奇心更加强烈。不仅是他,随行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刑部尚书刘之凤等大臣也纷纷探头观望,脸上满是疑惑与期待。
车队缓缓驶入试验场,在一片开阔地停下。崇祯率先走下龙辇,刚一站稳,目光便被不远处的庞然大物牢牢吸引,瞬间怔在原地。
那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巨型器械,主体呈乌黑色,车头圆浑厚重,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黑色巨兽,顶部矗立着一根粗壮的烟囱,直指天际。车头后方连接着一节通体朱红的车厢,车厢宽敞高大,两侧装有整齐的窗户,整体造型雄浑大气,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威严与力量。
“这……这是什么东西?”崇祯下意识地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惊愕。他登基多年,见过的军械、器物不计其数,却从未见过如此怪异而庞大的物件。
随行的大臣们也纷纷下车,看到这庞然大物后,无不惊得目瞪口呆,议论纷纷。
“我的天!这是什么怪物?长得如此奇特!”
“看这模样,不像是火炮,也不像是战车,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如此巨大的体量,怕是有几万斤重吧?怎么能移动呢?”
“你们看,它下面还有两条平行的铁条,难道是沿着铁条移动的?”
众人七嘴八舌,脸上满是困惑与震撼。除了赵烈、范景文、毕自严、张凤翔四人,其余人皆是第一次见到蒸汽火车,完全无法理解这庞然大物的用途。
崇祯定了定神,转头看向赵烈,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赵烈,此乃何物?造型如此奇特,究竟用于何处?”
赵烈上前一步,躬身回道:“陛下,此物名为蒸汽火车,乃是一种全新的运输工具。它无需马拉,无需人推,仅凭蒸汽便能驱动,可载人载货,日行千里,载重可达数万斤!”
“什么?!”崇祯闻言,惊得后退一步,眼中满是难以置信,“无需马拉人推?仅凭蒸汽便能驱动?日行千里?载重数万斤?赵烈,你莫不是在与朕说笑?”
不仅是崇祯,其他大臣也纷纷惊呼出声,脸上满是震撼。
“国公爷,这怎么可能?如此重的大家伙,没有马没有牛,怎么可能自己跑起来?”
“日行千里?就算是最快的千里马,也难以做到日行千里,这铁疙瘩岂能有如此能耐?”
“载重数万斤?那得多少匹马来拉啊?这蒸汽的力量,当真如此神奇?”
赵烈笑着解释道:“陛下,诸位大人,此言绝非虚言。这蒸汽火车的动力来源,便是烧开水产生的蒸汽。蒸汽产生的巨大推力,能够驱动火车的车轮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车身前行。其速度与载重,都远超传统的马车、牛车。”
“烧开水的蒸汽?”崇祯皱起眉头,依旧有些不解,“就这么简单?蒸汽的力量,真能带动如此庞然大物?”
“陛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奥的道理。”赵烈卖了个关子,“不如陛下与诸位大人亲自登上火车,体验一番,便知臣所言非虚。”
崇祯心中的好奇心早已被吊到了极点,当即点头道:“好!朕倒要亲自体验一下,这蒸汽火车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想要亲身体验这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
赵烈侧身引路,示意众人登上车厢。车厢门设在侧面,宽度足够两人并行。众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依次踏上车厢。
进入车厢后,众人再次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车厢内部宽敞明亮,两侧整齐地排列着木质座椅,座椅上铺着柔软的棉垫,中间留有一条宽敞的走廊。车厢顶部悬挂着几盏油灯,虽未点燃,却已显得颇为精致。
“没想到这车厢里面如此宽敞舒适!”崇祯坐在座椅上,感受着棉垫的柔软,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是啊,陛下。这车厢比咱们乘坐的马车宽敞多了,坐个二三十人不成问题。”吏部尚书王永光四处打量着,感慨道。
众人纷纷落座,心中既有忐忑,又有期待。他们时不时地看向窗外,又互相交换着眼神,脸上满是复杂的神情。
赵烈见众人都已坐好,对驾驶工匠吩咐道:“启动火车!”
工匠应声而去,走到车头旁,将煤炭填入锅炉下方的炉膛,点燃火焰。火焰渐渐升起,舔舐着锅炉底部。车厢内的众人屏住呼吸,紧紧盯着窗外,心中的忐忑愈发强烈。
“陛下,这东西不会出什么意外吧?”刑部尚书刘之凤有些担忧地说道,双手紧紧抓住座椅的扶手。
“是啊,陛下,万一要是在半路上停下来,或者翻车了,可就麻烦了。”兵部尚书张凤翼也说道,脸上满是紧张。
崇祯心中也有些打鼓,但看着赵烈自信的神情,又强自镇定下来:“诸位爱卿稍安勿躁,赵烈办事向来稳妥,既然他敢让我们乘坐,想必是有十足的把握。”
就在这时,车身微微一震,紧接着,众人感觉到车厢缓缓向前移动起来。
“动了!真的动了!”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看向窗外。只见窗外的树木、草丛缓缓向后倒退,火车正在平稳地向前行驶。
“真的动了!没有马,没有牛,它自己在动!”大臣们也纷纷惊呼出声,脸上的忐忑瞬间被惊喜取代。
蒸汽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最初的步行速度,逐渐提升到每小时三十里、五十里。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烟囱中冒出滚滚黑烟,气势磅礴。
车厢内的众人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他们纷纷趴在窗户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崇祯激动地说道,双手紧紧握着座椅扶手,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这速度,比朕的龙辇快多了!而且如此平稳,一点颠簸都没有!”
“陛下,您看!远处的村庄,眨眼间就到了眼前!”毕自严指着窗外,激动得手舞足蹈。
“我的天!这才多大一会儿,我们就走了这么远的路!”户部尚书王永光感慨道,“若是用在漕运、驿传上,那效率可就太高了!”
众人越说越兴奋,脸上的忐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欢喜与激动。他们一会儿讨论着蒸汽火车的速度,一会儿畅想着它的应用前景,车厢内一片欢声笑语。
半个时辰后,蒸汽火车抵达西郊码头,稳稳停下。工匠们将火车掉头,缓缓驶回试验场。
下车后,崇祯依旧难掩心中的激动,快步走到赵烈面前,急切地问道:“赵烈,这蒸汽火车当真是靠蒸汽驱动的?快,给朕详细说说,这蒸汽究竟是如何带动如此庞然大物的?朕实在是好奇得紧!”
其他大臣也纷纷围了上来,眼神中满是急切的期待。
赵烈笑着应道:“陛下,诸位大人,随臣来!”
他带领众人来到车头旁,打开了锅炉的观察口。工匠们按照赵烈的吩咐,再次点燃炉火,添入煤炭。
众人围在锅炉旁,紧紧盯着观察口。随着水温逐渐升高,锅炉内开始冒出细密的水汽,水汽越来越多,最终变成大量的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气缸内。
“陛下,诸位大人请看!”赵烈指着气缸的方向,“蒸汽进入气缸后,会推动气缸内的活塞上下运动。活塞通过连杆与车轮相连,活塞的上下运动便会带动车轮转动,从而驱动火车前行。”
众人顺着赵烈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气缸上的连杆随着蒸汽的注入,果然开始上下摆动,带动着车轮缓缓转动。
“原来如此!”崇祯恍然大悟,眼中满是赞叹,“这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将蒸汽的力量转化为机械的动力,真是匪夷所思!”
“国公爷,这蒸汽的力量为何如此巨大?”刑部尚书刘之凤好奇地问道。
赵烈解释道:“刘大人,这是因为蒸汽在密闭的锅炉内产生后,体积会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巨大的压力。这股压力作用在活塞上,便能产生强大的推力。锅炉的容积越大,蒸汽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推力也就越强,火车的载重和速度也就越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整套动力装置,名为蒸汽机。除了驱动蒸汽火车,蒸汽机还能应用于多个领域。在航运上,可制造蒸汽轮船,无需人力风力,便能在江河湖海中风驰电掣;在农耕上,可制造蒸汽犁、蒸汽水车,大幅提高耕种和灌溉效率,让粮食亩产翻倍;在军工上,可用于锻造、冶炼、军械制造,提高武器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在基建上,可用于矿山开采、道路修建,降低施工难度,加快工程进度。”
“什么?!”崇祯和大臣们闻言,再次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蒸汽机竟有如此多的用途?”崇祯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看似简单的蒸汽机,竟然能给大明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
“国公爷,若是蒸汽机能够广泛应用,我大明的国力,岂不是要一日千里?”首辅范景文激动地说道,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是啊!”毕自严连忙说道,“农耕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百姓便不会再受饥寒之苦;航运、交通便利,物资流通加快,国库收入便能大幅增长;军工生产革新,武器装备升级,我大明的军队便能所向披靡,外敌再不敢觊觎我大明江山!”
“这蒸汽机,简直是上天赐予我大明的神器啊!”吏部尚书王永光感慨道,“有了它,大明中兴指日可待,甚至有望成为千古未有的盛世王朝!”
大臣们纷纷附和,脸上满是激动与振奋,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崇祯看着众人激动的模样,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终于明白,近半年来张凤翔为何如此忙碌,为何赵烈、范景文等人要瞒着他。如此惊天动地的发明,若是提前告知,便少了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
就在这时,赵烈、范景文、毕自严、张凤翔四人突然上前一步,齐齐跪倒在地,躬身道:“陛下,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
崇祯一愣,连忙说道:“四位爱卿何罪之有?你们为大明研制出如此神器,乃是大功一件,朕正要赏赐你们,何来罪责之说?”
赵烈叩首道:“陛下,臣等犯了欺君之罪。这蒸汽机的研发,并非一日之功,近半年来,张尚书忙于此事,屡次请假,臣与范首辅、毕尚书故意隐瞒陛下,谎称是研发新武器,骆养性大人也受臣所托,一同隐瞒。此事皆因臣而起,与他人无关,还请陛下责罚!”
范景文也叩首道:“陛下,此事臣也有责任。身为首辅,未能如实向陛下禀报,反而协助隐瞒,实属失职,请陛下责罚!”
毕自严连忙说道:“陛下,臣也有罪。臣知晓蒸汽机的研发计划,却未能向陛下禀明,还请陛下责罚!”
张凤翔道:“陛下,臣身为工部尚书,主导蒸汽机研发,却因担心提前泄露影响进度,未能向陛下如实汇报,罪该万死,请陛下责罚!”
骆养性也上前一步,跪倒在地:“陛下,臣身为陛下心腹,却受镇国公所托,隐瞒实情,未能尽到职责,请陛下责罚!”
崇祯看着跪倒在地的五人,脸上渐渐露出笑容,随即爽朗大笑起来:“哈哈哈!各位爱卿,你们何罪之有啊!”
他走上前,亲自扶起赵烈,语气中满是欣慰与感动:“你们隐瞒朕,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给朕一个惊喜,为了大明的未来!这蒸汽机的价值,远超任何金银珠宝、高官厚禄。有了它,大明的中兴大业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百姓便能安居乐业,江山便能固若金汤!你们为大明立下了如此奇功,朕感激你们还来不及,怎会责罚你们?”
崇祯又依次扶起范景文、毕自严、张凤翔、骆养性,继续说道:“你们都是大明的肱股之臣,是朕的左膀右臂!为了大明的发展,你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朕心中有数。此事,朕不仅不责罚你们,还要重重赏赐你们!”
他转身对王承恩道:“王承恩,传旨!镇国公赵烈,功勋卓着,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加封为‘护国柱石’,世袭罔替!首辅范景文,协理有功,赏黄金五百两,绸缎五十匹,官升一级!户部尚书毕自严,保障有力,赏黄金五百两,绸缎五十匹,官升一级!工部尚书张凤翔,主导研发,赏黄金五百两,绸缎五十匹,官升一级!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护持有功,赏黄金三百两,绸缎三十匹!参与蒸汽机研发的工匠、学子,按功劳大小,分别给予赏赐和官职提拔!”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道,脸上满是喜悦。
“谢陛下隆恩!”赵烈等人齐齐躬身行礼,脸上满是感激。
崇祯看着远处的蒸汽火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赵烈,范首辅,毕尚书,张尚书,朕命你们即刻制定蒸汽机的推广计划。铁轨铺设、蒸汽轮船制造、蒸汽机在各领域的应用,都要尽快提上日程。朕要让蒸汽机的光芒,照亮大明的每一个角落,让大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让万邦来朝,永世昌盛!”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震天动地,充满了坚定与豪情。
阳光洒在试验场上,蒸汽火车的烟囱中冒出袅袅黑烟,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崇祯站在铁轨旁,望着这庞然大物,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有了蒸汽机,有了这些忠心耿耿、才华横溢的大臣,大明的中兴之路,必将一片坦途,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