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35章:回归岐下,汇报所学

晨露还挂在岐下草庐的茅檐上时,轩辕的脚步声已惊醒了院前那棵百年老松。松针簌簌落下,沾在他肩头的风尘里,像是为这趟跨越四野的归途,缀上了几分久别重逢的暖意。追风低低地呜咽了一声,率先窜过木桥,朝着那扇熟悉的柴门奔去——它的脚步早已不复当年的轻快,脚掌磨出的厚茧在石板路上叩出沉稳的声响,倒像是在向这片养育过它的土地,诉说这些年的风霜。

“是追风?”柴门后传来苍老却清亮的声音,随即门轴“吱呀”转动,岐伯披着素色麻布袍立在晨光里。他的须发又白了些,眼角的皱纹被阳光拓得愈发深邃,可那双望向轩辕的眼睛,依旧像当年初见时那般,盛满了洞彻世事的温和。

轩辕喉头一紧,竟说不出话来。他曾在东海边对着潮起潮落演练过无数次重逢的场景,也在南疆雨林的篝火旁设想过该如何汇报此行所得,可真当这张日夜思念的面孔撞进眼帘时,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眼眶里的热意。他躬身行礼,动作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师父,弟子回来了。”

岐伯上前一步,伸手拍了拍他的背。掌心的温度透过粗布衣裳传过来,让轩辕想起当年第一次喝他熬的草药汤时,那份熨帖身心的暖。“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医者连说两句,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看你黑了瘦了,却比走时挺拔了许多。”

这时,随轩辕同行的弟子们也纷纷上前行礼。他们中有的是出发前就跟在轩辕身边的,有的是途中被他救治后执意追随的,此刻一个个都捧着沉甸甸的行囊,眼神里既有归途的疲惫,更有满载而归的雀跃。

“快进屋,进屋说。”岐伯侧身让开,目光扫过众人肩上的包袱,嘴角笑意更深,“我猜,你们这趟回来,定是带了不少宝贝。”

草庐里陈设依旧,石案上的陶罐还摆着当年的位置,只是多了几株新采的艾草,正散发着清苦的香气。轩辕指挥弟子们将行囊一一解开,霎时间,石案上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件——有东方部落赠送的砭石,棱角被摩挲得光滑温润;有南疆带回的草药种子,装在竹筒里,贴着弟子们手绘的标签;还有西陲的羊皮卷,上面用炭笔记录着外伤处理的步骤;更有北方医者传下的脉诊图谱,画着不同脉象的波形……

岐伯拿起一块月牙形的砭石,对着光细细端详。石面泛着青灰色的光泽,边缘薄而锋利,却又透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圆润。“这是东海之滨的砭石吧?”他指尖抚过石面,“我年轻时曾听闻,那里的医者能用这种石片放血祛瘀,今日才算得见真物。”

“师父慧眼。”轩辕点头,拿起另一块稍厚些的砭石,“这种厚石多用于熨烫,海滨部落的渔人常患关节肿痛,将其烧热后敷于患处,能驱寒湿。弟子试过,确有奇效。”他边说边比划着当时观察到的手法,“只是火候最难掌握,过热则伤皮肉,不足则无效,需得反复练习才行。”

岐伯闻言,让弟子取来一盆温水,将砭石浸入其中:“你且说说,这石与寻常石块有何不同?”

轩辕沉吟片刻,从行囊里翻出一块途中捡的普通山石,与砭石一同放入水中:“弟子发现,砭石吸热快,散热慢,且质地细密,不易碎裂。寻常山石则反之,用来熨烫,要么很快冷却,要么容易划伤皮肤。”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便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吧。”

岐伯抚须而笑:“说得好。医道之中,不仅要识药、懂法,连器具的选择都有学问。你能注意到这些细节,可见此行确实用了心。”

说着,他又转向那些装着种子的竹筒,拿起一个贴着“青蒿”标签的竹筒。竹筒里的种子细小如沙,呈深褐色。“这是南疆的青蒿?”他问道。

“正是。”轩辕的神色郑重起来,“南疆多瘴气,当地人用青蒿煮水,可防治疟疾。弟子在雨林中亲见一疟疾病人,寒战高热,几近垂危,喝了青蒿水后,次日便热退神清。”他顿了顿,想起当时的惊险,“只是青蒿的采摘颇有讲究,需在花开前采,且不能暴晒,否则药效大减。”

岐伯闻言,将竹筒凑近鼻尖轻嗅,仿佛能从干燥的种子里闻到雨林的潮湿气息。“疟疾在中原也偶有发生,只是医者多束手无策。你带回这青蒿种子,若能在中原试种成功,便是救万民于水火啊。”

轩辕心中一动,连忙道:“弟子也是这么想的。途中已让弟子们记录青蒿的生长习性,它喜湿润,耐贫瘠,或许在中原的河边湿地也能存活。”

说话间,岐伯的目光落在了一卷羊皮上。羊皮上用朱砂画着奇怪的符号,旁边还有几幅人体图,标注着不同的部位。“这是……”

“这是西陲牧民的外伤疗法图谱。”轩辕解释道,“西陲多游牧,与野兽搏斗、骑马摔伤是常事,他们处理外伤的法子极为独到。比如这符号,代表烧红的小刀,用于烫烙止血;这标注的部位,是说用羊脂涂抹,可促进伤口愈合。”他拿起羊皮,指着其中一幅图,“弟子曾见一牧民被狼咬伤,深可见骨,他们先用烈酒清洗伤口,再用烧红的小刀烫烙,最后敷上草药,包扎以羊毛,不过半月,竟已结痂。”

岐伯听得入了神,手指在羊皮上的伤口图上轻轻划过:“烈酒性烈,能杀菌;烧红的小刀,既能止血,亦能消毒;羊毛保暖,还能吸收渗出的脓液……这些法子看似粗犷,实则蕴含着朴素的医理啊。”

“师父说得是。”轩辕深有同感,“弟子起初也觉得烫烙之法过于残忍,可亲眼见其效果后才明白,有时看似激烈的手段,反而是救命的良方。这正如治病,需根据病情轻重,或温或凉,或补或泻,不能一概而论。”

岐伯赞许地点头,目光又被角落里一个陶罐吸引。陶罐里装着一些黑色的块状物,散发着淡淡的腥气。“这又是什么?”

“这是北方部落的‘血余炭’。”轩辕答道,“他们将人发收集起来,烧成炭,研末后,可止血。无论是外伤出血,还是便血、咯血,用之皆有效。”他拿起一块血余炭,放在掌心碾了碾,“弟子曾在北方见一妇人产后大出血,服用血余炭后,血势立止。起初不解其理,后来想,头发本是气血所生,烧成炭后,竟能反其道而行,收敛止血,这或许就是‘同气相求’吧。”

岐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同气相求……你这话颇有见地。世间万物,皆有其性,看似相反,实则相通。头发属血,炭能收敛,两者结合,便成止血良药。这其中的道理,值得细细推敲。”

说着说着,日头已升至中天。弟子们早已煮好了饭菜,是用带回的北方根茎与南方的杂粮同煮,香气弥漫在草庐里。岐伯拉着轩辕坐下,让弟子们也一同用餐,边吃边聊。

“说说你在北方的见闻吧。”岐伯给轩辕盛了一碗杂粮粥,“我听说北方医者善观面色、切脉象?”

提起北方的脉诊,轩辕的兴致更高了。“是啊,北方医者诊病,必先观面色,再切脉象。他们说,面色红者多热,白者多虚,青者多痛,黑者多瘀。而脉象更是玄妙,快如奔马者多为热病,慢如老牛者多为寒病,浮于表面者多为外感,沉于底下者多为内伤。”他放下碗筷,伸出手腕,“弟子曾让北方医者为我诊脉,他说我的脉象‘匀而有力,如春风拂柳’,是气血充足之象。当时便觉得,这脉象竟能反映人体虚实,实在是奇妙。”

岐伯听得认真,也伸出手腕:“那你也为我切一切脉,看看能否看出些什么。”

轩辕有些紧张,深吸一口气,将手指轻轻按在岐伯的腕脉上。指尖传来沉稳有力的搏动,不急不缓,如同山间流淌的清泉。“师父的脉象,平和有力,应是身体康健。”他笃定地说。

岐伯哈哈大笑:“不错,不错。看来你不仅学了北方的脉诊之法,还能活学活用。”他收敛笑容,正色道,“望、闻、问、切,本是诊病的四大要素,只是此前多偏重于问与闻,你从北方带回望色与切脉之法,正好补全了这四诊,实在是大功一件。”

轩辕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趟周游,他历经艰险,数次身陷险境,也曾因医术不精而自责不已,此刻得到师父的肯定,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甘甜。“弟子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他谦逊地说,“其实途中弟子常有困惑,各地医法差异极大,有的甚至看似相悖,比如南方用苦寒清热,北方用温热散寒,究竟该如何取舍?”

岐伯沉吟片刻,指着窗外的田野道:“你看这田野里的庄稼,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皆是顺应时节。若反其道而行,春天不播种,秋天不收获,便会颗粒无收。医道也是如此,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人的体质也不同,治病自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他拿起桌上的草药图谱,指着其中一幅道:“比如这麻黄,在北方可用来发汗散寒,治疗风寒感冒;可到了南方,若是湿热之地,用麻黄便可能助纣为虐,加重病情。这并非麻黄不好,而是用得不合时宜。”

轩辕茅塞顿开,之前心中的迷雾豁然散去。“弟子明白了!”他兴奋地说,“所谓医道,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的智慧。无论是东方的砭石,南方的草药,西方的外伤疗法,还是北方的脉诊,皆是前人根据当地环境总结出的经验,其核心都是为了调和人体阴阳,使之顺应自然。”

“正是如此。”岐伯欣慰地看着他,“你能悟到这一层,说明你的医道已真正入门了。”他站起身,走到石案旁,拿起轩辕带回的各地医案抄本,“这些医案,你打算如何处理?”

“弟子想将其整理归纳,按地域、病症分类,再结合阴阳五行之理,分析其中的医理,编纂成一部医书初稿。”轩辕恭敬地说,“只是弟子才疏学浅,还需师父指点。”

岐伯将医案抱在怀里,眼中满是期许:“好!我正有此意。你带回的不仅是各地的医术,更是天下医者的智慧。将这些智慧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医理体系,便是我们留给后世的最大财富。”他看着窗外,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从今日起,你我师徒二人,便一同来完成这件事吧。”

追风趴在门边,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弟子们收拾着碗筷,低声交谈着,草庐里充满了温馨而庄重的气息。轩辕望着师父苍老却矍铄的身影,又看了看那些凝聚着无数心血的医案与草药,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知道,这趟周游的结束,其实是另一段更漫长、更重要的旅程的开始。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包青天之奇案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娘娘,请卸甲!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三国:开局系统送赵云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孤乡1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边军:从女囚营开始宿主的梦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穿越乱世成流民,从带枪逃荒开始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天朝魂赤火汉末魂大秦咸鱼皇太子,天道显示我第一穿越古代,靠卖猪头肉养活儿女汉疆喋血风云录带着漫威回北宋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