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休养生息在平静中又度过了数年。宸亲王嬴承宇的成长,成为了帝国核心圈层中最引人注目,也最令人期待的风景。这个流淌着帝国最尊贵血脉,又承袭了格物公与灵枢殿主天赋的孩子,自降生起便展现出了诸多不凡。
他并非那种能量外泄、天赋异禀到令人咋舌的类型,相反,大多数时候,他如同一个普通聪慧的孩童,在皇家学苑中学习着基础的文学、算数、星图辨识,也会在宫苑中追逐灵能幻化的蝴蝶,缠着徐彭岳讲述星海中的奇闻异事,或是在嬴雪华的灵能安抚下安然入睡。
然而,在他三岁生辰过后,一些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迹象开始显现。
一日,徐彭岳正在龙渊地下深处的“规则沉浸实验室”中,观测一种新发现的、在特定规则压力下会呈现“超流态”的奇异粒子。这种观测需要极其精密的能量控制和环境隔绝。然而,当嬴承宇被侍女抱着路过实验室外层观测廊道时,那些原本稳定运行的粒子流突然发生了难以解释的、充满韵律的集体波动,仿佛在应和着某种无形的节拍。实验室的警报甚至短暂响起,记录下的数据却显示一切环境参数正常,波动的源头指向了廊道外那个懵懂的孩童。
另一日,嬴雪华在灵枢殿引导几位玄灵族幼徒进行基础的灵能冥想。嬴承宇在一旁安静地玩着积木。当一位幼徒因心绪不宁导致灵能散乱时,嬴承宇无意中抬头看了一眼,手中一块刻画着简易星辰图案的积木微微一亮,那位幼徒散乱的灵能竟自然而然地重新汇聚,变得温顺平和。整个过程无声无息,连嬴雪华都是在事后回放灵能记录时才察觉到那微不可查的、源自她儿子的干预。
最令人惊异的一次,发生在嬴政携嬴承宇视察“启明之地”远程观测站时。通过强大的灵晷系统,他们能清晰地看到那片由“创世余烬”稳定下来的秩序领域。当观测站首席院士例行汇报领域稳定率维持在99.998%时,被嬴政抱在怀里的嬴承宇,伸出小小的手指,指向灵晷影像中一个连精密仪器都未曾标注的、极其微小的规则涟漪点,含糊不清地说:“那里……不舒服。”
石星澜立刻调集所有感知手段聚焦该点,经过长达数日的反复扫描和计算,终于确认那里存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尚未爆发的“规则暗疮”,其潜在破坏力足以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撕裂小片秩序领域!若非提前发现并加以修补,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现象,已无法用单纯的巧合或天赋异禀来解释。
“不是主动操控,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共鸣与调和。”徐彭岳在与嬴雪华私下讨论时,语气带着惊奇与深思,“他似乎天生就能与宇宙中某些最本源的‘秩序’与‘和谐’法则产生亲和。龙渊实验室的粒子、灵枢殿的灵能、甚至‘启明之地’的规则结构,在这些代表‘秩序’的体系面前,他仿佛是一个天然的‘稳定器’和‘共鸣体’。”
嬴雪华点头,眼中既有母亲的骄傲,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忧虑:“我能感觉到,他的灵魂本质非常特殊,纯净而广阔,仿佛能容纳万物。这或许与他出生时引动‘创世余烬’共鸣有关。福兮祸所伏,这样的特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也更容易被宇宙中某些……对立的存在所察觉和针对?”
两人将观察和分析结果呈报给了嬴政。
麒麟殿内,嬴政听完汇报,长久地沉默着。他看向正在御座旁地毯上,专注地用灵能微光构建着简易星图模型的嬴承宇,目光深邃难明。
“宇宙玄奇,非人力可尽窥。”良久,嬴政缓缓开口,“承宇之能,乃帝国之幸,亦是其自身之缘法,或许亦是……某种责任之始。”
他下达了旨意:
“一、关于宸亲王之特异,列为帝国最高机密,仅限于在场几人及龙渊、灵枢殿核心知晓,严禁外传。”
“二、其教育需更为审慎。徐彭岳,授其格物之理,需引导其理解秩序之美,而非单纯驾驭力量。嬴雪华,导其灵能之性,需锤炼其心志,明辨善恶,坚守本心。朕,将亲授其为君之道,星海之责。”
“三、龙渊与灵枢殿,需成立联合研究小组,在不影响承宇成长的前提下,谨慎研究其特质与宇宙本源法则的关联。此非为利用,而为更好地理解与守护。”
旨意明确,既保护了嬴承宇,也将其特殊性纳入了帝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之中。
自此,嬴承宇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徐彭岳不再仅仅讲述有趣的故事,而是开始引导他思考物质为何存在,能量为何流转,规则为何稳定。嬴雪华则教导他感知生命的律动,情感的重量,以及灵能背后所代表的连接与守护。嬴政的授课则更为宏大,从帝国的建立,到星海的征伐,再到文明存续的责任,虽艰深,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烙印在嬴承宇幼小的心灵中。
这个稚子,在浑然不觉中,正以他独特的方式,“叩问”着宇宙的“道”。而他所引发的细微“回响”,正悄然影响着帝国的未来,或许,也将影响这片星海更深远的格局。帝国的休养生息,因这位特殊继承人的成长,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也为未来埋下了更加波澜壮阔的伏笔。静水流深,于无声处,惊雷已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