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的深秋,空气里沉淀着墨香、石屑和千年时光混合的独特气息。高大的柏树筛下稀疏的光斑,落在青灰色的碑石上,更添几分肃穆与幽深。立冬未至,寒意已悄然渗透了每一寸石缝。第七室,存放着着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巨大的碑身如同沉默的史官,静观岁月流转。
老拓碑师冯石生佝偻着腰,对着掌心哈了口热气,搓了搓冻得有些僵硬的手指。他身旁的徒弟小杨,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坚韧的宣纸覆盖在冰冷的碑面上。纸是特制的生宣,薄如蝉翼,带着草木的清香。冯石生拿起饱蘸清水的刷子,手腕沉稳地发力,一下下将宣纸均匀地刷平、贴服在凹凸的文字上。水痕迅速被宣纸吸收,碑文那遒劲的线条开始隐隐透出。
“师父,这天儿可真冷,碑都吸寒气。”小杨低声说着,递上拓包。那拓包由细密的绸布包裹着磁粉,沉甸甸的。
“碑石有灵,吸的是天地气,哪分冷热。”冯石生声音低沉,接过拓包,眼神专注。他先用手掌在覆纸的碑面上轻轻抚过,感受着那历经千年风雨的刻痕,如同触摸历史的脉络。然后,他拿起拓包,蘸上浓黑的墨汁,手腕悬空,力道均匀地、一下下拍打在宣纸上。拓包与宣纸接触,发出沉闷而富有韵律的“噗、噗”声。
墨色渐渐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碑文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冯石生全神贯注,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就在他拓到碑侧那行记载碑石立碑年份的小字“大唐建中二年岁在辛酉”附近时——
异变陡生!
覆盖碑面的宣纸,突然如同被无形的电流激活,剧烈地波动起来!并非纸张本身在动,而是纸面上尚未干透的墨迹,如同拥有了生命,开始疯狂地流动、重组、变幻!
“师父!纸!”小杨失声惊呼,指着宣纸,眼珠子瞪得溜圆。
冯石生猛地停手,拓包悬在半空。只见宣纸上,原本正在显现的景教碑文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倒影,瞬间扭曲、破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庞大、精密、不断闪烁变化的彩色动态图表!图表的核心,是一个旋转的蔚蓝色地球模型,周围环绕着108面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国旗!每面国旗下方,一条代表碳排放量的光柱剧烈地起伏着,旁边标注着国名和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数字:年碳排放量、历史累计量、承诺减排量、实际执行量……光柱的颜色随着数值超标程度由绿变黄再变红,刺目惊心!
“这……这是啥?”冯石生一辈子拓过无数碑,从未见过如此景象,声音发颤。
更令人惊骇的是,代表俄联邦的那条猩红光柱旁边,一行行用刺眼红朱砂色标注的小字正疯狂跳动,如同燃烧的控诉:
“西伯利亚冻土甲烷泄漏量隐瞒47%!”
“北极航道油轮排放数据虚报!”
“远东原始森林砍伐碳汇损失未计入!”
那些朱砂色的字迹,鲜红得如同刚刚流出的血,在动态图表中显得格外狰狞和突兀!
“数据……都是假的?”小杨看着那些刺目的红字和剧烈波动的光柱,只觉得一股寒意直冲头顶。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燕京,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之眼”机房。
巨大的空间里,恒温恒湿,只有服务器阵列散热风扇发出的低沉嗡鸣,如同无数巨兽在同时呼吸。指示灯如同星海,明灭闪烁。空气里弥漫着臭氧和精密电子元件特有的冰冷气息。
李天枢站在主控台前,身上穿着稍显宽大的防静电服,清亮的眼眸映照着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的加密数据流。他刚刚收到了来自西安碑林的紧急加密传输包——正是冯石生拓碑时宣纸上显现的那幅诡异的108国碳排放动态图。这幅图,正被导入他面前这台代号“deepSeek·玄黄”的超级AI进行深度分析。
“天枢,原始数据噪点太多,干扰严重,常规清洗算法效果很差。”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数据工程师报告道,语气带着挫败。
李天枢没有说话。他微微闭上眼睛,指尖在冰凉的金属操作台上轻轻划过。在他超越常人的感知里,那幅来自古碑的诡异图表,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幅由无数扭曲的欲望、贪婪的火焰、虚伪的承诺和地球痛苦呻吟交织而成的混沌图景。他能“听”到冻土融化时甲烷气泡破裂的悲鸣,“嗅”到原始森林焚烧的焦糊味,“触”到海洋因酸化而痉挛的颤抖。腕间通讯器传来父亲李玄策在联合国总部凝重的精神感应微澜——cop29开幕在即,这幅图的揭露将是投向虚伪世界的惊雷。
“不用清洗。”李天枢睁开眼,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力,“直接导入核心模型,用‘本源追溯’模式运行。指令码:‘癸巳溯源’。”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但还是迅速执行。这是李天枢独有的指令集,基于他对万物本源信息的直觉理解编写,逻辑上近乎玄学,效果却屡屡出人意料。
庞大的超算集群发出更高频的嗡鸣,海量数据洪流涌入核心。屏幕上的动态碳排图开始被一层淡金色的光晕包裹、分解、重构。就在运算进行到最关键处时——
一股极其清淡、却异常熟悉的药香,毫无预兆地在充斥着电子味的机房里弥漫开来。那是干燥的黄芪混合着几味清心宁神草药的气息,温暖、醇厚,带着书卷和阳光的味道。
“咦?谁熬中药了?”一个年轻的程序员吸了吸鼻子,疑惑地四下张望。
“机房重地,怎么可能有中药味?是不是通风系统……”另一位工程师话没说完,也愣住了。那香气并非来自通风口,而是仿佛凭空出现在空气中,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李天枢的身体却微微一震。这气息……他太熟悉了!是祖父李长庚书房里常年萦绕的味道!是老人伏案工作时,手边那杯黄芪枸杞茶散发的温热药香!爷爷去世后,这味道便随着那间尘封的书房一同消失了。此刻,它竟穿越了时空,在这最尖端的超算中心,在这运算着地球命运的关键时刻,悄然重现!
他猛地抬头,看向主屏幕。只见那被金色光晕包裹的108国碳排动态图,正发生着惊人的变化!所有的光柱、数据流、国旗标识都如同燃烧的纸片般卷曲、焦黑、化为飞灰!在数据灰烬的中心,一点纯粹的白光亮起,迅速勾勒出一卷虚拟的、散发着温润光芒的卷轴——正是李玄策将在三天后cop29峰会上提交的《人类气候共同体行动方案》终极版!
然而,这虚拟的方案书刚刚成型,屏幕上的画面就如同预演的戏剧般继续推进:一只由无数0和1构成的数据火焰凭空出现,瞬间吞噬了那光芒璀璨的方案书!卷轴在火焰中痛苦地扭曲、碳化、化为片片闪烁着余烬红光的飞灰,纷纷扬扬地飘散在虚拟空间里……
“方案书……被烧了?”主控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充满不祥预兆的AI推演画面惊呆了。
李天枢却死死盯着那漫天飘散的灰烬。在他的“视野”中,每一片灰烬都并非虚无,其内部都闪烁着极其细微的、代表不同国家立场的能量印记——猜忌、推诿、贪婪、短视……正是这些无形的负能量,构成了焚毁光明方案的火焰!三天后的巴库,这一幕是否会真实上演?
“运算暂停。”李天枢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他走到主控台前,白皙的手指在键盘上输入一串指令,调出了运算过程里一个被标记为“异常物质介入”的微观记录。
放大、再放大。
屏幕上,显现出在运算最激烈时,从西安碑林传输过来的原始数据流中夹杂的、一些极其微小的、闪烁着幽蓝色冷光的磁性微粒。微粒分析报告弹出:
成分:硅酸盐基体包裹纳米级钛-铁合金颗粒。
同位素特征:与嫦娥六号月球采样返回舱表层沾染的月壤扬尘高度吻合。
来自月球的尘埃,混入了拓碑的磁粉,介入了这场决定地球命运的运算,并最终投射出方案被焚毁的预兆。
机房里,那温暖的黄芪药香仍未散去,与屏幕中方案书焚毁的灰烬影像、月尘冰冷的幽蓝光泽,形成一种惊心动魄的对比。
李天枢站在巨大的屏幕前,少年的身影在数据洪流的光影中显得有些单薄,却又仿佛蕴含着洞穿未来的力量。他望着那飘散的灰烬,轻声低语,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惊疑不定的工程师耳中:
“爷爷的味道在提醒我们,人心汇聚的正气,能驱散虚妄的阴霾。月尘带来的警告,是冰冷的现实。三天后,灰烬还是新生,不在天,而在人心。” 他指尖拂过操作台,仿佛拂过祖父遗留的书案,“这焚毁的幻影,不是结局,是警钟。真正的方案,写在人心向背之间。”
古老的碑石以宣纸为幕,映照出被红朱砂标记的谎言与疮痍。
冰冷的超算以月尘为引,预演出被数据火焰吞噬的光明图景。
而一缕来自逝者的温暖药香,在这立冬前夕的寒意中,无声地诉说着人心向背的力量。
灰烬的幻影在屏幕上飘散,李天枢清澈的眼眸深处,映照着三天后巴库那个没有硝烟却决定人类命运的战场。警钟已鸣,余音回荡在每一个注视着屏幕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