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元年深秋,边境的战火尚未平息,南朝宋的百姓又迎来了一场新的劫难。刘义符在御花园玩腻了 “守城游戏”,又生出了新的玩乐心思 —— 他觉得宫中现有的宫殿都不够奢华,不足以彰显自己的帝王气派,便下令要在皇宫西侧修建一座全新的 “逍遥殿”,殿内不仅要设置戏台、酒池,还要打造一座人工假山,引活水入殿,营造出 “仙境” 般的游乐场景。
这道政令一出,立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了赶在次年春天完工,刘义符下令各州府强征民夫,规定每户只要有成年男丁,便必须出一人前往建康服徭役,若有违抗或逃避者,便以 “抗旨” 论处,不仅要抄没家产,还要株连邻里。各州府官员不敢怠慢,带着衙役挨家挨户催收民夫,一时间,乡村城镇哭声遍野。
在兖州的一个小村庄里,农夫王阿牛刚从田里回来,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热饭,衙役便踹开了他家的房门。“王阿牛,陛下有旨,征你去建康修宫殿,明日一早就出发,敢耽误一刻,定要你好看!” 衙役的声音冰冷,手中的铁链在烛光下泛着寒光。王阿牛看着年幼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苦苦哀求:“官爷,我走了,家里的田地没人种,妻儿也没人照顾,求您通融一下,让我留下吧!” 可衙役根本不为所动,一把将他拽起来,铁链 “哗啦” 一声锁在他的脖子上:“少废话!陛下的命令,谁敢违抗?再啰嗦,连你妻儿一起抓起来!” 王阿牛的妻子抱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被衙役带走。
这样的场景,在当时的南朝宋随处可见。无数百姓被迫离开家乡,告别妻儿老小,背着简陋的行囊,踏上前往建康的路途。他们中,有年过五旬的老人,有刚成婚不久的青年,还有尚未成年的少年,有的人为了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甚至主动顶替家中的男丁,可等待他们的,却是无尽的苦难。
到达建康后,民夫们被直接带到逍遥殿的修建工地。工地周围围着高高的木栅栏,由禁军严密看守,民夫们没有丝毫自由可言。每天天不亮,监工便拿着鞭子催促他们起床干活,从清晨一直忙到深夜,连片刻的休息时间都没有。他们要搬运沉重的木材和石材,要搅拌泥浆,要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砌墙,稍有怠慢,监工的鞭子便会狠狠抽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道血痕。
更让民夫们难以忍受的是,他们的粮饷还常常被监工克扣。按照规定,朝廷每日会给民夫发放一升米和少量的咸菜,可监工们却将大部分粮食私吞,只给民夫们发放少得可怜的食物。民夫们每天高强度劳作,却吃不饱饭,很多人都饿得面黄肌瘦,甚至有人因为饥饿和劳累过度,直接倒在工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有一次,民夫李三郎因为饥饿难耐,偷偷摘了工地附近树上的一个果子,被监工发现后,当场被打得遍体鳞伤。“你竟敢偷东西!陛下的工地,岂容你放肆!” 监工一边打,一边骂,李三郎蜷缩在地上,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却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其他民夫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愤怒,却敢怒不敢言 —— 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稍有反抗,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更残酷的惩罚。
百姓们的不满,在日复一日的苦难中逐渐积累,最终爆发。首先在青州爆发了农民起义,一群不堪忍受徭役和苛政的百姓,在一个名叫孙恩的人的带领下,拿起锄头、镰刀,反抗官府的压迫。他们攻占了当地的县衙,杀死了欺压百姓的官员,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贫苦的百姓。消息传开后,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徐州、兖州、豫州等地也相继爆发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这些起义很快被朝廷派兵镇压下去,但百姓们的反抗精神却没有被磨灭,更多的人开始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消息传到皇宫,刘义符却依旧不为所动。当傅亮将各地爆发农民起义的消息禀报给他时,他正与戏子们在宫中饮酒作乐,听闻后只是漫不经心地说:“不过是些刁民作乱,派些兵马镇压下去便是,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傅亮看着眼前这位昏庸的皇帝,心中满是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的南朝宋,早已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 边境被北魏侵犯,国内百姓怨声载道,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而刘义符却依旧沉迷于玩乐,对国家的危机全然不顾。四位辅政大臣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担忧愈发强烈,他们知道,若再不采取行动,刘宋王朝必将走向灭亡。一场旨在推翻刘义符统治的政变,在民怨与边患的双重催化下,终于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