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庆殿。
大朝会的钟鼓声格外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人人屏息凝神,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今日,便是论功行赏,定鼎西夏之战最终格局的时刻。所有人都知道,经过官家革新后的赏功制度,与以往大不相同,爵位不再是轻易可得的恩赏。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一声长喝,身着绛纱袍、头戴通天冠的赵佶缓步升座,目光平和却自带威严,扫过殿下的臣子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之声,震彻殿宇。
“众卿平身。”赵佶虚抬右手,声音清晰而沉稳,“西夏之役,赖将士用命,文武同心,终克全功。今日大朝,便议定功过,以彰勋劳。”
他目光首先投向武臣班列:“兵部尚书,吴敏。”
“臣在。”吴敏手持玉笏,应声出列。他如今虽在总参谋司任职,但兵部尚书衔仍在,负责功绩核定与军衔晋升事宜。
“依新制《勋赏条例》及总参谋司、吏部考功司核验之功绩,将西征将士叙功方案,奏来。”
“臣遵旨。”吴敏展开早已准备好的奏疏,声音洪亮地宣读起来。
“西征行营都总管、彰武节度使姚古,统筹全局,指挥若定,居功至伟。依制,擢升其军衔为?骠骑上将军,授龙骧勋章,赐帛千匹,金五百斤!”
姚古出列,深深一躬:“老臣谢陛下隆恩!此乃将士用命之功,老臣愧不敢当!”他心中明白,虽无爵位,但这骠骑上将军衔和龙骧勋章,在如今的新制下,已是武人至高荣誉。
“西征行营监军、种师道,虽因伤坐镇,然战略擘画,稳定军心,功不可没。特晋其军衔为?车骑将军,授龙骧勋章,赐帛八百匹,金三百斤!”
种师道由子侄搀扶出列谢恩,老泪纵横。
“东路军主帅、宁远军承宣使刘光世,连克盐州、怀州、定州,牵制有力。擢升其军衔为卫将军,授虎贲勋章,赐帛五百匹,金二百斤!”
刘光世大声谢恩,意气风发。
“西路军主帅、韩世忠……”念到这个名字,吴敏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奔袭数千里,定河西,克黑水,战功赫赫,堪称此役首功!擢升其军衔为?卫将军,授?龙骧勋章!另,陛下特旨,加封其妻为三品诰命,赐汴京府邸一座,金千斤!”
此赏一出,殿内微微骚动。虽未封侯,但此等厚赏,尤其是龙骧勋章和千金之赐,已然彰显其殊勋。韩世忠出列,声如洪钟:“臣韩世忠,谢陛下天恩!愿为陛下,为大唐……为大宋,扫平一切不臣!”
“龙骧军统制折彦质,深入漠北,擒获敌酋,智勇双全,扬我军威!擢升其军衔为车骑将军,授龙骧勋章!晋其为总参谋司作战曹副主事,参赞中枢军机!”
折彦质沉稳出列:“臣,谢陛下信任!”
“龙骧军统制王禀,每战必先,悍勇无匹,累立战功。擢升其军衔为卫将军,授虎贲勋章!”
王禀咧着嘴出列:“嘿嘿,谢陛下!俺老王就喜欢真刀真枪地干!” 他的话引来一阵善意的低笑。
随后,吴敏又宣读了对种浩、孙毅、张宪、王坚等一大批中高级将领的晋升和授勋,皆严格按照新制的军衔和勋章体系执行,赏赐金银布帛有差,但无一例额外封爵者。殿内武臣虽有人心中或许对爵位仍有念想,但见赏罚分明,功绩与荣誉匹配,大多心悦诚服。
赵佶目光转向文臣班列:“参知政事李纲。”
“臣在。”李纲出列。
“朕御驾亲征期间,太子监国,卿等留守辅左,稳定朝局,保障后勤转运,功在社稷。太子仁孝,朕心甚慰。赏东宫属官,各有擢升。李纲辅左有功,加太子太保衔,赐帛三百匹,金百斤。”
李纲躬身:“此臣等分内之事,不敢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