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逐渐散去的宋军大营,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与火硝混合的气味,胜利的代价此刻才被真正清点出来。御帐内,刘光世与韩震并肩而立,身上甲胄未卸,血污犹在,正向赵佶禀报最终的战果与损失。
韩震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沉痛:“官家,此战我军虽成功击退敌军,然……伤亡统计已出。阵亡一千八百余人,重伤失去战力者约两千,轻伤尚可随队者亦有千余。总计……伤亡近五千。”
这个数字报出,御帐内顿时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刘光世、呼延庆等将领脸上原本因击退敌军而带来的些许振奋,瞬间被凝重所取代。
赵佶端坐于上,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捏住了御座的扶手。即便他心志坚毅,此刻也不由得心中一凛。五千伤亡!?这意味着他麾下这支一万五千人的精锐中路军,在经历连番血战,尤其是刚刚结束的这场惨烈防御战后,能战之兵已骤降至万人左右,折损高达三成!?这是在拥有燧发枪、红衣大炮这等跨代武器优势下,依然付出的惨重代价。
“五千儿郎……”赵佶低声重复了一遍,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他深知,这些皆是百战精锐,是新政以来倾注无数心血练就的强军种子。
刘光世见状,连忙补充道:“官家,虽我军伤亡不小,然交趾李朝此次倾力一击,损失更为惨重!据云车’观测及战场清点,敌军遗尸超过万具,伤者无算,狼狈逃回城中者,不足两万!其最为倚重的战象、骑兵、重甲步兵几乎损失殆尽,军中士气已然崩溃!”
呼延庆也接口道:“是啊官家,李朝此战,可谓赌上了国运!如今赌输,精锐尽丧,升龙府内此刻必然人心惶惶,守城之志恐怕已所剩无几!”
两人的话,将赵佶从瞬间的沉重中拉回。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凝聚起锐利的光芒。不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本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常态。他虽有火器之利,但面对数倍于己、且抱有决死之心的敌军疯狂进攻,能战而胜之,已属不易。更重要的是,李朝这最后一搏的失败,意味着其脊梁已被打断!
“朕知道了。”赵佶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将士们血染沙场,为国捐躯,其功不朽,其志长存!厚恤所有伤亡将士,灵位入祀忠烈祠,待凯旋之日,朕亲自祭奠!”
他站起身,走到帐中悬挂的升龙府地图前,目光灼灼:“李朝元气大伤,士气已堕,正如惊弓之鸟!然,我军亦需休整,补充损耗。传朕命令!”
“全军原地修整三日!救治伤员,掩埋同袍,修复营垒,擦拭枪炮!”
“命呼延庆,即刻通过水路,从永安、云屯港乃至后方,紧急调运弹药,尤其是红衣大炮所需之炮弹、发射药,以及燧发枪铅弹、破虏雷,务必在三日之内,补充充足!”
“命随军工匠,加紧修复受损之火炮、兵器、甲胄!”
“三日后,待我军恢复锐气,弹药充足,便是对这升龙府,发起最后一击之时!”
赵佶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的升龙府核心区域,语气斩钉截铁:“李朝已无余力!三日之后,朕要这升龙府,改姓易帜!”
“臣等遵旨!”众将齐声领命。虽然兵力减员严重,但皇帝沉稳的指挥和坚定的决心,以及敌方更为惨重的损失和低迷的士气,都让他们对最终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的三日,宋军大营并未因胜利而松懈,反而在一种有序的忙碌中积蓄着最后的力量。伤兵得到救治,武器得到维护,更重要的是,通过发达的水路补给线,一船船的弹药被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而升龙府城内,则被一片绝望与恐慌的气氛所笼罩,李朝君臣已然束手无策,只能惶惶不可终日地等待着末日的降临。最终的攻城之战,已是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