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松开手,扇叶在惯性下还转了几圈才停下。“等装上摇把,一个人可以轻松地长时间摇动。”
“现在就等着竖炉阴干的差不多就可以炼铁了吧?”苏雨棠期待的问道。
“对。”李知远点点头,他仔细检查了传动绳的紧绷度,又检查了“Y”形支架和转轴的连接点。
“绳子没有明显打滑,支架也很稳固。扇叶转动也很顺畅,没有刮蹭腔壁。初步测试很成功。”
满意地点点头,李知远道:“明天开石灰窑,然后制作风嘴和连接管,顺利的话,后天我们就能开炉炼铁了。”
“嗯!”苏雨棠用力点头,她看着眼前简易鼓风机,又望向旁边静静矗立的竖炉,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炼铁实验的期待和一丝紧张。
两人熄灭了篝火,给岩洞又增加了一点开凿进度之后,才回到土坯房休息。
。。。
清晨的微光中,李知远和苏雨棠站在营地西侧靠近崖壁的地方,面前是一个新挖的土坑。
这土坑长约三米,宽有两米左右,深度到达李知远的大腿处。
坑壁被他们用工兵铲拍打得相对平整紧实,最外层是用混合了枯草的黏土搅拌后一层层堆砌起来,最后用厚木板一点点拍实。
这个坑的位置选得很巧妙,本身就靠近石灰窑,距离从水潭引过来的那条小水渠也不远,取水十分方便。
“这个大小应该够了。”李知远用脚踩了踩坑底的泥土,确保其稳固。“生石灰遇水反应很剧烈,会释放大量热量,坑不能太小,不然水和灰容易溅出来伤人,也不能太大,浪费我们挖的力气。”
两人放下工具,走向旁边已经彻底冷却的石灰窑。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等待,窑体的温度已经完全降了下来,摸上去只有些微的凉意。窑口封堵的泥块早已干硬发白。
戴上去年烧炭制作的简易口罩,李知远闷声道:“开窑吧。”
说罢,就用工兵铲小心地撬开封门的黏土和石板。
顿时,一股淡淡的、带着粉尘的石灰气味飘散出来。
两人偏头屏息,待尘埃稍散,很清楚的看到窑内原先青灰色的石灰石已经变成了灰白色。
“看着还不错,应该烧透了。”李知远用两根木棍夹起一块,稍微用力就碎裂开,断面呈现出细腻的白色粉末状。
苏雨棠递过来藤筐:“小心粉尘,别吸进去。”
“放心,有口罩呢。”李知远用工兵铲配合着,小心地将窑内的生石灰块铲入藤筐中,尽量避免扬起太多粉尘。
苏雨棠则在一旁帮忙接应和搬运。
很快,大部分烧制好的生石灰被全部转移到了新挖的土坑里面,在放进去的时候,李知远还特意将它们敲碎到鸡蛋大小。
“准备加水了。”李知远神情严肃起来,他知道这一步的危险性。
“雨棠,你退后些,站到上风口去,别让蒸汽和水汽扑到脸上。”
苏雨棠依言退到几米开外,站在土坑的侧上方,正好是微风的方向。
储备粮也似乎感应到气氛的紧张,安静地蹲在她脚边。
李知远拿起葫芦瓢,从陶罐中舀起满满一瓢水。
他深吸一口气,对准土坑中堆积的生石灰块,果断地将水泼了下去!
“嗤——!!!”
刺耳的声音瞬间响起!
冷水接触到生石灰的刹那,如同滚油中滴入了冷水,剧烈的反应猛烈爆发。
白色水蒸气伴随着大量热量,如同小型爆炸般腾空而起,瞬间弥漫开来,带着强烈的碱性气味。
坑内,被水泼中的地方,生石灰块剧烈地翻滚、崩解、冒泡,发出持续的“嘶嘶”声,白色的灰浆迅速生成并沸腾着,温度急剧升高。
李知远早有准备,等最初的剧烈反应稍缓,又舀起第二瓢水,泼向反应还不完全的区域,确保所有生石灰都能与水充分接触。
一时间,土坑里如同开了锅,白雾弥漫,嘶嘶作响,热浪滚滚。
大量的水被消耗,坑底迅速积蓄起粘稠、冒着气泡的白色糊状物。
“这反应比想的还要剧烈些。”苏雨棠在稍远的地方看着,心有余悸。
一罐一罐的水被李知远泼到石灰坑中,直到表面大部分石灰都已开始反应后,两人才用之前准备好的木板盖在了土坑的上面。
“这是防止雨水浇到里面吗?”苏雨棠一边递着木板一边问道。
“不全是,主要目的是保温、保湿,让热量和水分在内部循环,确保深层和中心的石灰也能充分消化。”李知远耐心的解释给她听,“这个过程需要差不多半天的时间,到时候还需要看看是不是需要补水。”
看到苏雨棠眼中满满的求知欲,他笑了笑继续补充道:“等这些石灰基本全部变成粉末或膏状后,温度也下降了,就可以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成均匀的石灰浆。”
他放下最后一片木板,站直了身子道:“最后在石灰浆的表面保留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碳化。然后就这样放着就行。
这个静置过程就是‘陈伏’,通常需要不少于两周的时间。
当然,陈伏时间越长,石灰浆的塑性越好,施工性能也越佳。”
土坑上方被木板严密覆盖,只留下几道缝隙任由温热的湿气丝丝缕缕地逸散出来,带着一股略显刺鼻的碱味。
“好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吧。”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转向苏雨棠,“最麻烦的部分处理完了。接下来,就是等它‘陈伏’了。”
苏雨棠看着被盖住的石灰坑,又望了望冶炼棚方向:“那炼铁的事?”
“按原计划。”李知远语气坚定,“竖炉阴干了几天,基本可以了。鼓风机也测试过了。矿石和木炭都准备就绪。生石灰也烧制出来了。”
说着,他看了一眼特意预留出来装在两个藤筐中的生石灰顿了顿才又继续道:“明天就开始!”
“明白了。”苏雨棠点点头,“要下雨了,我们是不是找些树枝什么的,把这两个土窑遮一下?”
“嗯,的确。”李知远赞同道,“毕竟以后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木炭和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