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派拿单去见大卫。拿单来到大卫面前,对他说:“某城有两个人,一个富有,一个贫穷。富人拥有成群的牛羊,穷人除了买来的一只小母羊之外一无所有。他悉心喂养它,小羊在他身边长大,跟他和他的儿女同吃同住,甚至睡在他怀中,就像他的女儿一样。
有一天,富人家来了旅客,他舍不得从自己的羊群牛群中取一只招待客人,却夺走穷人的那只小母羊,宰杀款待了旅客。”
大卫听后大怒,对拿单说:“我凭永活的上主起誓,做这事的人该死!他必须四倍赔偿这只羊,因为他行事残忍,毫无怜悯之心。”
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上主——以色列的上帝这样说:‘我膏立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脱离扫罗的手;我将你主人的家业和妻妾都赐给你,又将以色列和犹大国交给你。若你觉得不够,我还会赐你更多。你为什么藐视我的命令,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你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夺了他的妻子作你的妻。你既做了这事,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因为你藐视我,娶了乌利亚的妻子。’
所以上主说:‘我要从你家中降灾祸攻击你。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妻妾赐给他人,他必在光天化日下与她们同寝。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全以色列面前、在光天化日之下报应你。’”
大卫对拿单说:“我得罪上主了。”拿单说:“上主已经赦免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但因为你这样做藐视了上主,你与乌利亚妻子所生的孩子必死。”
拿单回家后,上击打乌利亚妻子给大卫生的孩子,使他害重病。大卫为孩子恳求上帝,禁食祷告,每夜身披麻衣躺在地上。家中的老臣劝他起来吃饭,他却不听,也不肯与他们同食。
到第七天,孩子死了。臣仆不敢告诉大卫,私下议论说:“孩子还活着时我们劝他,他都不听,现在孩子死了,他怎么受得了?恐怕他会做出极端的事。”
大卫见臣仆窃窃私语,就知道孩子死了,他问:“孩子死了吗?”他们回答:“死了。”
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更衣,抹上膏油,进了上主的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吃了。臣仆问他:“孩子活着时你禁食哭泣,死了你反而起来吃饭?”
大卫说:“孩子还活着时,我禁食哭泣,心想:‘也许上主怜悯我,让孩子活下来。’但现在他死了,我何必再禁食呢?我能使他回来吗?有一天我会到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
大卫去安慰妻子拔示巴,与她同房,生下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所罗门。上主喜爱这孩子,藉先知拿单传话,给他起名叫耶底底亚。
那时,约押正在攻打亚扪人的拉巴城,攻取了王家的要塞。约押派人告诉大卫:“我攻打了拉巴,夺取了水城。现在请你召集其余军兵来围攻这城,将它攻取。免得我攻下这城,人就以我的名为这城命名。”
于是大卫召集全军,攻打下拉巴,夺取了那城。大卫夺了亚扪王头上的金冠冕(冠冕重约一他连得金子,镶有宝石),戴在自己头上,又从城中夺取大量战利品。他将城里的百姓带出去,命他们用锯、铁耙、斧头做工,又使他们在砖窑服役。大卫对待亚扪各城都是如此。之后,他和全军返回耶路撒冷。
本章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1. 罪性人人皆有,权柄更需警醒大卫贵为一国之君,仍陷入淫乱与谋杀之罪。说明权力与地位不能使人免疫于诱惑,反而需更谨慎自律,常常反省。
2. 真理需用智慧传达拿单没有直接指责大卫,而是用比喻唤醒他的良知。这提醒我们:纠正他人需要智慧与同理,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真理。
3. 悔改带来赦免,但后果仍需承担上帝赦免了大卫的罪,但他仍要承受家庭破裂、儿子死亡的后果。生活中我们虽可求赦免,但行为的后果往往无法避免,所以要谨慎行事。
4. 在苦难中仍敬拜信靠大卫在儿子死后选择沐浴更衣、敬拜上帝,表现出了“他虽杀我,我仍信他”的信仰态度。这教导我们:即使在最深的伤痛中,仍要选择仰望上帝。
5. 上帝的公义与怜悯并存上帝没有免除大卫的惩罚,却仍赐下所罗门延续应许。说明他的审判中有管教,惩罚中仍有恩典,他的旨意最终指向恢复与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