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吨物资的损失,上万士兵的葬身鱼腹,并未能动摇日本“虎号作战”的决心。
恰恰相反,日本如今已是骑虎难下。
为实施“虎号作战”,日本调集了全国及其殖民地的大量人力物力。
若此时中止作战,不仅军部颜面扫地,前期巨大的战争投入也将付诸东流,这是日本无法接受的。
所以,新的部队很快就踏上了运输船,继续前往申海。
从8日一直持续到15日,满载着来自本土、朝鲜、台湾的日军士兵的运输船,一船接一船地抵达申海各大码头。
这些脸上带着旅途疲惫,眼中却闪烁着狂热与期待的士兵,甫一登岸,还来不及多看几眼这东方繁华之都,便在军官的催促和宪兵的引导下,迅速整队,按照早已分配好的车皮,登上闷罐列车。
“快!快!快!不要停留!目标金陵!”
汽笛长鸣,一列列军车冒着黑烟,如同钢铁巨兽,满载着杀戮与毁灭的使命,沿着津浦线、京沪线,轰隆隆地驶向那片即将化为血肉熔炉的战场。
与此同时,在太湖沿岸的芦苇荡深处,“抗日义勇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蜕变。
来自张发魁麾下教导总队的一千名精英教官,早在两个星期前就已然就位。
这些经历过淞沪和金陵血战的老兵,将最残酷,也最实用的战场生存法则和战斗技巧,毫无保留地灌输给这些昔日的土匪、溃兵和普通的老百姓。
训练场上,枪炮声日夜不息,实弹射击的弹药量,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前土匪头子们都咋舌不已。
这位年轻的张总司令,家底真是厚得吓人。
光是每天上万人训练消耗的物资弹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麾下的那些普通士兵,对“抗日义勇军”的认同感也更加强烈了。
陈轩兑现了他的承诺。
白花花的大洋、吃不完的粮食、崭新的武器,吸引了四面八方想要活下去,以及向日本鬼子报仇的人们。
来自苏南、浙北、甚至更远省份的流民、溃兵,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源源不断地涌入义勇军的控制区。
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对原部队失望透顶,然后听闻此处“吃得饱、饷钱足、真打鬼子”而冒险前来的川军、桂军、粤军和其他小军阀的士兵。
抗日义勇军的规模,在初次整编时就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三千人,后来随着名声传开,更是以每日数百乃至上千人的速度持续增加。
当然,其中也有试图浑水摸鱼、领了饷银和粮食就想溜号的兵痞。
但义勇军的前身本就是江湖草莽,对付这种人自有其一套手段。
抓回来的逃兵,当众军法处置,以儆效尤。
乱世用重典,陈轩此时已经不会心软,而且也并没有因为这些老鼠屎,就牵连到其他人。
无论是三万还是四万,只要来人,一律送钱送粮送衣送武器。
“司令,照这个速度,再过半个月,咱们就能拉起一个满编军的架子!”
一名原黑风岭的赵姓纵队长,如今穿着崭新的国军军官服,精神抖擞,兴奋地向陈轩(张启发)汇报。
陈轩看着训练场上龙腾虎跃的景象,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赵,人多了是好事,但更要管好、练好。小鬼子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对了,武器弹药还跟得上吗?”
“跟得上!跟得上!”
赵纵队长连忙点头。
“就是……就是兄弟们都没见过这么敞开来打子弹的,有点……心疼。”
陈轩笑了笑,没有解释这些弹药大部分来自他洗劫的小日本。
“放心打,子弹管够。告诉弟兄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练好了本事,将来有的是小鬼子给你们杀。”
尽管从日本人那里“借”来了数万吨物资,但支撑如此庞大且急速扩张的军队,压力依然巨大。
粮食、被服尚可维持,但武器弹药的消耗,尤其是后续的补充,仍是悬在陈轩心头的一块巨石。
他必须尽快打通国际渠道,或者……从日本人那里获取更多。
时间,在双方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来到了2月16日。
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一天,但积蓄了太久力量的火山,终究还是猛烈爆发了。
清晨,天色未明,金陵城外的地平线上,骤然亮起无数猩红的光点,如同地狱睁开了眼睛。
咻——咻——咻——!
轰隆隆隆——!!!
日军“虎号作战”的序幕,由超过一千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怒吼拉开。
密集得令人窒息的炮火,如同钢铁风暴,瞬间覆盖了金陵外围的雨花台、紫金山、幕府山等所有阵地和工事。
火光冲天,浓烟蔽日,大地在剧烈的爆炸中颤抖、撕裂。
许多国军士兵在第一轮炮击中,就连同他们的工事一起,化为了齑粉。
猛烈的炮灰,持续轰炸了整整两个小时。
随后,天空中传来沉闷的引擎轰鸣,上百架日军轰炸机、战斗机如同蝗群般遮天蔽日而来,对着已成焦土的前沿阵地和金陵城墙,投下更多的死亡与火焰。
炮火延伸!
“板载——!!!”
伴随着歇斯底里的嚎叫,日军第9、第16、第20师团等主力部队,在超过两百辆八九式中战车和九四式轻装甲车的引导下,如同潮水般涌向雨花台、光华门一线。
东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狱入口。
国军将士们,即便躲在工事之中,但持续两个小时,上千门大炮以及飞机的轰炸,损失依然不小。
然而,听到日本的冲锋声,幸存者们依然从坍塌的工事、弥漫的硝烟中抬起头,用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逼近的敌人。
“弟兄们!人在阵地在!跟狗日的小鬼子拼了!!”
一名满脸焦黑,手臂缠着渗血绷带的团长,操起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声嘶力竭地吼道。
“拼了!!”
残存的阵地上,响起了各种武器的咆哮声。
步枪、机枪、迫击炮、集束手榴弹……所有能用的武器,都被用到了极致。
子弹如同泼水般射向日军,手榴弹在坦克周围爆炸,不时有悍不畏死的国军士兵,抱着炸药包或集束手榴弹,高喊着口号,冲向日军的坦克,与之同归于尽。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又从黄昏激战至深夜。
整个战线化为了一个巨大的、吞噬生命的血肉磨坊。枪炮声、喊杀声、爆炸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彻夜不息。
火光将天空映成了诡异的暗红色,宛如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