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的靴底碾过青黑色的石阶,每一步都带着沉稳的回响,像是在叩问这方沉寂了千百年的圣地。
石阶依山势而上,共九十九级,暗含“九九归一”的天道玄机,每一级都凿刻着细密的云雷纹,历经岁月侵蚀,纹路边缘已被磨得温润,却依旧能窥见当年的精工。
他拾级而上时,特意留意到石阶的排布暗合北斗七星方位,从山脚的天枢始,至顶端的摇光终,走过的每一级都仿佛在承接星辰之力,脚步虽缓,心头却愈发明亮。
终于抵达台阶尽头,一片开阔的广场骤然铺展在眼前。
广场恰好五丈见方,取九五之尊的礼制,又暗合“方属地”的阴阳之说,四四方方的轮廓如刀切斧凿,无半分偏差。
站在广场入口处眺望,正前方是正南方位,恰好对准山巅的最高峰,晨间日照自正南倾泻而下,将整个广场镀上一层金辉,此为“阳向”;而广场的北侧背倚山体,常年不见直射日光,地面铺就的青石板泛着微凉的潮气,是为“阴位”,一南一北,一阳一阴,形成天然的阴阳对峙与调和。
广场四角各矗立着一尊青铜鼎,鼎高丈余,三足两耳,造型古朴厚重。
东南角的离火鼎,鼎身铸有烈焰纹,底色偏赤,对应“南方丙丁火”,属阳;西南角的坤土鼎,鼎身刻满田垄纹,色泽青黄,对应“中央戊己土”,为阴阳中和之地;西北角的坎水鼎,鼎身雕有波流纹,泛着幽蓝光泽,对应“北方壬癸水”,属阴;东北角的艮山鼎,鼎身凿有山岳纹,色调沉黑,对应“东方甲乙木”,为阴中生阳之象。
四尊铜鼎分别镇守八卦四正位,形成“水火既济、土木相生”的闭环,鼎下整齐码放的干柴呈“井”字形堆叠,柴枝间残留着焦黑的炭痕与灰白色的灰烬,显然曾多次被点燃,燃烧后的余温仿佛还锁在青铜鼎的肌理之中,与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交织。
广场地面并非平整一片,而是以青石板铺成“九宫八卦”图,每一块石板的纹理都顺着卦象走势排布,中央的“中宫”位置略高于四周,形成缓坡,引导天地之气向中心汇聚。而广场的核心,便是那座主祭坛。
主祭坛坐落于九宫八卦图的中宫之上,恰好处于整个广场阴阳交汇的中心点,坛高三尺三寸,分三层递进,每层都有三级台阶,对应“天、地、人”三才。
祭坛底层为方形,象征“地”之阴;中层为圆形,象征“天”之阳;顶层又复为方形,却是缩小了的“地象”,形成“阴—阳—阴”的嵌套结构,暗合“阴阳互根、循环往复”的至理。
主祭坛的台面由一整块墨玉雕琢而成,玉色纯黑,却在光线照射下泛着细碎的银光,宛如夜空中的星辰。台面中央嵌着一块八卦玉盘,玉盘中心的太极图黑白分明,阴阳鱼眼处各嵌一颗赤红与墨黑的宝石,分别对应“太阳”与“太阴”。
玉盘四周刻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符号,符号的朝向与四角铜鼎的方位一一对应,形成“坛心为太极,四方为八卦,四角为四象”的完整格局。
风从山巅掠过,吹动鼎下残留的灰烬,盘旋着绕过主祭坛,仿佛在诉说着历代祭祀的庄严与神秘,高瞻立于广场边缘,只觉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在此汇聚流转,每一寸布局都暗合天道,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高瞻踏着九宫石板的卦象节点缓步前行,每一步都踩在阴阳转换的临界点上,脚下青石板的温度忽凉忽暖,仿佛在与天地之气共振。
行至主祭坛下,他仰头望去,三层坛阶的边缘都镶嵌着细碎的黑曜石与赤铁矿,黑为阴,赤为阳,顺着台阶走势交替排布,形成一道隐现的阴阳鱼轮廓。
他拾级而上,每登一级,便觉周身气流愈发凝重,到顶层时,那方墨玉台面竟微微泛着温润的光晕,八卦玉盘上的太极图似在悄然流转。
他走到玉盘中央,双脚恰好落在阴阳鱼眼的宝石之上。
赤宝石的温热顺着鞋底渗入经脉,与黑宝石的寒凉在丹田交汇,形成一股循环往复的气流。
就在此时,广场四角的青铜鼎忽然发出沉闷的嗡鸣,东南角的离火鼎下,残留的柴灰骤然泛起火星,一缕赤红的火气腾空而起,直冲向天际;西北角的坎水鼎则渗出细密的水珠,顺着鼎身纹路蜿蜒而下,在地面汇成一汪浅浅的水洼;西南坤土鼎旁的泥土微微隆起,似有生机勃发;东北艮山鼎上的山岳纹竟透出淡淡的青芒,与远处山体遥相呼应。
四尊铜鼎的异象并非孤立,离火鼎的火气向南,坎水鼎的水气向北,坤土鼎的土气向西,艮山鼎的木气向东,四股气息在空中交织成一道无形的八卦阵,将整个广场笼罩其中。
这声音古老而又神秘,形成的空气波从中心向四周蔓延,一直涤荡开来,落到我的耳中,只觉得心脏都咚咚咚作响,沉闷而又压抑。龙阿蛮更是双手捂紧了耳朵,嘴巴难过的张开,大口喘着气。
主祭坛上的八卦玉盘骤然光芒大盛,黑白二气从太极图中溢出,顺着墨玉台面的纹路流淌,与四方鼎气相连。
高瞻只觉眉心一热,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力量穿透天灵,眼前竟浮现出天地初开的幻象--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阴阳二气交融生万物,而这祭坛的布局,正是对天地阴阳的完美复刻。
忽然,玉盘中央的阴阳鱼眼宝石同时炸裂,化作两道流光融入高瞻体内。
高瞻周身的气流瞬间暴涨,广场上的阴阳二气疯狂向他汇聚,四鼎的异象愈发剧烈:离火鼎的火星燃成熊熊烈焰,坎水鼎的水洼化作奔腾的溪流,坤土鼎旁生出青翠的草木,艮山鼎的青芒凝成实质的山影。
就在此时,天空乌云汇聚,一道惊雷划破天际,恰好落在祭坛上空的八卦阵中心,惊雷之中,竟夹杂着一道黑白相间的闪电,直直劈向高瞻头顶。
“师父!”
这突然的异象令我措手不及,来不及去到高瞻身前,只能大声呼唤一声。
惊雷劈落的瞬间,高瞻体内的阴阳二气已在丹田凝成太极气旋,眉心那道穿透天灵的力量骤然觉醒--竟是与生俱来的“阴阳眼”,能窥见天地间流转的气脉真形。
高瞻不闪不避,双手结出祭坛石壁上隐刻的太极印,掌心向上,恰好迎向那道黑白闪电。
闪电触碰到掌心的刹那,并未带来毁灭的灼痛,反倒如溪流汇入江海,顺着手臂经脉涌入丹田。
高瞻只觉体内气旋猛然扩张,黑白二气瞬间充盈四肢百骸,眼前的幻象愈发清晰:他看见上古先民在此立坛,以四鼎对应四象,以中宫太极沟通天地,祭祀的并非神只,而是维系世间阴阳平衡的“太极本源”。
而他自己,竟是上古祭神的转世,体内流淌着能与祭坛共鸣的守衡血脉。
广场上的异象愈发狂暴,离火鼎的烈焰冲天而起,与坎水鼎的溪流在空中碰撞,水汽蒸腾化作云雾;坤土鼎旁的草木疯长,缠绕上艮山鼎的青芒山影,形成“木依山生、山护木长”的共生之景。
四象之气与高瞻体内的本源之力相连,竟在祭坛上空凝成一尊巨大的太极虚影,黑白鱼眼流转间,将天地间紊乱的阴阳之气缓缓调和。
我被眼前这一幕震惊的目瞪口呆,突然感觉腰上系着的乾坤袋隐隐发烫,蠢蠢欲动。
我自知这是镇魂石与祭坛产生关联的结果,赶忙侧过身去,双手将乾坤袋紧紧捂住,试图让镇魂石安静下来:绝对不能被高瞻发现!
就在此时,墨玉台面下传来咔嚓咔嚓的声响,八卦玉盘裂开一道缝隙,缝隙中透出幽暗的光芒,隐约可见下方藏着一方石匣。
高瞻俯身细看,石匣上刻着与他掌心印相同的纹路,还有一行上古文字:“阴阳归位,守衡者生,逆道者亡。”
他伸手触碰石匣,掌心的太极印与纹路契合,石匣应声而开,里面静静躺着一枚半黑半赤的玉佩,正是太极本源的具象化形态。
就在玉佩即将入手的刹那,广场入口处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几道黑影冲破八卦阵的外围屏障。
这些人都是西南乡民打扮,为首者手持一柄通体漆黑的弯刀,刀身散发着浓郁的阴邪之气,这些人背后还跟着几十头山魇,此刻山魇们也张开大口,口水垂涎。
他们皆是逆阴教教徒。
原本因为祭坛结界的守护,这些异教徒和山魇是无法接近祭坛的,但此刻高瞻得证本源,祭坛结界已然关闭,正好给了这些异教徒可乘之机。
他们见高瞻即将掌控本源,厉声喝道:“妖道休得窃取天地之力!”
话音未落,数道阴风已袭向祭坛顶层。
高瞻反手将石匣护在怀中,体内太极气旋瞬间运转到极致,墨玉台面上的黑白气流顺着他的周身缠绕而上,化作一件半黑半赤的气甲。
面对袭来的阴风,他不退反进,左脚踩坤位、右脚踏离位,双手结出八卦锁阴印,掌心喷出两道交织的阴阳气劲,直撞向为首的那人。
那贼首手中的黑弯刀裹挟着蚀骨阴寒,与阴阳气劲碰撞的瞬间,竟发出“滋啦”的腐蚀声响,弯刀上的阴邪之气被阳气灼烧,黑气蒸腾。
但逆阴教显然早有准备,另外三名教徒迅速散开,分别扑向广场四角的青铜鼎,手中甩出缠着黑布的锁链,精准缠住鼎耳--他们竟想破坏四象鼎,瓦解祭坛的阴阳格局!
“痴心妄想!”
高瞻眸中寒光乍现,阴阳眼清晰看见,教徒锁链上的黑布浸过绝阳水,一旦缠上鼎身,便会断绝四鼎与天地阳气的连接。
他脚尖一点墨玉台面,身形如离弦之箭射向东北艮山鼎,途中手腕一翻,将石匣中的太极玉佩捏在指间。
玉佩入手即融,化作一股精纯的本源之力,顺着经脉涌入四肢,他掌风一挥,一道青绿色的木气从掌心迸发,缠住那名教徒的锁链,木气生阳,瞬间烧断黑布。
与此同时,离火鼎方向已燃起黑色火焰--逆阴教教徒竟以自身阴血引燃鼎下木柴,试图将阳火转为阴火。
高瞻心念一动,丹田内的坎水之气顺着八卦阵的气脉流转,瞬间抵达离火鼎上空,化作倾盆雨幕浇灭黑火。
但这一耽搁,西南坤土鼎已被锁链缠住,鼎身的土气愈发微弱,广场上的阴阳平衡开始倾斜,太极虚影竟出现一丝裂痕。
高瞻深知四鼎缺一不可,他猛地咬破舌尖,喷出一口精血,精血落在墨玉台面的八卦纹路中,瞬间化作血色气流,将四方鼎与主祭坛重新连接。
高瞻双手高举过顶,体内守衡血脉全力觉醒,大喊一声:“天地阴阳,听吾号令!”
刹那间,艮山鼎的青芒暴涨,化作万千藤蔓缠住所有教徒;离火鼎的阳火腾空,灼烧他们身上的阴邪之气;坎水鼎的溪流化作锁链,将其困在原地;坤土鼎的泥土隆起,形成囚笼将其镇压。
逆阴教为首者不甘怒吼,试图引爆体内阴力同归于尽,却被高瞻掌心的太极本源之力镇压。
“你们妄图逆转阴阳,只会招致天地反噬。”
高瞻声音沉稳,周身阴阳二气流转,太极虚影重新凝实:“这祭坛不是窃取之力的工具,是守护平衡的屏障。真正妄图攫取天地本源之力的,是你们魔教!”
说罢,他指尖一弹,本源之力注入四鼎,鼎身的纹路重新亮起,广场上的阴阳之气恢复流转,一切异象缓缓平息。
待教徒被彻底制服,高瞻俯身看向石匣,里面除了玉佩消融后留下的一道阴阳纹路,还有一卷兽皮古籍。
他展开古籍,上面用上古文字记载着祭坛的使命:守衡者需以自身血脉为引,维系天地阴阳,每逢千年阴阳失衡,便需在此祭坛举行“归衡大典”。
而高瞻,正是这一代的守衡者。
随着高瞻神力的收回,乾坤袋中的镇魂石也安静下来了,我深呼一口气,装作惊喜的样子奔向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