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晚自习,班长游金彦、詹晓阳、黄朝彬、汪胖子,以及刘小惠、林雅雯和林珊珊三位女生,不约而同的走到了校门口的花圃坐着聊天。
这是他们这个小圈子晚自习后惯常的聚会点。
“配亲大会”的风波虽然被蔡老师严肃批评过,但那股带着青春躁动和恶作剧意味的后劲,显然还在这些少年人心中隐秘地发酵着。
轻松的氛围中,总有人忍不住旧事重提。
黄朝彬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班长游金彦,挤眉弄眼,压低声音,带着戏谑的笑意说:“班长,我最近可发现了啊,咱们的‘三巴’同志,现在看你的眼神,啧啧,那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哦!水汪汪的,带着光!看来你这‘天选之人’,得接住这份‘厚爱’啊!哈哈哈……”
他这话一出,立刻引来了在场几人心照不宣的低笑声。连詹晓阳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游金彦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黝黑的脸上泛起一层不易察觉的红晕,他故作镇定地推了黄朝彬一把,笑骂道:“去你的!少在这儿散播谣言!我看你是皮痒了吧!” 但他语气里的那丝窘迫和并未真正动怒的态度,反而更坐实了大家的猜测,引得笑声更大了。
这时,坐在刘小惠旁边的林雅雯也抿嘴一笑,加入了“助攻”的行列,用她特有的清脆嗓音说道:“是啊,班长,这可不止你们男生这么说。我们女生宿舍晚上‘卧谈会’,也早就讨论过啦!大家都觉得‘三巴’对你好像是不太一样哦!”
女生这边的“官方认证”,让这场善意的调侃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游金彦彻底招架不住,只能连连摆手讨饶,引得大家又是一阵欢乐的哄笑。
少年少女间这种朦胧的、带着玩笑性质的“拉郎配”,总是充满了单纯的乐趣。
就在这轻松的笑闹声中,一个身影从小卖部门口走了出来。
他个子不高,身形略显单薄,穿着松垮的t恤,手里拿着一瓶刚买的汽水和一包饼干,正是同班的王大华同学。
王大华性格内向,说话带着一种独特的、慢条斯理又有点柔软的腔调,再加上他心灵手巧,尤其擅长缝缝补补,男生宿舍谁的衣服扣子掉了、裤子开线了,都喜欢找他帮忙,因此不知从何时起,就得了个“华姐”的外号。
他平时除了必要的交流,很少主动融入这种小团体活动,总是独来独往。
汪胖子眼尖,第一个看到了王大华。他立刻捏起鼻子,用一种夸张的、模仿王大华平时说话那种略带拖沓和软糯的腔调,怪声怪气地喊道:“大~华……哥~!你~也~来~小卖部……买~东~西~呀~?”
他这惟妙惟肖的模仿,顿时把大家都逗乐了。
王大华显然听到了,脚步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窘迫,但没有生气,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班长游金彦见状,赶紧收敛了笑容,瞪了汪胖子一眼,示意他别太过分,然后朝着王大华热情地招手:“大华,别理胖子!过来一起坐会儿,聊聊天!”
王大华犹豫了一下,看着班长真诚的眼神和众人还算友善的目光,还是慢慢走了过来,在石凳空着的一角小心地坐下。
“华……大华,吃饼干啊?”他小声地对坐在旁边的黄朝彬说,还把手里刚拆封的饼干袋往那边递了递,动作显得有些局促。
“不用不用,刚吃过晚饭,你吃你吃。”黄朝彬连忙摆手。
看着王大华有些拘谨地坐在人群中,詹晓阳心里微微一动。他站起身,对大家说:“你们先聊着,我去买点喝的。”
他快步走进小卖部,不一会儿,就提着一大袋东西回来了——里面有各种口味的汽水、几瓶可乐,还有好几包瓜子、花生、话梅等零食。
“来来来,别客气,见者有份!”詹晓阳把袋子放在石凳中间,招呼大家自己拿。
“哇!阳哥威武!”汪胖子第一个欢呼着扑过去,抓起一包瓜子和一罐可乐。
“谢谢晓阳!”
“晓阳真好!”
大家也纷纷道谢,气氛顿时更加热络。詹晓阳特意拿了一瓶可乐,递到王大华面前:“大华,给,别客气。”
王大华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双手接过,小声说:“谢……谢谢晓阳。”
“客气啥。”詹晓阳笑了笑,自己也开了一瓶可乐,在他旁边的空位上坐下。
大家一边喝着汽水,吃着零食,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
话题从刚才的“配对”玩笑,转到了白天的课程、即将到来的月考、学校里的趣闻,以及周末的打算。
王大华起初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附和着笑一笑,很少插话。
但大家并没有冷落他,班长游金彦和詹晓阳会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引向他可能感兴趣的方向,或者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大华,你那手缝扣子的绝活跟谁学的?真厉害!”或者“周末回家吗?”
渐渐地,王大华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话也稍微多了一点。
虽然说话还是那种慢悠悠的、带着点独特尾音的调子,但脸上的表情自然了许多,甚至还能在听到好玩的事情时,跟着大家笑出声来。
詹晓阳看着王大华慢慢融入谈话的样子,听着他熟悉又陌生的嗓音,前世的记忆碎片不由自主地翻涌上来,带着岁月的温度和淡淡的感伤。
在他的前世记忆里,眼前这个有些腼腆、被大家戏称为“华姐”的王大华,后来和他、黄朝彬,还有那个沉默寡言的“直男哥”郑世林,在江城继续上学,并且非常巧合地被分在了同一个寝室。
在那段远离家乡、在更大城市求学的日子里,四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大华依旧是寝室里的“后勤部长”,谁的被子该拆洗了,谁的毛衣袖子磨薄了,他总是默默地帮忙缝补。
他那独特的说话方式,也成了寝室里经久不衰的模仿素材和快乐源泉。
更让詹晓阳记忆深刻的是,后来他因为一些原因,从原单位停薪留职,只身一人跑到汕城,在一家私人小诊所艰难谋生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倍感孤独和迷茫。
第一个,也是几乎唯一一个特地辗转跑去看望他、给他带去鼓励和安慰的老同学,就是王大华。
那时,王大华已经在家乡的卫生院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请了假,坐了个把小时的车,找到詹晓阳那个简陋的租住处,陪他喝了一顿酒,说了很多暖心的话。
那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詹晓阳至今想起,心里仍觉得温暖。
眼前的王大华,还是那个带着稚气和羞涩的少年,是班里实际年龄偏大的“老大哥”,却因为温和甚至有些“娘气”的性格和一手好针线,被这群半大小子戏称为“华姐”。
这个外号并无太多恶意,更多是少年人之间一种带着亲昵的戏谑。
而王大华似乎也坦然接受了这个称呼,从不真的生气。
想到这里,詹晓阳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他拿起手里的可乐瓶,朝着身旁的王大华示意了一下,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大华,来,碰一个!以后有空,多跟我们一块儿玩,别老是一个人闷着。”
王大华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随即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笑容,赶紧拿起自己的可乐瓶,有些笨拙地和詹晓阳的瓶子轻轻碰了一下,瓶壁相撞发出清脆的“叮”声。
他用力点头,声音比刚才响亮了一些:“好……好的!晓阳!”
看着王大华眼中闪动的光,詹晓阳心里明白,这个平时被大家善意调侃、有些边缘化的同学,内心其实非常渴望融入集体,渴望友情。
而今晚这看似平常的闲聊和一瓶可乐,或许就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
夜色渐深,花圃边的蚊虫开始多了起来。大家手里的零食也吃得差不多了,汽水瓶也见了底。
这时,校园里响起了熄灯前的预备铃声,悠长而清晰。
“差不多了,该回宿舍了,不然待会儿舍管老师该来撵人了。”班长游金彦率先站起身,拍了拍裤子。
大家也纷纷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坐得有些发麻的腿脚。
“走了走了,明天见!”
“晚安!”
互相道别后,一行人三三两两地朝着男女生宿舍楼的方向走去。詹晓阳和刘小惠走在最后面。
快到女生宿舍楼下时,詹晓阳停下脚步,看向刘小惠。
路灯的光线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轮廓。
刘小惠也抬起头看他,眼中带着笑意和一丝不舍。
詹晓阳对她做了个“晚安”的口型,又轻轻挥了挥手。
刘小惠脸上飞起两朵红云,甜甜地笑了,也小声回了句“晚安,老伙”,然后转身快步跑进了宿舍楼。
詹晓阳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门洞的黑暗中,才转身朝男生宿舍走去。
夜晚的空气凉爽而清新,带着花草的淡淡香气。回想起刚才花圃边热闹的闲聊,尤其是王大华最后那带着欣喜和期待的眼神,詹晓阳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他知道,属于108宿舍,属于95级口腔班的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守护好身边每一份可贵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