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晚上,宋清越躺在床上,脑子里不知怎的,竟翻来覆去都是前世各种口味的月饼——莲蓉的、豆沙的、五仁的、蛋黄的……
直想得她口水直流,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
结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她就醒了。
心里惦记着让大家休息过节的事,她匆匆洗漱了一下,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径直往宋大川家走去。
清晨的村落还很安静,空气中带着露水的湿润。
宋大川家院门虚掩着,宋清越推门进去,正看见宋大川背着柴刀,一副马上就要出门的架势。
“叔!”宋清越连忙喊住他。
宋大川回头,见是宋清越,有些意外:“越越?这么早?我正准备带人去山上再砍点柴火呢!”
“叔,我就是为这事儿来的。”
宋清越走到他面前,认真地说,“大伙儿连着干了快半个月,都累坏了。
眼看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我的意思是,咱们就让大家好好休息两三天,安安稳稳过个节!
等养足了精神,节后再干,效率肯定更高!”
宋大川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脸上写满了不甘和焦虑:“休息?越越,不是叔不想让大家歇着。是我这心里急啊!你看负责砍竹材木材的那两队后生,多利索!材料都运到各家院里码放整齐了!
当初你给我安排这烧石灰的活儿,我知道,你是照顾叔,觉得这活相对轻省些……
可谁知道,这‘轻省’活儿反倒让叔给干落后了!我这老脸都没处搁了!哪还有心思过节?”
他越说越激动,拍了拍背上的柴刀:“不行,今天还得去!得多砍点柴,争取早点把石灰烧出来!”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刘叔爽朗的笑声:“哈哈哈,老宋啊老宋,你这倔脾气又上来了!大老远就听见你嚷嚷了!”
只见刘叔背着手,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老刘,你来得正好!你们淘砂的队伍也落后了,是不是今天还准备去干活呀,咱们队落后了,哪能休息?”
刘叔却不急,慢悠悠地说:“老宋,你呀,就是太要强!清越丫头说得对,人是铁饭是钢,总得歇歇。
砍木材那两队是快,可要不是越越想出那水运的法子,他们现在估计还在山里当老黄牛呢!这哪能比?”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消息:“再说了,我家那头大肥猪,你又不是不知道,都养到两百多斤了!
我婆娘天天念叨,说打猪草喂它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它还总抢另外两头小猪的食!非让我趁着中秋给它劏了!
你说,杀猪过节,大家能不休息帮忙,热闹热闹吗?就休息两三天,耽误不了多大事!也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杀猪?”宋大川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对于常年难得见荤腥的庄稼人来说,杀猪可是件大事,是丰收和喜庆的象征。
宋大川脸上的倔强终于松动了一些,上一次吃肉,还是塘堰竣工的庆功宴上呢。
宋清越也趁机说道:“对啊,叔!刘叔家杀猪,全村都能沾光吃点肉,高高兴兴过个节多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宋大川看着两人,又想了想那肥猪的滋味,最终重重叹了口气,一把解下背上的柴刀,哐当一声放在墙边:“成!听你们的!就休息两天!过节!”
“这就对了嘛!”刘叔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宋大川的肩膀。
宋清越也松了口气,随即想起什么,眼睛亮晶晶地问刘叔:“刘叔,您家杀猪,猪肉卖吧?我可要买几斤!咱们家也好久没正经吃顿猪肉了!”
她脑海里已经浮现出红烧肉、回锅肉、猪肉炖粉条……的诱人画面。
“卖!当然卖!”刘叔笑得见牙不见眼,“两百多斤的大肥猪,我家哪吃得完!卖了正好存点钱!我家大牛二牛都大了,得开始给他们攒钱娶媳妇喽!”
宋大川也立刻道:“那我也得买几斤!给我家婆娘和二蛋解解馋!”
刘叔家要杀两百多斤的大猪,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村。
休息!杀猪!过节!
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瞬间点燃了麻风村的热情。
第二天,刘叔家院子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那头养得膘肥体壮、足足两百多斤的大肥猪被拖了出来。
经验丰富的宋大川亲自操刀,王大力、刘大牛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在一旁帮忙按住猪脚。
妇人们则忙着烧滚水、准备大盆和案板。
孩子们既害怕又兴奋,躲在大人身后,捂着眼睛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里偷看。
随着一声凄厉的猪嚎,放完猪血,接了满满一盆。
接着烫毛、刮毛、开膛、分割……一道道工序在众人的协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腥气,却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猪肉按照不同的部位被分割开来。
刘叔一家留足了自家过年吃的和腌制的部分,剩下的,早就得到消息的村民们纷纷拿着铜钱或者以物易物,围了上来。
“给我来二斤五花肉!要肥瘦相间的!”
“我要这块后腿肉!”
“猪下水给我留一副!”
宋清越也挤在人群中,买了五斤上好的五花肉和两根大棒骨还有两斤猪板油,准备回去让翠翠大展身手!
张阿进把沉甸甸的肉提回家,脸上也满是过节的笑容。
几乎家家户户都买到了肉,虽然多少不一,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整个麻风村都沉浸在一种节日前特有的、富足而温馨的氛围里。
回到家里,宋清越让阿进把肉交给张翠翠,兴奋地说:“翠翠,你看这五花肉多好!还有棒骨,晚上咱们炖汤喝!”
张翠翠看着新鲜的猪肉,也很高兴,她想了想,对宋清越说:“姑娘,我看这肉好,高粱也收回来晒干了……我……我可以用猪肉混着高粱粉,试着做点‘饼’吃吗?虽然可能不像您说的月饼那么精细,但应该也能应应景……”
宋清越一听,惊喜万分:“能做‘月饼’?太好了!翠翠你尽管试试!需要什么尽管说!”她吃早饭的时候跟翠翠和溪溪提过一嘴月饼,没想到翠翠还有这心思和手艺。
张翠翠高兴地点点头,开始在心里盘算着怎么用现有的材料,做出能让全家人在这个团圆节感到开心和满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