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展会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其带来的影响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正一圈圈扩散。来自欧洲专业渠道的订单增长,是对“旭遇”务实技术路线的肯定,但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尤其是搭载了慕尼黑新技术理念的“轩辕之翼·韧”和“掠食者·破浪·盾”的初期量产。
王小虎的生产车间,再次成为了整个“旭遇”关注的焦点。与之前因原料断供而陷入的沉寂不同,此刻的车间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与紧张的灼热气氛。改造后的微型生产线已经就位,来自慕尼黑的生物基界面改性剂和低温固化催化体系,以及江西“景耀新材料”提供的高纯度硅铝氧化物粉体,如同等待检阅的新兵,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恒温恒湿的原料库里。
“都给我打起精神!眼睛瞪得像铜铃!”王小虎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嗓门比车间的机器轰鸣声还响,在生产线上来回巡视,“这可是咱们翻身仗的第一枪!谁要是掉了链子,耽误了遇哥和孙工他们的大计,别怪我老王翻脸不认人!”
工人们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操作起来格外谨慎。碳布预浸料的制备,纤维的铺层角度和张力控制,低温固化炉的温控曲线……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近乎完美的精确。孙宇和李文博几乎常驻车间,与王小虎一起,盯着每一个关键工序,记录数据,随时调整参数。
然而,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第一次小批量试产,“轩辕之翼·韧”的竿坯在低温固化后,出现了局部区域结合不良,导致竿身存在细微分层的问题。良品率低得可怜。
“怎么回事?!”王小虎看着检测报告,急得眼睛都红了,一把抓过当班的工艺员,“温度!压力!时间!是不是哪个参数没盯紧?!”
工艺员委屈地辩解:“王厂长,都是严格按照孙工给的参数来的啊!一分不差!”
孙宇拿起有问题的竿坯,仔细检查着断口,眉头紧锁:“不完全是工艺参数的问题。可能是生物基改性剂与我们的环氧树脂体系,在放大生产时,分散均匀性出现了问题。实验室小锅炒菜和大锅饭,终究是有区别的。”
李文博补充道:“还有‘景耀’的粉体,粒径分布和表面活性,可能也需要针对我们的工艺进行微调。直接使用,兼容性还是不够理想。”
挫折,如同冷水浇头。车间里刚刚燃起的热情,瞬间被压了下去。工人们看着那些报废的竿坯,眼神中充满了沮丧。
“遇哥……”王小虎拿着报告,声音沙哑地给陈遇打电话,带着深深的自责,“……第一次试产,没……没成。良品率太低,是俺没抓好……”
电话那头,陈遇沉默了几秒。他能想象到车间里此刻低落的气氛,也能感受到王小虎那份恨不得以身相替的焦急。
“虎子,”陈遇的声音沉稳,听不出一丝责备,“新技术转化,哪有一蹴而就的?失败了,就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别慌,也别给工人们太大压力。告诉孙工和文博,不要怕失败,大胆试,大胆改!需要什么支持,公司全力保障!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陈遇的信任和理解,如同一块稳重的压舱石,让王小虎慌乱的心稍稍安定下来。他挂断电话,深吸一口气,转身对着垂头丧气的工人们吼道:“都听见了吧?遇哥信咱们!一次不成,就再来一次!十次不成,就一百次!都别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孙工,李工,咱们接着干!找出毛病,改了它!”
在陈遇的鼓励和王小虎的带动下,车间里的士气重新凝聚。孙宇和李文博立刻组织技术团队,对失败原因进行彻夜分析。他们重新优化了改性剂的添加和分散工艺,与“景耀”的技术人员远程联动,对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王小虎则带着工人,对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再检查、再校准。
第二次试产,分层问题基本解决,但竿身的重量和平衡感出现了偏差,未能达到设计预期。
第三次试产,重量问题改善,但低温固化时间控制不佳,导致部分竿坯强度未完全发挥。
第四次……
每一次试产,都是一次淬炼。失败、分析、调整、再尝试……循环往复。车间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与研发中心的灯火遥相呼应。王小虎的眼窝深陷,孙宇和李文博的嗓音沙哑,工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的执着却愈发闪亮。
陈遇没有过多地亲临一线指挥,他深知此刻过多的干预反而会扰乱孙宇他们的节奏。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稳定大局和疏通外部环节上。他亲自与几家重要的欧洲经销商进行视频会议,坦诚地沟通了新产品量产初期可能面临的交付压力,赢得了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他敦促周凯,持续释放“旭遇”潜心打磨产品、不追求短期噱头的正面信息,维持市场期待;他更是叮嘱林莉,务必保障好研发和生产一线人员的后勤,食堂加餐,安排轮休,绝不能让大家累垮了身体。
家的温暖,也在这段攻坚克难的日子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天晚上,陈遇又是很晚才回到家。推开家门,客厅里只留了一盏温暖的壁灯。林莉还没睡,在沙发上一边看书,一边等他。安安已经在婴儿床里睡得香甜,希希的房间也静悄悄的。
“回来了?厨房温着汤,我去给你盛一碗。”林莉放下书,站起身。
陈遇拉住她的手,让她坐下:“别忙了,我不饿。就是有点累。”他靠在沙发上,闭上眼,揉了揉眉心。
林莉看着他眉宇间化不开的疲惫,心疼地伸手帮他轻轻按摩着太阳穴:“车间那边……还是不顺利?”
“嗯,遇到点坎儿。新技术转化,总归是要交学费的。”陈遇闭着眼,感受着妻子指尖温柔的力度,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就是苦了虎子和孙宇他们,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里。”
“大家都一样,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旭遇’。”林莉轻声说,“你也别太逼自己。我看希希今天画了幅画,说要送给爸爸。”
她起身从茶几上拿起一幅画。画上,爸爸拿着一根闪闪发光的钓竿,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山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里有一条巨大无比的鱼,而爸爸的身后,是温暖的房子,妈妈和希希、安安在门口向他挥手。画的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爸爸加油,我们等你回家。”
陈遇看着这幅充满童稚和爱意的画,眼眶瞬间就湿润了。他接过画,小心翼翼地抚平,仿佛捧着稀世珍宝。
“这孩子……”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他知道爸爸在打一场很重要的‘仗’。”林莉靠在他肩上,“我们都相信你。”
正说着,希希的房门轻轻打开一条缝,小家伙揉着眼睛探出头来:“爸爸,你回来了?”
“吵醒你了?”陈遇连忙招手让他过来。
希希跑过来,爬到沙发上,挤在爸爸妈妈中间,小声说:“没有,我听到爸爸的声音了。爸爸,你是不是不开心?我给你讲个笑话吧!是我们班牛牛说的……”
希希奶声奶气地讲着一个并不算好笑,甚至有点逻辑不通的儿童笑话,但陈遇和林莉都认真地听着,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一刻,所有的疲惫和压力,仿佛都被这温馨的亲情融化了。
与此同时,培训基地里,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也在用他们的方式,为队员们进行着心理和意志的“淬火”。
琵琶湖的第四名,像一把双刃剑。它证明了战队的实力和韧性,但也让一部分队员,尤其是年轻气盛的孙小海等人,产生了一种“我们已经很强了,只是运气不好”的错觉,训练中偶尔会流露出松懈和浮躁。
程老爷子没有直接批评。他将队员们带到基地后面的小河边,这里水流相对平缓,水底情况复杂。
“今天,咱们玩个游戏。”程老爷子指着河面,“两人一组,一人蒙上眼睛,由另一人用语言指挥,将拟饵抛到指定的那片水草区后面,要求落点精准,不能挂草。轮流来。”
队员们觉得新奇,纷纷组队尝试。然而,一旦失去视觉,仅凭队友的语言描述,想要在流动的水体中完成精准抛投,难度超乎想象。不是用力过猛砸进对面草丛,就是力道不足落在水草前,更有甚者,连基本的方向都控制不好,拟饵不知飞向了何处。现场一片手忙脚乱,笑料百出。
轮到李默指挥蒙眼的赵猛时,李默的语言简洁而精准:“后退半步,左偏十五度,竿尖抬高三指,用七分力,手腕发力,送——”
赵猛依言而行,拟饵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噗”一声轻响,几乎分毫不差地落在了指定区域后方!
“漂亮!”众人忍不住喝彩。
几轮下来,队员们渐渐品出了滋味。
程老爷子这才缓缓开口:“都体验到了?没了眼睛,光靠耳朵听,是不是觉得手里的竿子不听使唤了?平时觉得自己抛投挺准,那是因为你们的眼睛给了你们太多的依赖和修正机会。”
他目光扫过若有所思的队员们:“钓鱼,乃至做人,很多时候就像这蒙眼抛投。你们现在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像暂时拥有了明亮的视力。但谁能保证,在未来的赛场上,不会遇到‘蒙眼’的时刻?可能是突变的天气,可能是刁钻的对手,可能是自身状态的起伏,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压力。”
“到那时候,你们靠什么?”程老爷子的声音陡然提高,“靠的就是平日里千锤百炼形成的肌肉记忆!靠的就是对竿性、对水情、对鱼情的深刻理解!靠的就是队友之间绝对的信任和默契!靠的就是这颗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沉得下来的心!”
“觉得拿了第四名就了不起了?就可以放松了?”程老爷子冷哼一声,“差的远呢!真正的强者,不是看他顺风时能跑多快,而是看他逆风时能扛多久,看他‘蒙眼’时,手里的线还能不能指哪打哪!”
秦老爷子在一旁慢悠悠地补充:“老程说得在理。这就像俺们搞饵料,光知道配方不行,还得知道每种原料的脾性,火候大小,时间长短,差一星半点,味道就变了。基本功不扎实,心态浮了,再好的装备,再妙的战术,也是空中楼阁。”
这番话,如同当头棒喝,让那些滋生骄躁情绪的队员瞬间清醒过来。孙小海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想起了自己断竿的教训,想起了之前训练时的敷衍。
接下来的训练,队员们仿佛脱胎换骨。不再有人抱怨训练的枯燥,不再有人计较一时一刻的得失。每个人都像是跟自己和手中的钓竿较上了劲,一遍遍地重复着基础动作,锤炼着肌肉记忆,打磨着细节处理。团队之间的交流和配合也更加频繁和深入,那种浮躁之气被一种沉静而强大的专注力所取代。
淬火,正在悄然改变着钢铁的内部的晶格结构,使其变得更加致密、坚韧。
就在基地的队员们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心态淬炼时,生产车间那边,也终于迎来了突破的曙光!
经过不知道第多少次的调整和尝试,优化了改性剂分散工艺,微调了粉体添加比例,精确控制了固化曲线……新一批下线的“轩辕之翼·韧”和“掠食者·破浪·盾”竿坯,经过严格检测,各项性能指标终于全面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设计预期!良品率也稳定在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成了!遇哥!成了!”王小虎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进陈遇的办公室,手里举着一支刚刚完成涂装的、流光溢彩的“轩辕之翼·韧”,激动得语无伦次,黝黑的脸上满是泪水与汗水交织的痕迹,“你看!你看这竿子!这腰力!这韧性!良品率也上来了!咱们……咱们成功了!”
陈遇接过那支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新竿,轻轻一抖,那股凝练而充满弹性的力量感,那清晰又不失柔和的力量传导,让他也忍不住心潮澎湃。他用力拍了拍王小虎的肩膀,声音同样带着激动:“好!好!虎子!辛苦了!大家都辛苦了!”
消息迅速传开,整个“旭遇”沸腾了!研发中心、生产车间、行政楼……到处都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连续多日鏖战的疲惫,在这一刻被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冲刷得一干二净。
孙宇和李文博相视一笑,两个平日里最冷静的人,也忍不住用力拥抱了一下。所有的争论、失败、不眠之夜,在这一刻都变得值得。
陈遇当即宣布,所有参与此次技术攻关和试生产的人员,重奖!并安排轮休,让大家好好恢复精力。
当晚,陈遇在“遇龙苑”的家中,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庭庆祝宴。不仅叫上了王小虎一家、孙宇一家,还把程老爷子、秦老爷子、老韩教练以及几位战队核心队员也请了过来。
毛凤英和赵梅使出了浑身解数,做了一大桌子拿手好菜。屋子里充满了饭菜的香气和欢声笑语。
王小虎抱着儿子牛牛,脸上笑开了花,不停地跟孙宇和李文博碰杯:“老孙!文博!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以后再有这种硬骨头,俺老王还跟你们一起啃!”
苏婷和苏雨晴在一旁笑着聊天,交流着各自丈夫工作狂状态下的“育儿心得”。
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看着沉稳了许多的队员们,捻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
赵猛拿着那支崭新的“掠食者·破浪·盾”,爱不释手,对着周小波的镜头嚷嚷:“兄弟们看到了吗?这就是咱们的新武器!下次比赛,看俺不把那些暗戳戳使坏的家伙打得满地找牙!”
周小波则忙着拍摄这温馨热闹的场面,嘴里念叨着:“素材!这都是绝佳的素材!必须做个‘淬火成钢’特辑!”
希希和牛牛、朵朵、晓晓几个孩子在客厅里追逐嬉戏,安安被林莉抱着,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热闹的一切,偶尔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引得大人们阵阵欢笑。
陈遇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幸福感。事业的难关在团队的努力下得以攻克,家庭的温暖在灯火下静静流淌。这灯火,可亲,可爱,是他所有奋斗的归宿,也是他勇往直前的永恒动力。
他端起酒杯,环视众人,朗声说道:“这一杯,敬所有为‘旭遇’流汗拼搏的家人!敬我们淬火重生的新技术!也敬我们这灯火可亲、温暖常在的家!干杯!”
“干杯!”
清脆的碰杯声和欢笑声,汇成一曲最美的乐章,在“遇龙苑”温暖的灯火下,久久回荡。
淬火已然成钢,前路依旧漫长。但有了这钢的坚韧,有了这灯火的温暖,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浪,“旭遇”这艘航船,都将无所畏惧,坚定地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