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空间折叠终极应用
“观察者”的银色飞船在发出“邀请函”后,如同融化在星光中一般,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笼罩在联盟头顶的“终极审判”阴云骤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沉甸甸的、通往未知“源海之庭”的资格认证和一份更加浩瀚无垠的“试卷”。联盟赢得了生存权,却也踏入了更广阔的竞技场。
临时总部内,劫后余生的狂喜与面对未知的凝重交织在一起。林枫虽然苏醒,但元气远未恢复,需要静养。联盟的日常运作和战略规划,暂时由以南宫烈、苏晓、玄玑真人为核心的临时委员会主持。
首要任务,是消化“观察者”留下的“遗产”——那海量的、关于能量循环、规则熵减和因果稳态的高维知识。这些知识如同天书,但其蕴含的基本原理,却像一把钥匙,为联盟打开了许多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技术死结。
其中,最直接、也最迫在眉睫的应用突破,发生在空间折叠技术领域。
此前,联盟的空间折叠技术主要应用于星际航行,即“跃迁”。但跃迁存在诸多限制:需要预先铺设或计算稳定的航道,对空间背景稳定性要求极高,能耗巨大,且无法在强引力场或规则紊乱区域使用。更重要的是,传统的空间折叠像是“打洞”或“搭桥”,只是改变了起点和终点的空间连接方式,并未真正深度地“操控”空间本身。
而“观察者”知识库中关于“高维膜理论”和“空间曲率精密调制”的部分,为联盟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不仅仅是利用空间折叠进行移动,而是将空间本身作为一种可塑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编织”。
这一理念的革命性,如同给原始人展示了数控机床的设计图。联盟的科学家和空间学家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热。
在苏晓的主持下,一个名为“织空计划”的绝密项目迅速启动。项目核心,是在“观察者”理论框架下,重新设计联盟的空间引擎和折叠装置,目标不再是简单的点对点跳跃,而是实现区域性空间结构的主动塑形与稳定维持。
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与风险。第一次全尺度实验,试图在一个无人星域创造一个稳定的“空间压缩泡”,用于超密度仓储。结果因曲率计算微秒级的误差,导致压缩泡瞬间失控塌陷,引发了小范围的空间撕裂,实验平台连同内部物资化为乌有。
第二次实验,目标是生成一个可移动的“空间褶皱护盾”,偏转能量攻击。却在激活时因能量共鸣频率失调,护盾自身变成了一个不稳定的能量聚焦透镜,险些将实验舰艇自身引爆。
失败接踵而至,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潜在的危险让联盟内部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在刚刚经历大战、百废待兴之时,投入如此巨资去研究这种看似“华而不实”的前沿科技,是否过于激进?
关键时刻,尚在静养中的林枫,通过加密通讯给予了项目组关键的支持。他的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看透迷雾的清晰:“不要只把目光局限在防御或仓储……想想‘源海之庭’。那邀请函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我们要面对的,可能是跨越难以想象距离的旅程,是环境规则迥异的未知领域。没有对空间更深层次的掌控力,我们连‘入场券’都兑现不了。‘织空计划’,不是锦上添花,是生存必需品。”
领袖的定调,平息了争议。“织空计划”得以继续。
转机出现在一次看似偶然的灵感迸发。一位来自传统阵法流派的空间工程师,在研究中发现,“观察者”理论中关于空间曲率谐振的数学模型,与流云宗某种失传已久的、用于开辟“洞天福地”的古老空间拓展阵图,在底层逻辑上存在惊人的相似性!科学的高维视角,与古老的空间道韵,在此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项目组立刻调整方向,将古老的阵道智慧与现代的精密能量控制技术相结合。以蕴含空间属性的稀有灵材为核心基柱,以经过“观察者”理论优化的灵能流为“刻刀”,开始在实验场中“编织”空间。
历经无数次失败和优化,奇迹终于诞生了!
在联盟最大的空间实验场“创世星港”,一座前所未有的装置被激活。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空间本身发出的、低沉而和谐的嗡鸣。只见实验区域内的空间,如同被无形之手揉捏的面团,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违背常理的变形!
一片原本空旷的星域,被缓缓地、稳定地折叠了起来!它不是简单的压缩,而是像最高明的折纸艺术,通过精妙的曲率变化,将巨大的三维空间,巧妙地“收纳”进了一个从外部看体积仅有原先百分之一不到的稳定空间泡中!更令人震惊的是,通过特定的空间谐振频率“钥匙”,可以随时将这个空间泡“展开”,恢复其原有体积,且内部结构完好无损!
“成功了!稳定型空间折叠仓储技术突破!”整个项目组沸腾了!这意味着,联盟舰队可以进行超长时间的远航,携带的物资将是以前的百倍千倍!资源运输和储备的效率将发生质的飞跃!
但这仅仅是开始。
紧接着,基于同样原理的 “移动式空间褶皱护盾” 研发成功。这种护盾不再是硬抗攻击,而是在舰体周围形成一个不断微妙波动、如同流水般的空间褶皱层,能够将绝大多数定向能量攻击和实体炮弹“滑开”或偏转,防御效率远超传统护盾,能耗却大幅降低。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应用是 “空间伸缩航道” 。工程师们在某些固定航线上,成功制造出了可临时展开和收缩的“空间隧道”。飞船进入隧道后,并非进行瞬间跃迁,而是在一个被特殊折叠的空间中航行,外部感知可能只过了一瞬,内部却已跨越了数千光年,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超光速”,且对空间背景扰动的抗性大大增强。
然而,最激动人心、也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是一项被列为最高机密的衍生技术——“镜像空间锚定”。
这项技术灵感来源于对平行世界探索的反思。项目组尝试利用超精密的空间折叠,并非为了压缩或移动,而是为了在一个坐标点上,叠加一个极其微小但稳定的、与主宇宙规则存在细微差异的“空间镜像点”。这个镜像点本身不具实体,却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信标”或“接口”。
当林薇薇在平行世界的修复工作进入最关键阶段,需要主宇宙提供更精准、更强大的规则共鸣支援时,“镜像空间锚定”技术首次投入实战。
联盟在流云宗丹霞峰(因果羁绊最深之地)和规则废墟边缘(能量最狂暴之源)同时设立了强大的空间锚定阵列。通过阵列的协同运作,成功在平行世界林薇薇所在位置上空,叠加了一个微弱的、但持续存在的“主宇宙规则镜像点”!
这个镜像点,如同一个精准的“输液管”,将来自丹霞峰的纯净生机道韵和来自规则废墟的、经过转化的创生能量,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输送到了平行世界最需要的“创口”处!极大地加速了那个世界的修复进程!
空间折叠,从此在联盟手中,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了创造、防御、运输乃至跨位面援助的强大工具!联盟对宇宙的认知和掌控力,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当“织空计划”的一系列成果逐渐应用于联盟的重建和备战中时,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文明的整体实力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之前遥不可及的“源海之庭”之旅,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虚无缥缈。
这一日,林枫的身体稍有起色,在苏晓和南宫烈的陪同下,视察了最新的“织空”舰船改装车间。看着舰体上那流转着幽光、象征着空间褶皱护盾的新型发生器,林枫轻轻抚过冰凉的表面,眼中流露出欣慰。
“我们终于……不再是宇宙中随波逐流的落叶了。”他轻声说道,“我们开始学习,如何为自己编织一艘,能驶向任何风浪的舟楫。”
苏晓点头,眼中充满期待:“领袖,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对‘源海之庭’的探索,至少有了初步的保障。接下来,该是解决动力和续航的问题了。”
林枫望向星空深处,那里是“观察者”留下的坐标方向,目光深邃:“是啊……空间的问题初步解决了。接下来,该面对……时间了。邀请函上标注的‘源海潮汐’周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空间折叠的终极应用,为联盟铸就了通往深空的利剑。而下一场挑战,将是如何驾驭宇宙中最无情的力量——时间。时间流速的控制,将成为决定联盟能否准时赴约,乃至在“源海之庭”生存下去的关键。新的征程,已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