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传媒二层的小会议室里,阳光把窗台上的青花瓷摆件照得透亮,摆件旁边摆着一张泛黄的Ep海报——是《时光三部曲》刚发行时的宣传图,苏澈抱着吉他站在老街瓷坊前,眼神里还带着几分初出茅庐的青涩。此刻,苏澈坐在会议桌的主位,手里摊着一张手绘的工作室架构图,笔尖在“核心业务”那栏反复圈画,旁边的李薇正低头看着星火传媒的股权合作方案,眉头轻轻皱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方案边缘。
“我想成立工作室,”苏澈先打破沉默,声音比平时更郑重,他把架构图推到李薇面前,指着“音乐制作”“文化纪录片”“校园原创扶持”三个板块,“之前的项目推进中,我发现有些流程太绕——比如《青花瓷》纪录片想加一段陶艺学徒的采访,需要走三层审批;校园原创大赛想邀请张教授当评委,还要协调星火的多个部门。成立工作室,能更灵活地推进这些‘内容项目’,不用再等流程。”
李薇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她跟着苏澈从签约到拿奖,一路见证他从新人变成“最佳新人”,却从没想过他会这么快提出成立工作室——在乐坛,新人成立个人工作室至少要积累三五年,苏澈才出道半年,就有这样的想法,既大胆又让人佩服。“你想好了?”李薇放下方案,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成立工作室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从项目立项到资金管理,都要自己把控,而且……星火这边能同意吗?”
“我已经跟周总聊过了。”苏澈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周建明签字的初步协议,“周总说,星火的核心是支持原创,只要我能继续做有价值的内容,他们愿意放手。初步方案是:星火持股40%,提供资源支持——比如录音棚、渠道对接;我持股60%,拥有工作室的完全决策权,包括项目选择、人员招聘、资金分配,不用受星火的流程限制。”
“60%持股,完全决策权?”李薇的眼睛瞬间亮了。她在行业里待了五年,见过太多艺人成立工作室后被资本掣肘,连选歌都要看投资方脸色,而苏澈能拿到60%持股和完全决策权,不仅是周建明的信任,更是苏澈用《青花瓷》《晴天》这些硬作品挣来的底气。“那工作室的名字呢?有想法吗?”
“澈心工作室。”苏澈拿起笔,在架构图顶端写下这四个字,笔尖顿了顿,解释道,“‘澈’是我的名字,‘心’是初心——澄澈初心,专注原创和文化。不管是做音乐、拍纪录片,还是扶持新人,都不能忘了一开始为什么出发。”
“澈心……好名字。”李薇反复念着这两个字,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她想起第一次见苏澈时,他在会议室清唱《晴天》,眼里的真诚让她毫不犹豫地帮他争取6:4分成;想起华星发通稿抹黑时,他不吵不闹,用《七里香》的清唱反击;想起他拒绝500万偶像剧时,说“想做有价值的内容”——这个年轻人,从始至终都没被流量裹挟,一直守着“初心”,这样的工作室,值得她全力以赴。
“如果……你信得过我,”李薇深吸一口气,眼神里满是坚定,“我想当工作室的总经理。我不敢说有多懂资本运作,但我懂你的想法——知道你想做什么样的音乐,想拍什么样的纪录片,也知道怎么帮你挡住那些只想赚快钱的合作邀约。我会把工作室当成自己的事,不会让你在‘初心’和‘现实’之间为难。”
苏澈看着李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签约时帮他修改合同条款,到应对华星的恶意竞争,再到协调盛典的表演细节,李薇一直是他最靠谱的后盾。他拿起笔,在架构图的“总经理”一栏写下李薇的名字,笑着说:“我找你聊,就是想让你当总经理。除了你,我想不到更合适的人。”
就在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周建明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文件夹走进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我就知道你们俩能聊拢!这是最终的股权协议,法务已经审核过了,星火40%持股,只参与利润分红,不干涉工作室决策;另外,我把声动录音棚的永久使用权给了工作室,还有之前合作过的民乐老师、混音团队,都愿意跟着工作室干——他们跟我说,跟着苏澈做原创,心里踏实。”
苏澈接过协议,指尖触到纸上的红色印章,心里满是踏实。协议最后一页,周建明特意加了一条补充条款:“若工作室推进‘文化传承’‘原创扶持’类公益项目,星火将额外提供20%的资金支持。”这一条,像一颗定心丸,让他更有信心推进《青花瓷》纪录片和校园原创大赛。
“周总,谢谢您。”苏澈抬头看向周建明,语气里满是感激。
“该谢谢的是你。”周建明拍了拍他的肩膀,“星火做了八年,一直想做真正的原创音乐,是你让这个想法实现了。成立工作室,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星火的骄傲——以后,我们是合作伙伴,更是一起守护原创的战友。”
李薇拿起协议,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对苏澈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确定工作室的办公地点,我建议选在老街附近,离瓷坊近,方便纪录片拍摄;第二,招聘核心团队,优先找有文化项目经验的人,比如纪录片导演、文创策划;第三,梳理现有项目,把《青花瓷》纪录片列为工作室的第一个重点项目,争取下个月开机。”
苏澈点点头,打开系统界面,淡蓝色的光膜在视野里缓缓展开——自从决定成立工作室,他就一直在等系统提示,此刻终于弹出新的消息:
【检测到宿主推动“澈心工作室”成立,明确“澄澈初心,专注原创与文化”的核心定位,获得星火传媒支持(40%持股+资源扶持),触发“事业里程碑”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工作室管理(初级)——可辅助完成工作室运营,功能包括:
1. 团队招聘:生成“适配人才画像”(如纪录片导演需具备“传统文化认知”“人文关怀”特质),筛选合适候选人;
2. 项目管理:自动梳理项目进度(如纪录片拍摄节点、原创大赛评审流程),预警潜在风险(如资金缺口、资源对接延迟);
3. 资源对接:整合星火及外部合作资源(如民乐团队、文化机构),生成“资源库”,方便项目调用;】
【触发主线任务进阶:“澈心工作室启航”,任务要求:1个月内完成工作室团队组建,启动《青花瓷》纪录片拍摄,任务奖励:声望值点,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团队”称号,解锁“跨领域合作”高级功能(可对接影视、文创、教育等领域资源,拓展工作室业务边界)。】
苏澈看着“工作室管理”功能的说明,心里瞬间有了清晰的规划——用“人才画像”筛选纪录片导演,用“项目管理”梳理拍摄节点,用“资源库”对接瓷坊和中央音乐学院,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手忙脚乱。他把系统功能告诉李薇和周建明,两人都忍不住赞叹:“有了这个辅助,工作室的起步会顺利很多!”
傍晚,老林提着一个纸箱走进会议室,里面装着他收藏的黑胶唱片和一把旧吉他:“这是我给工作室的‘启动礼’——黑胶唱片里有很多老民乐,能给纪录片当参考;吉他是我年轻时组乐队用的,希望工作室能像这把吉他一样,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苏澈接过吉他,琴身上的划痕还清晰可见,却透着一股温暖的烟火气。他抱着吉他,轻轻弹起《青花瓷》的前奏,旋律在会议室里回荡,混着周建明、李薇、老林的笑声,格外和谐。
“对了,”李薇突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给苏澈看,“我联系了老街的房东,他愿意把瓷坊旁边的两层小楼租给我们当工作室,一楼做办公区,二楼做小型录音棚,月底就能搬进去。”
苏澈看着手机里的小楼照片——白墙黛瓦,门口有一棵老梧桐树,窗户上还贴着青花图案的窗花,和他想象中的“澈心工作室”一模一样。他想起穿越时的漏雨出租屋,想起星火的小会议室,再看看眼前的规划,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在开花结果——从一个人抱着旧吉他唱《青花瓷》,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并肩作战的团队,有了明确的“文娱复兴”方向,这一路的辛苦,都值得。
而此刻的远航影视,王凯收到了李薇发来的工作室成立消息。他立刻把消息汇报给董事长,附上《青花瓷》纪录片的初步方案:“苏澈成立了‘澈心工作室’,专注原创和文化,我们之前承诺的200万投资,现在可以落实了——这不仅是投资项目,更是投资一个有初心的团队。”
董事长看着方案,笑着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告诉苏澈,远航不仅愿意投资,还能帮他对接央视的文化频道,让纪录片有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