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大衣和大花棉袄的第一天, 进来买东西的人都在抢。
村里人从小卖部出去后,立马去大榕树喊通知大家去新衣服。
于是,小卖部几乎被村里人给占满了。
本来是勤书意和勤本义在收钱, 但买新衣服,新裤子,厚袜子,老布鞋, 以及帽子, 皮手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勤母和勤老婆子放货都放不过来,勤老婆子扛着货过去, 差点没给碰倒了。
于是,勤爹就把勤书意和勤本义换下来,她们婆媳俩收钱去了,其他人负责去放货。
勤书意担心被扯辫子,还把自己两条麻花辫扎成团,才把货扛过去放,但是从里面出来时, 额角上掉落了好几根头发丝。
来回扛货去放,勤书意热得把自己粉色大棉袄都脱了露出来里面黄色毛衣,到后面毛衣也脱了,换上一件粉色碎花马甲。
勤本义和勤爹都已经把短袖给换上了, 勤老爷子也只穿了一件长袖衣服。
勤书意看着穿着军大衣,碎花棉袄, 戴着帽子, 戴着手套的客人, 站在旁边都替他们热。
有一个眼尖的人看到勤书意身上穿碎花马甲,跟碎花棉袄一样,一个差两袖子,一个多了两袖子。
干活的时候,穿大棉袄不方便,脱了又冷,要是换上碎花背心,那就不用担心会冷到了。
那个妇人越看越喜欢,赶紧问勤书意身上碎花马甲不拿出来卖吗?
自然是要卖的,这不是没来得极嘛!看到有人问了,勤书意赶紧去碎花马甲扛出来。
本来已经在排队准备付钱的人,听到有人喊:“大棉袄同款碎花马甲,干活换上它,再也不用担心冻着了。”
听到这话,妇人们不动心都不行,从重重人群中挤出来,就为了抢一件碎花马甲。
准备过年的这几天,小卖部开门从早到晚,每天客人多得不行。
忙得勤母和勤老婆子好几天都没算钱了。
年前二十三,林永健一家和林永康一家从市里坐车回来,从大巴车上下来,就看到路边停了好多辆三轮车,边上还放着一个牌子‘去小卖部一个人一毛钱,行李多,多加一毛钱’
他们一脸迷惘的看着这些三轮车,林永健:“永康,县里什么时候有这么多三轮车了?小卖部又是什么?为什么还有车接送去小卖部啊?”
林永康也很无奈:“大哥,我也不知道啊!”
小茶一手拉着一个儿子:“走吧,我们先回家再说,再不抓紧赶路,天就要黑了。”今天也不知道回事,坐车的人特别多,在车站都挤不上去, 等了又等,终于能上车了。
一个年轻人看着他们几口人,扛着行李从自己车前走过来,立马笑着招呼道:“两位大哥,你们这是要到哪去啊?要不要坐车?一个人一毛钱,行李也一毛钱,送到家门。”
小柔听到送到家门口,心里一动:“真能送到家门口?”他们大人能走得快, 但她儿子小喜才五岁,靠着他小短腿,天黑都不一定能走到家。
想着公公婆婆生气了,他们这些回来,买了不少东西,再背一个小喜有点困难。
年轻人拍拍胸脯道: “当然啦!我们三轮车载客的,一直都这个规矩,把客人送到家门口。这位嫂子,你们要坐吗?你们去哪?”
林永康试探性的开口道:“我们要去凤山村,你能送到村里了吗?”
“凤山村?!”年轻人笑出声来:“那不就是小卖部那个村子吗?怎么不能啊,走走走,上车,上车。”
小茶为难的看着三轮车车厢道:“我们应该坐不下吧。”
“没事,坐两辆车。”年轻人冲着前面的人喊了一声:“小多,来客了。”然后对着林永健他们说道:“这是我兄弟,平时我们都是一块载客的。”
“来,上车,上车,先让孩子上车,再把行李放上去,这天越来越冷了,今天一点太阳都没有,赶紧回家,别把孩子冻着了。”
几个孩子第一次坐三轮车,高兴往上面爬。
小喜想跟哥哥姐姐们坐一块,被他爹给抱起来放到另一辆车里:“那边人太多了,跟爹娘一块坐,到了家就能哥哥姐姐一块玩了。”
两个年轻人都是话痨的人, 一边骑,一边聊天:“兄弟,你们这是去亲戚啊?”
林永健:“不是,我们是回家过年。”
“噢,你们是凤山村的村民啊!哎哟,真羡慕你们啊!”
林永健不解,羡慕什么,羡慕他们村子穷吗?
“小兄弟,你拉客多久了?”
“有一段段时间了, 我家在凤和村,住你们隔壁, 多亏住在你们村隔壁,要不然我都不一定有机会拉客。”
“小兄弟,你这车不错,坐后面都不怎么颠。”
“那是,好多人都这么说, 我技术好,开得稳,大家都爱坐我这车。”
“小兄弟,这路上怎么这么多人啊?”林永健几人看着来来往往好多辆三轮车,车子都坐着人, 好奇不已。
“嗐,都是去小卖部买东西的,这不是准备过年了嘛,我们家今年也买了不少东西,看身上的军大衣,帽子,手套, 还有鞋子,厚裤子哈哈~都是今年新买的,穿这一身出来拉客一点都冷。”
“小兄弟,你军大衣在哪里买的,看起来真暖和。”
“在小卖部买的,哎,大哥,等到回到家就知道了,不过,我身上这些装备可抢手了,到家了你赶紧去抢了。别以为在家门就容易抢到,多的是人想买。”
进村后,年轻人问:“大哥,你们在家哪?手指一下。”
林永健:“小兄弟,就把我们在这里放下就行了,剩下的路,我们自己走。”
年轻人是犟脾气的:“那不成,都说了送你们到家门口,你们这又是小孩,又是行李的,我踩几脚就到了。”
林永健无奈的给他指路:“往右转,骑一会儿就到了。”
到了家门,林永健几人一下车,就把车钱付给两个年轻人,一个付五毛,一个付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