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报告来自城关镇派出所。辖区内连续三个晚上,发生多起停放在路边的私家车车窗被砸的案件。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以为是小混混恶作剧或者个别纠纷。但很快,类似的报告接连传来,被砸的车辆越来越多,地点也从主街蔓延到了背街小巷甚至老旧小区内部。
奇怪的是,这些被砸的车辆,车内财物并无损失。笔记本电脑、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明明就放在座位上或储物格里,作案者却视而不见,只是粗暴地用石头或砖块砸碎车窗玻璃,然后扬长而去。车主的损失主要集中在车窗维修和因惊吓带来的困扰上。
这种“只破坏,不图财”的行为模式,立刻引起了派出所的警觉,并迅速上报县局。
还没等县局做出部署,邻近的青河镇派出所也传来了紧急报告:辖区内一夜之间发生七起同类砸车案,手法如出一辙,同样是只砸玻璃,不偷财物。青河镇的居民群里已经炸开了锅,各种猜测和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紧接着,隔天上午,更远的柳镇派出所也打来了电话:他们那边也未能幸免,五辆车遭了殃。作案时间、手法与前两镇的案件高度相似。
短短四五天时间,三个乡镇,发案二十余起!虽然单起案件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大(相对于盗窃),但这种无差别、带有明显泄愤性质的连环破坏行为,对社会公共安全感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不像有目标的盗窃,至少还有个原因,这种纯粹为了破坏而破坏的行为,更让人感到莫名和不安。网络上已经开始出现“变态砸车狂”、“报复社会分子”等言论,群众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周队迅速召集相关辖区派出所负责人和刑侦队骨干开紧急案情研讨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性质极其恶劣!”周队面色严峻,敲着桌子,“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治安案件了!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是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虽然没偷东西,但这种行为更恶心,更影响老百姓的安全感!必须尽快把这个躲在暗处的老鼠揪出来!坚决打掉他的嚣张气焰!”
由于案件涉及多个乡镇,且手法高度一致,县局决定成立专案组,将系列案件并案侦查,由刑侦大队牵头,各相关派出所全力配合。陆野和孙建军作为刑侦队的尖刀力量,再次被点将,负责主侦此案。
摆在面前的,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比棘手的案子:作案时间在深夜,地点随机分散,没有目击证人,现场除了碎玻璃和随手捡来的石块、砖头,几乎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生物检材或痕迹物证。作案动机不明,嫌疑人画像模糊。
面对这样一个“无头案”,传统的排查方法似乎很难快速奏效。会议上的讨论有些沉闷,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建议加大夜间巡逻盘查力度,搞人海战术;有的建议梳理有寻衅滋事或故意毁财前科的重点人员;还有的建议广泛调取社会监控,希望能捕捉到嫌疑人的身影。
陆野一直沉默地听着,看着白板上标注的发案地点分布图和时间轴,眉头微蹙。他试图从这些杂乱的信息中找出某种模式,但嫌疑人似乎毫无规律可言。这种漫无目的的破坏,更像是一种情绪的极端宣泄。
他忽然回想起系统之前解锁的【心理侧写】功能。一直以来办理的都是目标相对明确的案件,这个功能尚未在实战中充分应用。眼下这个案子,嫌疑人行为怪异,动机成谜,不按常理出牌,不正是进行心理侧写,试图勾勒其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的绝佳对象吗?
他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尝试在脑海中启动系统界面。
【启动心理侧写功能...需消耗精力点12。是否继续?】
(陆野心中默念:是!)
【精力点-12。当前精力点:-17\/30。(警告:精力值处于极低水平,侧写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大幅降低,强烈建议补充休息后使用。)】
系统发出了严厉的警告。陆野知道连续办案和上次超精度建模的消耗巨大,但案情紧急,他只能冒险一试。
【忽略警告,继续执行。】
【收到指令。开始分析目标:跨镇连环砸车案嫌疑人。输入已知行为信息:无差别破坏、使用随手可得工具、夜间作案、无财物损失、跨区域流窜、动作迅速...】
【行为模式解码中...动机层次分析中...人格特征模拟构建中...】
【生成初步心理侧写报告(可靠性评级:c+):】
【1. 核心情绪状态:嫌疑人正处于一种极度愤怒、压抑、且情绪失控的心理状态。其行为的核心驱动力并非获取物质利益,而是强烈的情绪发泄需求。破坏行为本身是其宣泄内心巨大负面能量的唯一途径。】
【2. 潜在触发因素:高度可能近期遭受了某种重大的人生挫折或强烈的刺激事件。该事件严重冲击了其自我认知或生存状态。例如:突然失业(尤其是被不公平解雇)、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如投资失败、高额罚款)、亲密关系破裂(如离婚、背叛)、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自认为遭受了极其不公正的待遇且申诉无门。】
【3. 行为模式特征:作案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随机性,但其选择作案地点时有意避开主要监控探头,说明其并非完全丧失理智,仍保留有基本的风险规避意识和一定的计划性。作案过程可能伴有酒精或情绪亢奋的驱动,但非绝对因素。】
【4. 可能身份指向:其愤怒的根源,极大概率与“车辆”或“道路”相关。建议重点排查以下人群:近期曾遭遇交通事故纠纷(尤其是自认为无责或受害一方)、与交通管理部门发生严重冲突(如被多次处罚、吊销驾照、认为处罚不公)、从事运输行业(如货车、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却近期遭遇重大挫折(如事故、被扣车、被平台处罚、收入骤降)的人员。其可能具有社交圈狭窄、性格偏执易怒、不善于通过正常渠道排解压力的特点。】
陆野将系统生成的这份带着风险提示的心理侧写要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在会议上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因此,我认为,我们不能用常规的侵财类案件思路去排查。这个人的目标不是钱,而是发泄。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去寻找那些近期在生活中,特别是与‘车’、‘路’、‘交通’相关的事情上,遭受了重大打击,并且性格上可能存在缺陷、容易钻牛角尖的人。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处释放的怒火,而这些停在路边的车辆,不幸地成为了他发泄的对象。”
心理侧写这个概念对于县局很多老刑警来说还有些新颖,但陆野的分析逻辑清晰,推论过程有理有据,精准地描绘出了一个可能的嫌疑人画像,提供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全新的侦查方向,让许多苦于没有突破口的同事眼前一亮。
周队听完,当机立断:“好!就按小陆提供的这个思路!各相关派出所立刻行动起来,重点排查近期所有有记录的交通纠纷案事件,特别是那些处理结果一方不满、情绪激动的!交警队配合,梳理出近期被多次处罚、尤其是被吊销驾照或者有过激行为的司机名单!另外,走访各个运输公司、出租车公司、货运站场,了解有没有员工近期遭遇重大变故、情绪极其不稳定的!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
一场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摸排工作迅速展开。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朝着一个特定的心理轮廓撒了下去。所有人都希望,这个基于行为分析的侧写,能够精准地指向那个隐藏在夜幕之下,被愤怒吞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