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辰被正式收押于高度戒备的司法精神鉴定中心,等待他的是漫长而复杂的司法程序。尽管他缄口不言,但“水墨兰亭”一案的同伙落网、秘色瓷温碗追回,以及斩断了高桥龙一伸向国内的这只触手,专案组总算能暂时将注意力从这起充斥着扭曲美学的连环案上移开。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专案组部分成员开始进行案卷归档和阶段性总结时,一份来自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的加密协查函,被直接送到了陆野的办公桌上。函件内容关乎正在进行的“潜龙号”沉船发掘项目。
“陆处长,打扰了。‘潜龙号’主舱室的清理工作取得突破,我们在一处密封性极好的青铜箱内,发现了一批保存相对完好的漆木匣和竹简。但与此同时,在主舵室附近的残骸中,我们的潜水员发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东西。”水下考古项目的负责人,一位姓韩的资深研究员,在视频连线中语气凝重。
画面切换,传来几张高清的水下照片。昏暗的海水中,探照灯光柱下,是“潜龙号”腐朽的木质船体。而在主舵室旁边,一块断裂的舱板下,赫然露出了一小截不属于明代船舶该有的、现代化的高强度聚乙烯缆绳!缆绳的一端似乎还连接着一个被海生物覆盖、但依稀能看出是金属材质的盒状物。
“这截缆绳,根据材质分析,是近十年内的产物。”韩研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安,“那个金属盒子,我们不敢贸然打捞,怕有危险。但远程探测显示,盒子内部有复杂的电子元件结构,而且……盒体表面,有一个腐蚀严重但依稀可辨的刻痕。”
下一张特写照片被放大,虽然布满海洋附着物,但一个熟悉的轮廓让陆野瞳孔骤缩——那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线条粗糙却神韵犹在的“青龙绕锚”图案!
“龙锚”标记!出现在了四百多年前的沉船上!而且是近十年内被人为放置的!
一股寒意顺着陆野的脊椎爬升。严文宏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显然,对“潜龙号”感兴趣的,远不止他一个人!有一个神秘的、掌握着水下作业能力的组织或个人,早在警方注意到这艘沉船之前,就已经捷足先登,甚至可能在船上安装了某种设备!
“除了这个盒子,还有其他异常吗?”陆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有。”韩研究员切换画面,是一段经过处理的声呐扫描图像,“我们对主舱室那个青铜箱周围的区域进行了精细扫描,发现箱体下方的船体结构,有人为切割后又进行伪装的痕迹。对方的技术非常高明,几乎与原有木纹融为一体,若非这次发现缆绳后我们重点复查,根本发现不了。”
有人曾经试图打开或者已经进入过那个存放重要文物的青铜箱!
这个消息比发现监控设备更加令人震惊!这意味着,可能已经有部分最核心的文物,在官方发掘之前就已经被盗掘!
“对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那个青铜箱。”陆野沉声道,“他们安装了监控设备,可能就是为了监视官方发掘进度,或者……等待某种时机。缆绳可能是他们当时遗留,或者后期维护时留下的。”
他立刻下令:“韩教授,请立刻暂停对主舵室附近区域的一切作业,确保那个金属盒子原封不动!我会立刻协调最专业的水下排爆和反窃密队伍前往支援!同时,对青铜箱内已发现的文物进行最高级别的保护性转移和鉴定,评估是否有物品缺失或被掉包!”
结束通话,指挥部内一片哗然。
“妈的!严文宏背后还真有同行!”老陈一拳砸在桌子上,“这帮人手段更高明,直接在水下作业!”
“他们不仅手段高明,而且耐心极好。”周婷分析道,“安装监控,长期潜伏,等待时机。这更像是一个专业的、有组织的盗捞团伙,而不是严文宏那种单打独斗的学者型罪犯。”
陈凯迅速调取了近十年来所有关于“潜龙号”可能海域的异常船只报告、水下活动记录,以及涉及高端水下作业装备的走私案件。
一条模糊的线索逐渐浮现:六年前,曾有一艘注册在海南、名为“海探三号”的海洋科考船,在“潜龙号”海域附近有过长达半个月的“设备测试”记录,当时并未引起注意。而这艘“海探三号”的实际控制人,经过层层股权穿透,指向了一个名为“大洋勘采有限公司” 的空壳企业,该企业的注册地址在东南沿海某市,但早已人去楼空。
“查这个‘大洋勘采’!所有关联人员、资金往来、租赁的仓库、甚至废弃的垃圾,都不能放过!”陆野看到了新的方向。
与此同时,水下考古中心对青铜箱内文物的初步清理和解读工作也在紧张进行。那些漆木匣大多腐朽,但内部的竹简由于密封良好,部分得以保存。古文字专家夜以继日地进行破译。
几天后,一段残缺的破译内容被紧急送到了陆野手中。这似乎是一份航海日志的补充,提到了“潜龙号”在最后一次航行前,曾奉命将一批“非同寻常之物”封存于“舟山之眼,锚魂归处”。文中还提到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地宫之钥,藏于星图”。
舟山之眼?锚魂归处?地宫之钥?星图?
这不再是简单的沉船财宝,似乎指向了一个更具体的、与“龙锚”传说相关的秘密地点!很可能就是严文宏乃至这个水下盗捞团伙真正追求的终极目标!
“舟山……舟山群岛!”陆野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位置,“那里岛屿林立,航道复杂,历史上就是海盗和私商活跃的区域!”
“地宫之钥,藏于星图……”周婷沉吟道,“这像是一种隐喻。‘星图’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航海天文图,或者某种以星辰排列为指引的密语。”
专家团队开始集中攻关,试图将“潜龙号”出航的历史背景、已知的明代航海星图,以及舟山群岛的具体地理相结合,破解这个“星图”秘密。
而陆野则意识到,那个在“潜龙号”上安装监控设备的团伙,很可能也在寻找这个“地宫之钥”!他们监视官方发掘,或许就是想借助官方的力量,先一步找到关键线索!
敌在暗,我在明。对方如同潜伏在深海中的鮟鱇鱼,等待着警方这把“灯”照亮猎物,然后趁机抢夺。
必须加快速度!必须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破解星图,找到“地宫之钥”的线索!
就在专家们埋头于故纸堆和星象图时,陈凯那边对“大洋勘采”的调查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该公司废弃仓库附近的一个垃圾填埋场,找到了部分被焚烧过的文件残片。经过艰难拼接,其中一页上有一个模糊的货运清单,列出了一些水下作业装备,而收货方一栏,写着一个代号——“渔夫”。
同时,在排查“海探三号”当年船员名单时,发现其中一名负责声呐探测的技术员,名叫赵干,绰号正好就是——“赵老幺”,谐音“找佬渔”,与“渔夫”存在关联!而这个赵干,在“海探三号”那次“设备测试”后不久便离职,此后行踪不定,但近期他的银行卡在舟山群岛的某个偏远小岛有过小额取现记录!
“渔夫”浮出水面!位置直指舟山!
一切线索,似乎都汇聚向了那片星罗棋布的群岛。
“立刻组织精干力量,秘密前往舟山!找到这个赵干!”陆野下达命令,“同时,专家团队加快对‘星图’的破解!我们要抢在‘渔夫’和他背后的团伙之前,找到‘地宫之钥’!”
一场在历史迷雾与浩瀚大海之间的新的角逐,悄然展开。这一次,对手不再是追求变态美学的孤独艺术家,而是装备精良、行事诡秘的专业盗捞团伙。而目标,则指向了“龙锚”传说中,可能隐藏着更大秘密的“舟山之眼”。
海面之下,暗流愈发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