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族谱的发现,让案情急转直下,也让专案组内部的空气几乎凝固。
如果说之前的资金线索还隔着层层迷雾,那么这份族谱,就像一把锋利的锥子,直接刺破了那层窗户纸,将秦卫国老领导与“龙锚”组织之间的潜在关联,赤裸裸地摆在了台前。
“查!查这个汪鸿振!查他所有的生平事迹,社会关系!查秦老和他夫人结合的前后经过!”陆野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他必须弄清楚这背后的真相。
调查迅速展开。由于汪鸿振已经去世多年,查证工作并不容易。但通过调阅历史档案、走访汪家旧识,还是逐渐拼凑出一些信息。
汪鸿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乡绅家庭,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归国后曾在大学任教,后转入文化部门工作,对古代航海史和民俗学有深入研究,发表过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他性格孤傲,朋友不多,但与几位同样研究冷门历史的学者交往密切。
更重要的是,一份解放初期的内部审查材料显示,汪鸿振当年曾因其留学经历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受到过调查,调查结论是“历史问题清楚,无现行问题”,但备注里有一句“其与某些海外民间组织存在不明联系,需保持关注”。
“海外民间组织……”老陈念着这个词,“会不会就是‘龙锚’海外分支的前身?”
而关于秦老与汪家小姐的结合,据当年熟悉情况的老同事回忆,是经人介绍,属于“门当户对”的知识分子联姻。秦老当时已是警界新星,前途无量。
“秦老对他这位岳父,非常尊敬。”一位退休的老警官在接受秘密询问时说道,“老秦搞刑侦,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涉及老物件、老习俗的案子,他还会去请教他岳父。汪老先生也确实帮过一些忙,据说眼光很毒,看东西很准。”
所有这些信息汇聚起来,描绘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秦卫国的岳父汪鸿振,极有可能就是“龙锚”组织的一员,甚至是核心成员!他利用自己的学术身份作掩护,暗中参与组织的活动。而秦老,作为他的女婿,是否知情?是否……也参与其中?
联想到秦老在“龙锚”案初期提供的那些“恰到好处”的指导和鼓励,以及他对某些历史细节的熟悉,这种可能性像毒蛇一样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不可能!”老陈第一个拍桌子,“我跟了秦老十几年,他是什么人我最清楚!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他怎么可能跟这种犯罪组织扯上关系?肯定是那个汪鸿振瞒着他!”
周婷则相对冷静:“从心理学角度看,有两种可能。一是秦老完全不知情,被他岳父利用了,甚至他本身也是‘龙王’组织想要腐蚀和控制的目标。二是……他知情,并且因为某种原因,选择了沉默,或者……更深地卷入。”
她顿了顿,看向一直沉默的陆野:“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现在都必须正面面对这个问题了。陆处,你需要做出决断。”
陆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边是师徒情谊和多年的信任,一边是铁一般的职责和越来越清晰的疑点。
他闭上眼,脑海中闪过秦老慈祥而又严厉的面容,闪过一起并肩作战的岁月,也闪过竹简上那“窃取国运”的疯狂计划,以及沼泽里那些被砍掉双手的冰冷尸体。
良久,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申请对秦卫国老领导进行……秘密外围调查。”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重点调查他退休后的行踪、社交往来、资金状况,尤其是与已知的‘龙锚’涉案人员或区域有无交集。注意,是秘密调查,绝对不能让秦老察觉,更不能对外泄露分毫!”
这个命令无比艰难,但他必须下。这不仅是为了案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验证秦老的清白。
“同时,”陆野继续下令,“加强对‘听风者’这个代号的追踪。马三这条线虽然断了,但‘听风者’能指挥马三,就能指挥其他人。他是我们目前最有可能抓住的、活着的‘龙王’直属下线!”
散会后,陆野独自一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城市的夜景,心潮起伏。
“老师……希望这一切,都只是误会。”他喃喃自语。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场更加艰难、也更加残酷的较量,已经开始了。这场较量不仅在于智慧和勇气的比拼,更在于信念与情感的煎熬。
“龙王”的面纱正在一层层被揭开,而真相,或许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