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总兵府后堂,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北地冬夜的寒意,却驱不散李永芳眉宇间的凝重。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两名跟随多年的心腹家将。
“总督大人……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李永芳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声音低沉,“张家口开新市,还要引入茶盐,这分明是要把宣府架在火上烤!”
一名家将忧心忡忡道:“总兵,这位侯爷在大同的手段您也听说了,永嘉侯、宋国公都栽在他手里,如今圣眷正浓,咱们若是硬顶,只怕……”
“硬顶?”李永芳冷哼一声,“本将还没那么蠢!他是钦命总督,手持王命旗牌,名义上节制宣大军政,我若明着反对,就是抗旨不遵!”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老辣:“但是,这新政能不能推行下去,推行成什么样子,可就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宣府不是大同,这里的将门盘根错节,各级官吏哪个背后没点关系?他想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底下的人阳奉阴违,拖沓敷衍,他还能把所有人都撤换了不成?”
另一名家将点头附和:“总兵说的是。开新市,涉及边防安全、货物调配、税收管理、部落接洽,千头万绪,哪一样不需要本地人配合?只要咱们暗中使点绊子,比如在兵员抽调上拖延,在物资供应上卡一卡,或者……让下面的人对来往商队‘严格’盘查,多收点‘辛苦钱’,惹出些纠纷来,就够他焦头烂额的了。”
李永芳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心中所想。他不想直接对抗陈远,但也不能任由其在宣府肆意妄为,触动他们这些本地将门的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给新政制造无形的阻力,让其举步维艰,最后要么知难而退,要么只能向他们这些地头蛇妥协。
“还有,”李永芳补充道,“给京里那几位递个消息,把这边的情况详细说说。尤其是寿宁侯府那边……这位总督大人,可是带着‘杀气’来的。”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虽然不清楚居庸关外的具体细节,但陈远遇袭的消息早已传开,李永芳本能地感觉到,这位年轻侯爷与京中某些势力的矛盾,已然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或许,可以借力打力。
“明白!属下这就去安排!”
就在李永芳暗中布局的同时,陈远在张家口堡的临时行辕内,也并未闲着。
他召见了宣府镇内几位品级不高、但风评尚可、且在之前整顿中未发现明显劣迹的年轻官吏和底层军官。这些人,或是寒门出身,缺乏背景,或是因为不肯同流合污而受到排挤,心中都憋着一股劲。
陈远没有空谈大道理,直接拿出了初步拟定的新市管理架构和人员需求。
“新市初开,百事待兴,正是用人之际。”陈远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带着几分激动和忐忑的面孔,“本督用人,不问出身,只看能力与品行。尔等若有意在新政中一展抱负,现在便是机会。”
他指着架构图上的几个关键职位:“榷场巡查处,负责维持市场秩序,稽查违禁货物,需刚正不阿、熟悉边情者;税课司,负责厘定税则,征收税银,需精通算学、清廉自守者;部落联络通译,需通晓蒙语、熟知部落内情、胆大心细者……”
他将这些职位的要求、权责、以及未来的晋升通道一一阐明,清晰明了。
这些年轻官吏和军官听得心潮澎湃。他们在旧有的体系下难有出头之日,如今总督大人亲自搭建新台,给予机会,怎能不让人心动?
“下官(卑职)愿效犬马之劳!”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干劲。
陈远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具体职司安排,稍后会由督理分署下达。记住,新市成败,关乎宣府未来,亦关乎尔等前程。望诸位恪尽职守,莫负本督期望。”
打发了这些新招募的骨干,毛骧从京师派来的心腹校尉也送来了最新的密报。
校尉低声禀报:“侯爷,李总兵那边果然有动作,正在暗中联络各地卫所军官,似有串联之意。另外,京中传来消息,寿宁侯府近日闭门谢客,但其门下清客与几位都察院的御史走动频繁。”
陈远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李永芳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京中寿宁侯府的动向更是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方在刺杀失败后,正在积极寻找其他方式来打击他。
“知道了。”陈远淡淡道,“让我们的人,盯紧李永芳及其核心党羽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们与京中的书信往来。至于京里……告诉毛骧,按兵不动,继续收集证据,尤其是关于那笔巨额资金最终去向的证据。”
“是!”
校尉领命而去。
陈远走到行辕简陋的窗边,看着外面张家口堡土黄色的城墙和远处苍茫的雪原。宣府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李永芳想用软刀子磨,京中的对手想借言官和舆论施压。
但他并不畏惧。
他在大同经历过更凶险的局面,如今手握总督大权,又有皇帝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寿宁侯行刺的铁证。这张牌何时打,怎么打,将决定整个棋局的走向。
现在,他需要先在宣府站稳脚跟,将新市顺利开办起来。只要这里能成功,带来实实在在的边境安宁和税收增长,那么任何诋毁和阻挠,在铁一般的政绩面前,都将显得苍白无力。
“传令下去,”陈远对身边的文书官道,“三日后,本督要在张家口堡外,亲自与喀喇沁部的使者会面,商谈新市具体事宜。让督理分署和新招募的人,全力准备,不得有误!”
“是!”
文书官快步离去。
陈远的目光变得坚定而锐利。暗流汹涌?那他便要做那定海的神针!他要在这宣府之地,用实绩劈开一切阻碍,将这北疆新局,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无论来自何方的手段,他都将一一接下,并予以最有力的回击。
宣府的夜,寒冷而漫长。但陈远知道,黎明终将到来,而属于他的新时代,也必将在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