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因为书本引起的小半部分的争论以皇帝的赞美结束,王远的这四本书籍热卖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结束。
印刷的五千本书籍也是顺顺利利的全都卖出去了,王远都想着要给陛下分一批银子了,要不是因为他说出来的一小段话,不会卖的如此畅销。
等到冬天过冬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传出来这蜂窝煤是王远发明出来的,王远的名字又在大众耳中过了一遍,连带着书籍又热卖了一阵,等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才彻底结束。
过年期间,王远还和其他友人想了一遍皇帝陛下赞美王远书籍的意思,皇帝不会没理由的无缘无故赞美某个人,莫不是想加重算学在科举中的比例。
同年八月份,各省份的乡试开始,算学确实加重了一道题,之前的两道计算大题改为三道,算学这一派别的人高声欢呼,说明新皇的心里面是看中算学这一派别的,并不会打压算学,知道皇帝心里面的想法,这一代的算学人可以安稳的过好这一朝代,不用担心算学在这一个期间因此会没落下去,但其他派别的人肯定不会很高兴,各个学术派系之间的京城也十分可拍。
王方和王进他们两个堂兄弟也参加考试,很可惜的是,两个人落榜了。
王远看了两人寄过来的信件,二人好像有点就此沉寂下去的意思,之后的心思就不会放在自己的身上了,会着重关注下面一二代人,培养好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王远在信件上面鼓励了二人,让他们重振旗鼓,还可以再加一把劲,年龄还没到四十岁,可以再往上面冲一把,等到四十岁之后放弃再教育孩子也不迟。
他们二人比王远小十一二岁,现在是三十七,八岁,还可以再努力一把,应该定一个族规了,以后家族的人三十岁之前没考中秀才,四十岁以后没考中举人就应该放弃,集中资源到后代的身上。
王远将这件想法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面,等到有机会回家的时候再告诉族人。
同年九月份,王二志和张氏他们两个人终于结束三年的孝期,王远总觉得这个三年孝期的规定是多此一举,只是形式上的事情,只要在心里面永远记得自己的长辈就可以了,不用这样必须守孝三年,只是这是传了千年的习俗,王远一个人的思想也不能撼动也不敢撼动这个明确的规定,只敢在心里面偷偷地吐槽一两句话。
孝期结束之后的日子,王二志喜欢上了出去走走的习惯,经常在茶楼里面听书,每天买上一碗最便宜的茶水,就能在茶楼里面待上一整天,并不会感到厌倦。
张氏则就是跟着家里的厨娘们学做厨艺,每天的饭菜里面必定有她亲亲自做的一道菜,一开始谢绮明和吴燕婉以及厨房里面的下人还有点惊恐,阻碍着她去厨房,家里面的主母怎么可以到厨房里面亲自学做菜呢。
王远和娘亲仔细沟通了一下,确定娘亲是在家里面闲得慌,没有事情干,就想找点活干,王远也不让谢绮明她们阻碍她了,慢慢的家里面的人也就习惯这样的事情,最后,还都挺喜欢吃张氏做的饭菜。
张氏和王二志的的孝期一结束,安安的亲事就要提上日程,找大师定好良辰吉日,在下一年的四月三号成亲。
不冷不热,是一个好日子,到时候安安就会成为京城最漂亮的女子。
王远心里面非常不舍,松的慌,晚上看书的时候连连叹气,让谢绮明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埋怨的看了一眼王远,无奈的说道:“相公,你不要再叹气了,我给安安盘的嫁妆数量又被你打乱了,顾姑爷不是说了吗?等到翰林院三年的时间过去,他会留在京城的,等到安安出嫁,也会在京城的,这么近的距离,你要是想安安了随时可以去看她,不用担心安安走远,以后再也见不到安安了。”
王远心里依旧不舒服,委屈的嘀咕道:“离得再近,以后不会在家里面住了,在家里面天天都能看见,嫁出去以后一个月就能见到一两次,这算什么亲近。”
谢绮明没听见王远的说的话,瞪了王远一眼,威胁道:“王远,你要是再叹气,你今天晚上就给我去书房睡觉去,不要在这里待着了。”
王远立马噤声,不再嘀咕了。
谢绮明这才又盘了一遍安安出嫁的嫁妆,以防有什么遗漏的。
院子两座,商铺两处,田地五十亩,附带着一座小小的庄园,里面养着牲畜,供家里面的人吃。
其中价值最高的院子就是贡院旁边的那一处院子,是一早就给安安备好的院子,压箱底的银钱五千两,拔步床、梳妆台等家具。
衣物布料,日用器皿,书籍、药材等。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王远和张绮明私下里面还偷偷另给了五千两银子,主要是防着御史弹劾,王远到时候解释不清楚。
谢绮明从嫁妆里面拿出来多少给安安,王远这就不清楚了,那一个书铺是不能动的,王远以后还有用的。
王远作为五品官,他这个品阶中,作为闺女的出嫁嫁妆,安安的嫁妆算是其中比较好的那一批了,不会输给其他的人家。
王二志还给了一个临安县的铺子,希望安安成亲以后,也有机会到临安县走一趟,家里的门会永远为安安敞开的。
安安这几个月正在做刺绣,她要给自己做一个好看的刺绣红盖头,到成亲那一天使用。
虎娃在翰林院的三年期限时间一到,王远就他这一个儿子,自然就是留在京城里面了,直接担任鸿胪寺少卿,正五品官职,主要是接待各国使臣,主持宴会,担任大型朝会的指挥兼司仪。
王远心里面又自豪又骄傲,他辛辛苦苦在工部干了这么多年才到五品官,儿子才从翰林院出来就立马是五品官,说起来,到最后还是他这个父亲拖后腿了。
不过这正是家族兴旺的一个标志,儿子比他这个父亲厉害,青出于蓝胜于蓝。
又仔细地打量了几眼正在吃点心的孙子鞭炮,已经四岁了,再过一年就又要给他启蒙了,王远眯着眼睛想到,要是鞭炮也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