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掸邦群山的一处山坡上,阳光洒下,微风轻拂。郭汝栋双臂枕在脑后,嘴里悠然地叼着一根草茎,正百无聊赖地仰望着天空。
突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份宁静。郭汝栋定睛一看,只见一名侦探人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满脸严峻地向他报告:
“报告军座,当地人已经成功地将敌人的大部队引来了,离我们的伏击圈还有两三里地!”
听到这个消息,郭汝栋的神色猛地一振,他迅速从草地上爬起来,敏捷地登上山脊,然后拿起望远镜,朝着下方仔细观察。
这里的地形十分独特,两座山峰夹着一条深沟,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口袋,是打伏击战的绝佳位置。郭汝栋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暗赞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他转过身来,对着身后的几个传令兵高声喊道:“让他们都给我藏好了!没有听到我的命令,绝对不许开枪!”
传令兵朝着半山腰而去,给阵地上的兄弟们,传达军座的命令。
郭汝栋再次举起望远镜,密切注视着山下的动静。
没过多久,他便看到山脚处出现了大批赶着牛羊的少数民族寨民。这些寨民们看起来惊慌失措,拖家带口地朝着这边狂奔而来。
他们穿过这片平坦之地,继续朝着远处逃去,仿佛后面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他们。
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远处的山脚下,终于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群。
郭汝栋定睛一看,这些人全部都身着黑色的民族服装,头戴头笠。这正是他们的目标,老缅自由民族军。
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毫不顾忌地追逐着,那些惊恐万状的少数民族部落寨民。
民族之间的千年恩怨,让他们对这些手无寸铁的土着是毫不留情,誓要将他们赶尽杀绝,一个活口都不留。
眼看那些老缅自由民族军,争先恐后全都进入了预先设好的伏击圈。
趴在山脊上的郭汝栋见状,毫不犹豫地拔出信号枪,对着天空打出一颗红色信号弹。
刹那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点燃了一般。两边的半山腰上,突然响起了一阵狂风骤雨般的枪炮声,震耳欲聋,让人不禁为之胆寒。
头尾两处,各有几十挺 mG42 机枪封锁住了敌人的退路,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力网。
而在中间,则是各种型号的枪炮,不停地向下倾泻着弹雨,将敌人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山脚下那片开阔地上,瞬间就已经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这些老缅自由民族军,在如此猛烈的攻击下,刹那间就被打得崩溃。他们的哭喊和哀嚎声响彻整个山野,让人闻之变色。
站在山脊上的郭汝栋,手持望远镜,冷静地注视着山脚下的战场。他看到敌人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转头对着身边的传令兵吩咐道:“传令下去,等下让同盟军下去收拾残局,我们就不参与了!”
眼看着下面的战局已经基本稳定,郭汝栋再次举起信号枪,朝着天空打出了一颗信号弹。
半山腰的同盟军纷纷一跃而起,端着上着明晃晃刺刀的步枪,呐喊着一阵风冲下了山脚。
他们是遇上老缅人挺枪就刺,根本就不管对方已经丧失了抵抗。千年的仇怨,已经让他们杀红了双眼。
鲜血使得这片土地都变得泥泞不堪。一阵微风吹来,站在山脊上的郭汝栋,觉得空气中都带有一股血腥味。
“命令部队班师回营,这里就交给当地人。”
郭汝栋觉得场面有些残忍,他匆匆下达命令,迫不及待从山脊往下走。这是当地人和老缅的恩怨,他可管不着。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犹如一场狂风骤雨,瞬间将老缅自由民族军打得七零八落,六七千名士兵就这样灰飞烟灭。
然而,这些狂妄自大的老缅人,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当老缅人惊恐万分地从掸邦的山地丛林中,狼狈逃窜出来时,他们才发现,当初进入这片丛林时的六万多雄赳赳气昂昂的人马,如今能够活着走出来的竟然还不到两万。
其余的人,都已经被深深埋葬在那片深山老林之中,永远地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河边正三司令官得知这个消息后,是怒不可遏。他立刻下令让驻扎在内比都的第十八师团迅速进军掸邦山区,展开剿匪行动,并一定要找到那群被解救的战俘。
第十八师团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地带着老缅自由民族军,也一头扎进了热带丛林。
然而,他们在这片广袤的丛林中,苦苦折腾了整整一个月,最终的结果却和之前如出一辙。
这个原本精锐无比的甲级师团,在经历如恶梦般的丛林历险,也是损失惨重。
回来时只剩下一半的人马,而且他们的重武器和辎重也全部丢失,可谓是元气大伤。
在这样恶劣的山地热带雨林环境中,士兵们刚刚踏入其中,就已经被那酷热难耐,折磨得大汗淋漓。
而在这潮湿闷热的环境之下,就连呼吸都变得异常困难,仿佛每一口空气都充满了水分,让人感到窒息。
还要时时防范各种各样的毒虫叮咬。一只小小的蚂蚁,就有可能要了人的性命,这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在这片雨林中,生病掉队后失踪的士兵,数量多得难以计数。
有些士兵在夜晚入睡时还安然无恙,然而到了清晨,人们却惊愕地发现他们,已变成一具白骨。
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这些士兵的血肉,就被各种各样的蚁虫啃食殆尽,只留下一具骨架空壳。
那些侥幸从雨林中逃脱出来的帝国士兵,他们的精神早已崩溃。即使只是看到普通的蚁虫,也会让他们惊恐万分,甚至吓得大声尖叫。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河边正三也是感到束手无策。这种恶劣的作战环境实在是太残酷,别说是进行战斗,就连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都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然而,国内大本营的第三阶段作战计划已经下达,他不能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剿灭土着部落上。
无奈之下,他只能让老缅民族军与帝国的守备部队合作,在掸邦的边境地区实施囚笼战术,将这些土着部落困在深山老林中,让他们自生自灭。
至于腊戌地区的龙国军队,大本营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西攻东防的战略方案。
这一方案的核心在于集中西线的优势兵力,首先攻克英属印度,从而打通前往中东地区的道路。
一旦这条通道被打开,帝国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进一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对于东线的龙国军队,大本营将采取防御态势,确保边境安全,阻止敌军的进一步入侵。
等完成第三阶段的作战任务,缅北东线龙国的部队,以及他们那个龙美英三国,组建的东南亚战区将轰然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