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西陲烽烟
就在杨延昭着力疏导、掌控北疆内部那因朝廷不公而滋生的躁动情绪,试图将其转化为更强大战斗力之时,遥远的西北边陲,一直被压制、却从未放弃噬咬念头的西夏之主李元昊,终于再次亮出了他锋利的獠牙。
这一次,他选择的突破口,并非之前与宋军反复拉锯、已初步被宋军堡寨体系楔入的横山地区,而是更西侧,连接河西走廊与关中平原的战略咽喉——泾原路!
初秋的凉风刚刚吹过陇东高原,一场酝酿已久的风暴便骤然降临。李元昊亲率西夏主力八万余人,以大将野利遇乞为先锋,避开宋军重兵布防的州城,如同狡猾的狼群,利用骑兵机动优势,自天都山(今宁夏海原西)南下,绕过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直扑泾原路的核心支撑点——渭州(今甘肃平凉)!
战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穿越关山,送入汴梁,也送到了定州。
“……西夏主李元昊,亲率大军八万,犯我泾原!其锋甚锐,已突破三川寨,兵临渭州城下!渭州守将刘沪(此为历史人物,时任泾原路都监)虽率军力战,然敌众我寡,外围堡寨多陷,渭州危在旦夕!泾原路安抚使王沿(历史人物)急请朝廷速发援兵!”
枢密院的紧急军报和西线传来的求援文书,几乎同时摆上了杨延昭的案头。消息传开,刚刚平静不久的北疆,气氛瞬间再次紧绷起来。
“李元昊这头恶狼,果然贼心不死!”杨延训一拳砸在地图上渭州的位置,怒声道,“竟敢绕过横山,直扑泾原!他是想截断我关中与河西的联系,动摇我西线根本!”
杨延光亦是面色凝重:“泾原路虽非我北疆直辖,但唇亡齿寒!若渭州有失,则泾原门户洞开,西夏铁骑可长驱直入,威胁关中!届时,整个西线都将震动!”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杨延昭。西线告急,北疆是否要出兵?如何出兵?
杨延昭凝视着地图上渭州那个被红色箭头紧紧包围的点,目光锐利如刀。他并未立刻做出决断,而是沉声问道:“汴梁方面,有何反应?”
“据报,陛下已急令永兴军路、秦风路速发援兵,由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葛怀敏(历史人物)统一节制,驰援泾原。同时,严令鄜延路(石普)、环庆路(范仲淹,此时应在任)加强戒备,策应泾原。”杨延光迅速回禀了来自汴梁的消息。
葛怀敏?杨延昭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此人是禁军将领,虽有些勇名,但素来骄矜,缺乏大规模野战经验,尤其不熟悉对西夏作战的特点。由他统帅诸路援军,面对狡诈如狐、骑兵犀利的李元昊,只怕……
一个念头在杨延昭心中迅速闪过。这是一个危机,但未尝不是一个机会!一个向朝廷、向天下再次证明北疆价值的机会!也是一个……将北疆内部那躁动的力量,引导向外、建立功业的机会!
他迅速做出了决断。
“传令!”杨延昭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杨延训!”
“末将在!”
“命你即刻点齐‘掠火骑’主力五千,一人双马,携带十日干粮箭矢,轻装简从,星夜兼程,西出萧关,驰援泾原!你的任务,不是去固守渭州,而是发挥我骑军机动之长,袭扰李元昊侧后,断其粮道,焚其营寨,迫其分兵,为葛怀敏大军集结以及渭州守军争取时间!记住,以袭扰为主,保存实力,不可与夏军主力硬撼!”
“得令!”杨延训眼中兴奋之色一闪,大声领命。他终于可以带着北疆锐骑,去会会西夏的铁鹞子了!
“杨延光!”
“在!”
“你立刻以我的名义,起草奏章,急报汴梁!陈明泾原之危,禀报我已派‘掠火骑’精锐西援。同时,‘恳请’陛下,授我临机节制西线部分兵马之权,以便统一号令,协同应对李元昊!措辞要恭谨,但理由要充分!”
他这是在主动请缨,寻求更大的指挥权,以便更好地整合西线力量应对危机。
“王贵!”
“末将在!”
“你的‘锐士营’,立刻向西线倾斜!我要知道李元昊大军的详细部署、粮草囤积点、以及其可能的下一步动向!尤其是要盯住野利遇乞的先锋部队和西夏的‘铁鹞子’重骑!”
“是!”
“延浦、延环!”杨延昭看向另外两位兄弟,“北疆本镇防务,就交给你们了!尤其要盯紧辽国方向,谨防其趁火打劫!”
“六郎放心!”两人齐声应道。
一道道命令如同疾风骤雨般发出,定州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杨延训点齐兵马,如同离弦之箭,冲出定州,卷起漫天烟尘,向着西方疾驰而去。
而杨延昭的奏章,也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汴梁。在奏章中,他不仅报告了派兵援救的举动,更是详细分析了泾原战局的危险性,强调了西夏骑兵的机动与强悍,隐隐点出了由不熟悉边情的禁军将领统一指挥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为自己请求更大的指挥权铺垫理由。
西陲烽烟再起,一场关乎大宋西线安危的大战骤然爆发。杨延昭的反应迅速而果断,他不仅派出了北疆最锋利的矛——“掠火骑”,更试图借此机会,进一步介入西线事务,扩大北疆的影响力。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若“掠火骑”能在西线建功,若他能成功获得西线部分兵马的节制权,那么,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北疆在整个大宋防御体系中的地位,都将得到空前的提升。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西线之战,必须获胜!否则,一切谋划,皆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