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yǎn,通“奄”。忽然。傅毅《舞赋》:“闇复辍(chuo)已。”(复:又。辍已:停止。)
“闇复辍已”出自东汉傅毅的《舞赋》,这确实是一个描绘舞蹈臻境的精妙之笔。下面将梳理这句话的详情、全文背景,并探讨其历久弥新的启示。
原文选段及上下文
在《舞赋》描绘独舞的部分,傅毅写道:
“其少进也,若??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骆驿飞散,飒擖合并。鶣??燕居,拉?鹄惊。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絜清。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而在描绘群舞环节时,则有:
“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轶态横出,瑰姿谲起。眄般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摘齐行列,经营切儗。彷佛神动,回翔竦峙。击不致筴,蹈不顿趾。翼尔悠往,闇复辍已。”
这段文字形象地描绘了舞者们随着鼓声节奏,时而轻捷地飞扬而去,时而在暗中悄然止息,动静相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词语注释与白话翻译
理解“闇复辍已”的具体含义,是欣赏其精妙的第一步。
· 闇:通“暗”,此处指无声无息、不易察觉的样子。
· 复:又,再次。
· 辍:停止,中止。
· 已: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
白话翻译:
(舞者的动作)轻捷地飞扬而去,又在无声无息中骤然停止。
《舞赋》其文与其人
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放回《舞赋》乃至傅毅其人的整体背景中。
· 《舞赋》简介与创作背景:
《舞赋》是东汉时期一篇专以舞蹈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傅毅在赋中假托楚襄王与宋玉的对话作为序言,探讨了舞蹈的娱乐与教化功能,论证了雅乐与俗乐(如郑卫之音)在不同场合各有其价值。这表明在儒家思想占主导的汉代,人们对艺术功能的认识已趋于多元化。赋文主体则用华美的辞藻,细致生动地描绘了一场从准备、独舞到群舞的完整宫廷乐舞表演,其中“体如游龙,袖如素蜺”等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 作者傅毅介绍:
傅毅(约?—公元90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是东汉重要的文学家。他博学多才,汉章帝时期被任命为兰台令史,与着名史学家班固一同校勘宫廷藏书,足见其学识渊博。当时文坛,有“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的评价(曹丕《典论·论文》),认为二人文才相当。他的作品,包括《舞赋》、《七激》等,现存二十八篇。
寓意与现实意义
“翼尔悠往,闇复辍已”这句词,以及《舞赋》全文,带给我们的启示远超出一场古代舞蹈的范畴。
1. 动静结合的古典美学:这句话精妙地捕捉了舞蹈艺术中动与静的辩证统一。极致的动(“翼尔悠往”)与骤然、完全的静(“闇复辍已”)形成强烈对比,但静止并非终结,而是情感的延续和下一个动作的蓄力,富于节奏感和余韵。
2. 对专业精神的刻画:“闇复辍已”的“辍已”,体现了舞者对节奏的精准把控和高度的自律。动作的收放自如,是长期严格训练的结果,象征着一种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3. 现代管理与个人成长启示:
· 工作节奏与效率:现代工作讲究“张弛有度”。全力以赴的“动”与彻底放松、充电的“静”相结合,才能避免倦怠,保持长期创造力。
· 团队协作的默契:在集体项目中,个人既要在“动”时精准完成自己的部分,也要懂得在“静”时(如等待、观察、配合)不干扰整体,这种默契是高效团队的基础。
· 沟通的艺术:精彩的表达不仅在于雄辩(动),也在于适时的沉默与倾听(静)。“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停顿,往往能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思想。
· 个人修养与沉淀:在快节奏社会中,能于纷扰中为自己创造“闇复辍已”的静默时刻,用于反思、学习和沉淀,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4. 《舞赋》的深层文化价值:
· 珍贵的舞蹈史料:《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舞”命名的诗赋,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早期舞蹈艺术专论。它对汉代盛行的“般鼓舞”(盘鼓舞)等乐舞的细致描绘,为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史、音乐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字史料。
· 独立的艺术意识:傅毅在赋中通过宋玉之口,肯定舞蹈的娱乐价值,提出“馀日怡荡,非以风民也”(闲暇时用以欢娱,并非一定要用来教化百姓),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代文人艺术意识的初步觉醒。
总结
“翼尔悠往,闇复辍已”这八个字,犹如一个精巧的镜头,捕捉了汉代舞蹈的灵动瞬间,更凝练了东方哲学中关于张弛、动静的智慧。傅毅的《舞赋》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汉代乐舞的辉煌,其蕴含的平衡之道,对于应对当下繁忙的生活,提升个人与组织的效能,依然具有鲜活的启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