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àn,巡行,巡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榆溪:地名。塞:边塞。)
我们来解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这句描述卫青赫赫战功的记载——“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背后是汉帝国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也是名将卫青奠定其历史地位的起点。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1. 原文节选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王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
>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
2. 关键词注释
· 遂:于是,就。
· 西定:向西平定。
· 河南地:指黄河河套以南的地区,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带。此地水草丰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 按:巡查,抚定。 此处意为“沿着……进行巡视并加以巩固”,带有恢复和掌控的意味。
· 榆溪旧塞:旧日的榆溪塞。 这是秦朝蒙恬北击匈奴时修筑的边防要塞,因种植榆树形成屏障而得名。汉代初期曾放弃此地,卫青此次是重新收复并巩固。
· 绝:渡过,穿越。
· 梁北河:在北河(黄河河套地区的一段)上架设桥梁。
· 执讯获丑:捕获俘虏。讯,指需要审讯的敌方官员;丑,对普通士兵的蔑称。
3. 白话翻译
(在元朔五年春,卫青率军大破匈奴右贤王,凯旋而归后,)
(卫青)于是向西平定了河套以南的地区,并巡行、巩固了秦朝蒙恬所筑的榆溪旧塞。 (他的大军)穿越了梓岭,在北河上架设桥梁,讨伐了蒲泥部,攻破了符离塞,斩杀匈奴轻装精锐的士兵,捕获敌军侦察兵三千零七十一人,捉到俘虏,驱赶回马、牛、羊一百多万头,而自己的军队铠甲兵器完好无损,全军凯旋。
二、故事背景
1. 汉匈战略态势的转变
· 汉武帝之前,汉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与防御政策。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武帝决心转守为攻。
· “河南地”是匈奴入侵长安的跳板,犹如一把抵在汉帝国咽喉的匕首。收复此地,不仅能解除直接威胁,更能将其作为北伐匈奴的前进基地。
2. 卫青的崛起与此次战役的意义
·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核心将领。此次“河南之战”(又称“漠南之战”)是他继龙城大捷后,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
· 他采用长途奔袭、夜围右贤王的战术,出其不意,取得大胜。此战彻底巩固了汉朝对河套地区的控制,被誉为“全甲兵而还”的经典战例。
· “按榆溪旧塞”的深层含义:收复失地后,卫青并没有简单地劫掠一番就走,而是系统地恢复和整修了秦代的旧防线。这一举动象征着汉朝对此地行使主权的决心,意味着从“击退”敌人转向“占领”与“治理”,是战略上的质的飞跃。
三、核心寓意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这句话,其寓意远超一次军事胜利本身:
1. 继承与开拓的统一:“按榆溪旧塞”不是简单的修复,而是在先人基础上的再创造。它表明,伟大的事业既需要开拓新境的勇气,也需要承接历史遗产的智慧。卫青此举,将自己与秦朝名将蒙恬的功业联系起来,赋予了本次行动深厚的历史传承感。
2. 从“破”到“立”的战略升华: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击溃敌人,而在于能巩固战果,将军事优势转化为持久的统治。“定”和“按”两个字,生动体现了从动态攻击到静态巩固的完整战略流程。这比单纯的野战歼敌更具深远意义。
3. 体系化建设的重要性:卫青的功绩不仅是战场上的斩获,更是重建了一套防御体系。这启示我们,解决任何一个复杂问题,不能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而要致力于构建一个能防止问题再生的长效机制。
四、现实意义
卫青“定河南地”而后“按榆溪旧塞”的行动哲学,对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1. 企业管理:市场开拓与体系建设
· 开拓一个新市场(“西定河南地”)固然重要,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后续的体系化建设和深耕(“按榆溪旧塞”)。这包括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打造本地化团队等。许多企业开拓业务后迅速失败,正是因为只完成了“占领”,却没有进行“抚定”和“建设”。
2. 个人发展:学习与知识体系的构建
· 学习一个新知识、掌握一项新技能,就像是“平定一块新的认知领地”。但如果只是浅尝辄止,知识很快会被遗忘。真正的学习在于 “按旧塞”——即通过复习、实践、与已有知识体系连接,将新知识固化下来,形成自己稳固的“认知防线”和知识结构。
3. 社会治理:改革与制度的巩固
· 任何一项改革或政策的推行,在取得初步成效(“定”)之后,必须进入制度化、法治化的巩固阶段(“按”)。例如,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需要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乡村振兴,这就是现代版的“按榆溪旧塞”,旨在将胜利果实永久化、制度化。
4. 项目管理:交付与运维的衔接
· 一个项目成功上线(完成目标)只是第一步。优秀的项目管理者会考虑到上线后的运维、优化和用户习惯的培育(即“抚定”阶段),确保项目成果能够持续产生价值,而不是交付后就迅速荒废。
总结而言,“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不仅是一句历史记载,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取得真正成功”的深刻哲学。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开疆拓土还是个人奋斗,决定最终高度的,往往不是攻城略地的锐气,而是那份建设与守护的耐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