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内,时间仿佛被拉伸又压缩。只有屏幕墙上飞速刷新的数据和逐渐清晰、细致到令人震撼的海底地形图,昭示着“探索一号”正以强大的科技之力,一寸寸剥开深海的亘古黑暗。
多波束测深系统如同巨神的画笔,勾勒出海底的宏观起伏;侧扫声纳则如同精密的刻刀,雕琢出细微的地貌特征。巨大的主屏幕上,一片极其广袤、结构异常复杂的区域逐渐显现。
“我的天……”一位年轻的地球物理学家忍不住低声惊呼。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并非预想中可能存在的巨型构造物残骸或剧烈地质活动形成的嶙峋火山,而是一片……无比壮阔、近乎悲壮的沉眠之地。
连绵不绝的、巨大无比的骨骼轮廓,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铺满了整个扫描区域。它们以一种自然沉降后又经漫长岁月沉淀掩埋的姿态,构成了海底一片独特的“文化层”。经过电脑初步测算,这片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均达到了惊人的九十五公里,其规模之宏大,远超任何已知的现代或远古鲸落群。
“数据初步分析完成!”孙教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却又强压着科学家的严谨,“根据骨骼形态学初步比对和沉积层厚度模型反演……这……这极可能是一个超巨型的深海鲸落群落!初步估算,沉眠于此的巨鲸个体数量……接近九万八千头!”
九万八千头!这个数字让指挥中心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是何等概念?这几乎是地球某个历史时期全球鲸鱼种群数量的总和,甚至更多!
“年代呢?”林夕的声音保持镇定,但微微加快的语速暴露了她内心的震撼。
“沉积物核心样本虽未获取,但根据声波对沉积层序列的反演以及周边地质构造年代推断,”孙教授快速操作着控制台,调出分析图表,“这片鲸落文化层形成的持续时间……极其漫长,其最早可追溯的年代……大约在三千五百万年前!”
三千五百万年!史前巨鲸的集体坟场!
屏幕上,声纳图像进一步清晰,可以观察到那些巨大的骨架之间,并非死寂一片。呈现出异常高反射率的区域,显示有庞大的生物群落依托这丰富的有机质宝库繁衍不息,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那是依靠鲸落滋养的深海蜉蝣生物群,它们的存在,反而更印证了这片鲸落墓地的古老与真实。
而这片巨鲸墓地的深度,经过精密测定,在2500米至3000米之间,处于深海平原与更深深渊的过渡带。就在这片墓地的边缘,声纳图像陡然下切,形成一个令人心悸的、近乎垂直的陡峭悬崖——那条琼斯提到的KL超深渊海沟!初步测深数据显示,其深度轻松突破三千米,黑暗吞噬了声波的回声,其下的具体情况仍是未知。
“报告!”声纳控制员突然提高了音量,带着一丝困惑,“在鲸落墓地东南边缘,紧邻KL海沟峭壁约三百米处,发现一个异常强烈的声学反射体!形态规则……极度规则!不像是自然形成!”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那个被标记放大的区域。
图像经过增强和处理,一个清晰的轮廓显现出来。
那似乎是一道……门?
一道巨大无比、嵌入海沟峭壁基岩中的门状结构。它的材质在声纳回波上呈现出极其古怪的特性:既有生物骨骼的某些纹理特征,却又拥有远超寻常岩石乃至金属的密度和硬度,导致声波反射异常强烈和清晰。
“放大!多角度成像!”林夕下令。
更多的扫描数据汇聚过来,逐渐构建出那扇“门”的三维模型。它呈长方形,边缘笔直,规模宏大,高度目测超过五十米,宽度亦超过三十米。表面似乎铭刻着难以理解的、非天然的纹路,但被厚厚的沉积物和深海生物附着物部分覆盖,细节难辨。最令人震惊的是它的材质分析——
“不可能……”材料科学专家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脸色发白,“根据声波速率和反射强度反推其密度和杨氏模量……这……这物质的坚硬程度,远超目前已知的任何天然材料或人造合金!甚至……甚至超过了理论上的‘天体寒铁’(一种假设存在于中子星碰撞产物中的极坚硬物质)的模拟值!但其分子振动频谱……却又隐约带有生物磷灰石(骨骼主要矿物成分)的某些特征!”
“像是……巨鲸的骨骼……”另一位生物学家喃喃道,“但被某种力量彻底改造、石化、强化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羊羽的目光锐利如刀,猛地转向通讯器:“立刻询问琼斯博士,他感应到的‘低语’或‘涟漪’,具体方位和强度是否有变化?是否与这个结构有关?”
很快,通讯兵回报:“琼斯博士回复:低语变得清晰了一些,源头,他明确指向新发现的规则结构方向。他说……那后面有‘东西’,在‘呼吸’。”
深海声音的异动,源头直指这扇诡异巨门之后!
指挥中心内落针可闻。三千五百万年的鲸落墓地,九万八千头史前巨鲸的沉眠之所,一旁是万米深渊,而墓地的边缘,竟矗立着一扇由石化巨鲸骨骼制成的、坚硬到违反物理常识的大门!
这扇门是谁建造的?为何建造?用什么力量将生物骨骼强化到如此地步?门后又是什么?那“呼吸”般的低频声音,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的?
琼斯所言非虚,海底确实存在巨鲸墓场,但这墓场的真相,远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加离奇、更加骇人。
“平行宇宙测绘器集群准备得如何?”林夕打破沉默,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
“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投放入水!”技术组长立刻回应。
“目标:巨门及其周边五十米区域。任务:厘米级三维地形重建、表面材质细微结构扫描、附着物成分分析、环境参数精确测量。注意,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接触!”林夕下令。
“明白!”
数台如同大型水下无人机、装备有多种高精度传感器的“平行宇宙测绘器”通过月池缓缓放入漆黑的海水中,如同放出一群忠诚的电子猎犬,向着那扇蕴藏着惊天秘密的巨门潜去。
等待数据传回的过程格外漫长。每个人都紧盯着自己面前的屏幕,气氛压抑而激动。
羊羽走到林夕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三千五百万年……这时间尺度远超人类文明。建造这扇门的……无论是什么,其科技或力量水平,恐怕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畴。琼斯所谓的‘回归’,难道是指回到这个地方?”
林夕眼神凝重:“如果这扇门后的‘东西’,需要如此坚固的门来封锁……那所谓的‘回归’,恐怕绝非福音。”
高分辨率的数据开始断断续续传回。
测绘器传回的影像更加清晰震撼。那巨门表面的纹路确实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复杂而有序的图案,既像某种文字,又像能量导流槽,还带有一种诡异的生物美感。附着其上的沉积物和生物被细致扫描分析。
突然,一门测绘器搭载的高灵敏度水听器,捕捉到一段极其清晰、富有节奏的低频振动信号。它并非通过水体大声传播,更像是门体本身的一种极细微的、规律性的震颤,被灵敏的仪器捕捉并放大。
“咚……咚……咚……”
缓慢,沉重,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磅礴力量感。
仿佛……真的有一颗巨大无比的心脏,在门后缓慢而有力地搏动。
与此同时,生物信号监测小组的报告也传到指挥中心:“报告!琼斯博士的生理指标出现同步变化!他的心率、脑波活动频率,与刚刚接收到的门体低频振动信号……呈现高度同步化趋势!他在……共鸣!”
羊羽和林夕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最糟糕的预感正在被证实。琼斯与门后的存在,存在着他们无法理解但确实存在的联系!
“立刻加强琼斯舱室的隔离与监控!没有我的直接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羊羽厉声下令。
就在这时,主屏幕上,一门最靠近巨门底部的测绘器,传回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发现。
在巨门与海床接触的底部,堆积的沉积物被测绘器的微弱水流扰动(虽禁止接触,但近距离作业难以完全避免),露出了门下的一道缝隙——并非门未关紧,而更像是刻意留出的、极其狭窄的通道。
而在那缝隙深处,传感器检测到了极其微弱的、与周围海水成分略有不同的水体正在极其缓慢地渗出。同时,搭载的微型质谱仪分析显示,渗出的水体中,含有浓度极高的、一种从未被记录过的、结构复杂的……有机信息分子!
这些分子结构稳定得不可思议,仿佛承载着某种加密的……信息或指令?
它们正随着那“心跳”般的搏动,极其缓慢地、持续地从门后渗透出来,融入广袤的深海。
林夕猛地看向羊羽,眼中充满了极度的震惊和一种科学家的狂热:“那扇门……它不是在完全封锁!它是在……过滤?或者说……它在极其缓慢地、可控地……释放着什么?!”
“释放什么?”羊羽的声音低沉无比。
“不知道……可能是生命种子?可能是某种信息?甚至可能是……”林夕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恐惧,“……某种改造指令?这些有机信息分子结构太复杂了,它们绝对承载着某种目的!”
所有人的脊背都升起一股寒意。
一座用强化到极致的鲸骨建造的巨门,门后传出疑似心跳的声音,并持续释放着未知的有机信息分子进入海洋……
这场景,已经无法用任何已知的科学或逻辑来完美解释。
它指向了一个可能性:人类正在接触的,并非单纯的自然奇观或史前遗迹,而可能是一个仍在运行中的、拥有无法想象目的和力量的……超级系统或存在。
“探索一号”仿佛无意中闯入了一个沉睡巨神的庭院,并听到了它缓慢而有力的呼吸声。
而那巨神,似乎即将醒来。
羊羽当机立断:“立刻将所有数据,尤其是巨门结构、振动频率、渗出物成分分析,最高优先级加密传回‘鸿蒙’中心!要求‘鸿蒙’调动所有算力,进行紧急推演和分析!同时,命令‘平行宇宙测绘器’集群后撤至安全距离,持续监测,但绝对禁止再靠近!”
他看向林夕和李船长:“任务等级提升至最高。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一切。在得到后方进一步指示和‘鸿蒙’的分析结果前,暂停一切主动探测作业。船只保持动力定位,全体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命令被迅速执行。指挥中心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他们已经揭开了深渊面纱的一角,但窥见的真相,却让所有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渺小与不安。
那扇巨门之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那缓慢搏动的“心跳”和持续渗出的“信息”,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
琼斯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无人知晓。
“探索一号”如同风暴中心的一叶扁舟,悬浮在无尽黑暗之上,脚下是史前巨鲸的坟场,面前是通往未知的门户,等待着可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下一次“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