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萝溪边一浣纱,忍辱负重入吴霞。
巧施妙计倾吴国,功成身退逐浪花。
千古风流谁堪比,唯有西施冠中华。
莫道红颜多祸水,丹心一片照天涯。
公元前494年,吴国军队把越国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践成了吴国的“阶下囚”,天天给吴王夫差喂马、牵马,活脱脱一个“皇家马夫”。越国百姓也跟着遭了殃,粮食被抢,房子被烧,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就在这满国愁云的时候,苎萝村(今浙江诸暨一带)出了个轰动全村的姑娘——西施。这姑娘有多美?《庄子·齐物论》里说她“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把她跟当时的另一位美人毛嫱相提并论;民间更夸张,说她去河边浣纱,水里的鱼儿见了她,都忘了游水,直接沉到河底——这就是“沉鱼”的由来。放在现在,她要是开个直播,光靠颜值就能圈粉千万,带货能把诸暨的纱卖断货。
西施家里是普通农户,爹砍柴,娘浣纱,她从小就跟着娘在溪边洗衣服。可她跟别的姑娘不一样,不光长得美,脑子还特别灵光。有一回,村里的地主想霸占她家的浣纱石,西施没跟地主硬刚,反而笑着说:“大伯,这石头要是归您,您天天来浣纱,万一水里的鱼儿都沉底了,没人帮您清理河道,您的纱岂不是越洗越脏?”地主被她说得一愣,再看看周围村民的眼神,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这事儿很快传到了越国大夫范蠡耳朵里。当时勾践刚从吴国放回来,一门心思想“复仇”,可越国国力远不如吴国,硬打肯定不行。范蠡就想了个“美人计”——找个绝世美女,送到吴国迷惑夫差,让他沉迷美色、荒废朝政,越国再趁机发展实力。
范蠡带着人去苎萝村找美女,一见到西施,眼睛都直了:“这姑娘要是送到吴国,夫差指定得迷糊!”可西施一听要去吴国当“间谍”,当场就拒绝了:“我就是个洗衣妹,哪会什么勾心斗角?再说,我爹娘就我一个女儿,我走了他们怎么办?”
范蠡也不着急,天天去西施家串门,给她讲越国百姓的苦难,讲勾践卧薪尝胆的决心:“姑娘,现在越国就像快灭的火,您要是愿意去吴国,就是那能救火的水。等越国强大了,您就是越国的大功臣,您爹娘也会为您骄傲!”
西施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她想起村里被吴国士兵抢走粮食的老人,想起被烧毁房子的邻居,终于点了点头:“我去!只要能让越国好起来,我什么都愿意做!”
就这么着,西施从一个浣纱女,成了越国“顶级间谍培养计划”的核心选手。范蠡专门给她找了老师,教她琴棋书画、宫廷礼仪,还有“攻心术”——怎么说话能让夫差开心,怎么做事能让夫差信任,怎么不动声色地挑拨吴国大臣的关系。
西施学得特别快,没过三年,就从一个青涩的村姑,变成了知书达理、风情万种的“人间富贵花”。范蠡看着她,心里又欣慰又有点复杂:“这姑娘,要是生在太平年代,本该嫁个好人家,过安稳日子,可现在……”
公元前485年,范蠡亲自把西施送到吴国。夫差一见到西施,当场就挪不开眼了——他后宫里的女人虽然多,可跟西施比起来,简直就是“丫鬟见小姐”。夫差立马下旨,给西施建了座豪华宫殿,叫“姑苏台”,里面的装修比自己的寝宫还讲究,珍珠铺地,玉石做柱,光宫女就配了一百多个。
西施知道,这只是“试用期”,要想在吴宫站稳脚跟,还得靠“演技”。她的第一步,是“装柔弱”。有一回,夫差带她去打猎,她故意骑不稳马,吓得脸色发白,扑进夫差怀里:“大王,臣妾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野兽,好害怕。”夫差一看她这模样,心疼得不行,赶紧把她抱下来,还下令:“以后再也不带你去这么危险的地方了!”
可光靠柔弱还不够,西施还得会“搞事情”。她知道吴国大夫伍子胥是个硬骨头,一直劝夫差警惕越国,要是不把他除掉,越国的计划就很难成功。于是,西施就开始在夫差面前“吹耳边风”。
有一回,夫差跟西施抱怨伍子胥太固执,老是跟他唱反调。西施趁机说:“伍大夫也是为了吴国好,只是他年纪大了,想法难免有点守旧。大王您这么英明,肯定知道什么对吴国最好,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话听着是在帮伍子胥说话,实际上是在暗示夫差,伍子胥的意见已经跟不上他的思路了。
后来,越国给夫差送了很多财宝,还特意给西施送了一条用夜光珠串成的项链。西施戴上项链,在夫差面前故意叹气:“大王,越国现在这么穷,还不忘给臣妾送礼物,真是有心了。可伍大夫总说越国心怀不轨,您说,越国要是真有坏心思,怎么会对臣妾这么好呢?”
夫差本来就有点烦伍子胥,被西施这么一说,更觉得伍子胥是“杞人忧天”。再加上后来伍子胥反对夫差攻打齐国,夫差彻底爆发了,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杀。《史记·吴太伯世家》里记载:“子胥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商之以兴。’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
伍子胥一死,吴国朝堂上再也没人敢反对夫差,西施的“间谍工作”进展得越来越顺利。她还故意劝夫差大修宫殿、加重赋税,说:“大王您是天下霸主,就得有霸主的排场,这样别的国家才会服您。”夫差被她哄得晕头转向,真的开始大兴土木,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苦,吴国的国力也慢慢衰退。
可西施心里也不好受。她看着夫差对自己越来越好,甚至愿意为了自己杀忠臣、耗国力,有时候会忍不住想:“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但一想到越国百姓的苦难,想到勾践卧薪尝胆的决心,她又把心一横:“我不能心软,这是我的使命。”
公元前478年,越国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远超吴国。勾践觉得“复仇”的时机到了,率领军队攻打吴国。这时候的吴国,因为常年征战、大兴土木,早就没了往日的威风,士兵们士气低落,根本抵挡不住越国的进攻。
夫差赶紧派人去越国求和,勾践一开始有点犹豫,范蠡却劝他:“大王,您忘了当年在吴国受的苦吗?现在是消灭吴国最好的机会,要是错过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勾践听了,下定决心,继续攻打吴国。
夫差被困在姑苏城里,粮食越来越少,士兵也越来越少。他这时候才想起伍子胥的话,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可一切都晚了。他派人去找西施,想让西施跟他一起自杀,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西施的影子——西施早就趁着战乱,偷偷离开了吴宫。
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夫差自杀身亡。勾践终于报了当年的仇,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记载:“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越国的百姓都在欢呼雀跃,可西施却消失了。有人说她跟着范蠡一起走了,范蠡带着她泛舟五湖,过上了隐居的日子;有人说她觉得自己害死了夫差,心里愧疚,投江自杀了;还有人说她被勾践赐死了,因为勾践觉得她是“祸水”,留着她会影响越国的名声。
这些说法里,最让人愿意相信的,是“泛舟五湖”。据说范蠡在灭吴之后,就看透了勾践“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本性,偷偷带着西施离开了越国。他们坐着小船,沿着太湖漂流,一会儿打鱼,一会儿经商,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后来,范蠡还成了有名的富商,被人称为“陶朱公”。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西施的结局,但《越绝书》里有一句“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给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想象。不管西施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她都用自己的方式,为越国的复兴做出了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参考《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