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里,后宫女子多如过江之鲫,有的凭美貌争宠,有的靠权谋上位,可真正能做到“生前受敬重,死后留美名”的,却少之又少。而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张氏,便是这少数人中的佼佼者。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夫一妻”帝后关系中的女主角,更是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以智慧和品德稳住朝局的传奇女性。

要聊张皇后,得先从她的出身说起。跟那些一出场就自带“名门光环”的后妃比,张氏的家境简直就是“普通玩家开局”——她爹张峦,早年就是个寒窗苦读的秀才,后来虽然捐了个监生,但在权贵遍地走的京城,顶多算个“中产边缘户”。她妈金氏,也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家里没什么过硬的背景。

可就是这样一个出身的姑娘,偏偏被命运选中,走上了人生快车道。弘治元年(1488年),刚登基没多久的明孝宗朱佑樘要选皇后。这朱佑樘可不是一般的皇帝,他童年过得那叫一个惨——亲妈纪氏被万贵妃迫害致死,自己躲在安乐堂吃百家饭长大,见惯了后宫的尔虞我诈。所以他选皇后,不看家世有多显赫,也不看颜值有多逆天,就两个标准:品行端正、性格温婉。

张氏就这么在海选里脱颖而出了。

史书里没详细写她长得多好看,但从朱佑樘后来对她的专宠来看,至少是“耐看型”,而且情商绝对在线。

据说当时有个叫崔志端的钦天监官员,还专门给张氏算过命,说她“坤道成顺,宜配乾纲”,翻译过来就是“这姑娘命里带皇后相,跟皇上绝配”。这话传到朱佑樘耳朵里,他更认定张氏是自己的良配了。

同年二月,张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婚礼办得那叫一个隆重,据《明实录》记载,“册皇后张氏,诏告天下,赐诸王、文武群臣宴”——要知道,在明朝,只有皇帝登基、立太子这样的大事才会“诏告天下”,皇后册封能有这待遇,可见朱佑樘对张氏的重视。

更离谱的是,婚后朱佑樘直接打破了“皇帝多妃嫔”的惯例,只守着张氏一个人过,连宫女都没怎么亲近过。这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古代宫廷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放到现在,绝对能上热搜#明朝最深情皇帝之朱佑樘#。

有人可能会问,朱佑樘为啥这么专情?除了他本身厌恶后宫争斗,更重要的是张氏太会“经营感情”了。她不像别的后妃那样,整天想着怎么争风吃醋,而是把朱佑樘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朱佑樘小时候落下了病根,身体不太好,张氏就每天亲自给他熬药,陪他读书到深夜;朱佑樘处理朝政累了,张氏就陪他下棋、听曲,说些轻松的家常话。用现在的话说,张氏不仅是朱佑樘的妻子,还是他的“生活助理”“情绪树洞”兼“灵魂伴侣”。

当然,张氏也不是只会“谈恋爱”的小女人。她深知“皇后”这个位置不好坐,所以格外注重自身修养。宫里有宫女犯错,她从不随便打骂,而是耐心教导;遇到灾年,她主动把自己宫里的珠宝首饰捐出去,还带头缩减开支。

《明史》里说她“性恭俭,不尚华饰”,意思是她性格恭顺节俭,不喜欢穿金戴银。这种“接地气”的作风,不仅赢得了朱佑樘的宠爱,也让宫里的人都对她心服口服。

如果说张氏只是个“贤妻”,那还不足以让她成为传奇。真正厉害的是,她能在不越界的情况下,成为朱佑樘治理国家的“神助攻”,为“弘治中兴”添了不少力。

朱佑樘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有点“积贫积弱”的苗头了——前面有万贵妃乱政,后面有宦官专权的隐患,朝堂上还有不少混日子的“躺平派”官员。朱佑樘想改革,但阻力不小,这时候张氏就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有一回,朱佑樘想罢免一个叫李广的宦官。这李广可不是个善茬,他仗着自己会点旁门左道,忽悠朱佑樘搞“斋醮”(一种道教仪式),还趁机收受贿赂,朝堂上不少人都怕他。

朱佑樘犹豫不决,就跟张氏说了这事。张氏没直接说“你该罢免他”,而是给朱佑樘讲了个故事——说当年汉武帝因为信方士,差点把江山搞垮,现在李广做的事,跟那些方士有啥区别?朱佑樘一听,瞬间醒悟,没过多久就把李广革职查办了。

还有一次,河南闹水灾,百姓流离失所,户部尚书想拨款赈灾,但又怕宫里反对(毕竟以前有皇帝为了修宫殿挪用赈灾款)。张氏知道后,主动找到朱佑樘,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现在他们都快没饭吃了,咱们怎么能不管?宫里的开支再省省,也得先把赈灾的钱拨下去。”朱佑樘本来就有赈灾的想法,被张氏这么一说,更坚定了决心,当天就下旨拨款,还派了专员去河南监督救灾。

张氏不仅帮朱佑樘处理“大事”,还特别注重“家风建设”。她爹张峦虽然靠女儿成了国丈,但张氏从不让他干预朝政。有一回,张峦想让朱佑樘给自己的一个亲信安排个官职,张氏知道后,直接把张峦骂了一顿:“你以为皇上的官是随便给的?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还以为咱们张家想搞外戚专权,到时候不仅你要倒霉,连我这个皇后都坐不稳!”张峦被骂醒了,再也不敢提这事。后来张峦去世,朱佑樘想追封他为“侯”,张氏也劝朱佑樘“按规矩来”,最后只给了个“伯”的爵位,比原定的“侯”低了一级。

正是因为张氏的“拎得清”,朱佑樘才能专心搞改革,没用几年就把明朝的局面盘活了——吏治清明了,百姓生活改善了,国家财政也充实了,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很多人都说,“弘治中兴”是朱佑樘一个人的功劳,但其实张氏的“贤内助”作用,一点也少不了。就像现在的夫妻创业,男主外女主内,缺了谁都不行。

弘治四年(1491年),张氏给朱佑樘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老来得子(朱佑樘当时21岁,在古代不算太老,但因为他身体不好,所以很看重这个孩子)的朱佑樘高兴得快疯了,不仅大赏群臣,还亲自给儿子取名“厚照”,希望他能“光照后世”。

有了儿子,张氏的地位更稳固了。但她没有像别的后妃那样,把儿子宠成“熊孩子”,而是从小就严格管教朱厚照。朱厚照小时候调皮,不爱读书,张氏就亲自盯着他上课,要是逃课,就罚他抄《论语》;朱厚照想跟宫里的小太监一起玩“打仗游戏”,张氏就跟他说:“玩可以,但不能耽误学习,更不能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可谁也没想到,朱厚照长大之后,还是成了个“叛逆少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病逝,15岁的朱厚照继位,张氏从皇后变成了皇太后。这时候的朱厚照,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整天想着怎么玩——建“豹房”养猛兽,跟太监刘瑾等人四处游猎,还偷偷跑出宫去“微服私访”(其实就是去吃喝玩乐)。

朝堂上的大臣们急坏了,纷纷上奏劝朱厚照“收心”,可朱厚照根本不听。这时候,只有张氏能管住他。有一回,朱厚照想带着刘瑾等人去江南游玩,大臣们跪在宫门口哭谏,朱厚照恼羞成怒,要把带头的大臣抓起来。张氏知道后,直接把朱厚照叫到自己宫里,劈头盖脸一顿骂:“你爹当年辛辛苦苦把江山交给你,你就是这么糟蹋的?大臣们是为了你好,你要是敢抓他们,我就去你爹的灵前跪着,让你爹看看你这个不孝子!”朱厚照从小就怕他妈,被这么一骂,只好取消了江南之行,还跟大臣们道了歉。

除了管儿子,张氏还得帮朱厚照“收拾烂摊子”。刘瑾是朱厚照身边的大太监,仗着皇帝的宠信,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还想谋反。大臣们多次弹劾刘瑾,但朱厚照都护着他。张氏知道刘瑾是个祸害,就暗中收集他的罪证。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清君侧,诛刘瑾”为名谋反,张氏趁机跟朱厚照说:“刘瑾现在都敢逼反王爷了,要是再留着他,下次谋反的就是他自己了!”朱厚照这才醒悟,下令把刘瑾凌迟处死。

不过,张氏也有“头疼”的时候。朱厚照虽然调皮,但对他妈还是很孝顺的,可他有个致命的缺点——没儿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在“豹房”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水池里,受了惊吓,加上之前长期纵乐,身体早就垮了,没过多久就病逝了,年仅31岁。

朱厚照一死,麻烦就来了——他没有子嗣,皇位该传给谁?朝堂上瞬间分成两派,一派说要找朱厚照的堂弟们继位,另一派说要找远房的宗室子弟。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张氏站了出来,拍板决定:“按祖制,兄终弟及,让兴献王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继位。”

这个决定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张氏早就考虑过,朱厚熜不仅是朱厚照的堂弟,而且当时才14岁,相对来说更容易“引导”,能避免出现宗室争位的混乱。事实证明,张氏的眼光很准——朱厚熜顺利继位,就是后来的明世宗嘉靖帝。而张氏,也从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地位再上一个台阶。

嘉靖帝登基后,张氏又帮他熟悉朝政,教他怎么处理君臣关系。那时候,嘉靖帝一口一个“皇伯母”(因为张氏是朱厚照的妈,朱厚熜得叫伯母),对她毕恭毕敬。

可没过多久,嘉靖帝就开始“搞事情”了——他要给自己的亲爹朱佑杬追封“皇帝”的称号。这在当时可是个大问题,因为按照祖制,嘉靖帝是“过继”给朱厚照当儿子的,他的爹应该是朱佑樘,亲爹朱佑杬只能算“皇叔”。大臣们纷纷反对,史称“大礼议之争”。

张氏一开始没太在意,觉得嘉靖帝只是想尽孝心,可后来她发现,嘉靖帝这么做,其实是想摆脱“过继”的身份,树立自己的权威,顺便打压那些反对他的大臣。更让张氏不舒服的是,嘉靖帝为了抬高自己的亲妈蒋氏(后来的蒋太后),开始有意无意地冷落她。

有一回,张氏生病,嘉靖帝不仅没去看望,还把她宫里的几个老太监调走了,换成了自己的人。张氏身边的宫女劝她跟嘉靖帝“掰扯掰扯”,张氏却叹了口气说:“现在他是皇帝,我只是个太皇太后,胳膊拧不过大腿,算了吧。”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张氏虽然聪明,但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也只能选择妥协。

更倒霉的是,张氏的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还在这时候给她“添乱”。这俩兄弟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平时就有点飞扬跋扈,嘉靖帝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

“大礼议之争”后,嘉靖帝为了报复张氏(虽然没明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找了个借口,把张鹤龄和张延龄抓了起来,说他们“贪污受贿,图谋不轨”。

张氏知道后,急得不行,她亲自跑到嘉靖帝的宫里,跪在地上求他放了自己的弟弟。要知道,张氏这辈子从来没向人低过头,这次为了弟弟,竟然放下了太皇太后的尊严。

可嘉靖帝根本不买账,还说:“他们犯了法,就得受罚,皇伯母您就别管了。”张氏没办法,只好又去找嘉靖帝的妈蒋氏说情,蒋氏表面上答应帮忙,暗地里却跟嘉靖帝说:“张氏现在已经没什么权力了,正好借这个机会把她的势力清除掉。”

最后,张鹤龄被关在牢里病死了,张延龄被判了死刑(后来一直没执行,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才被处死)。弟弟的下场让张氏深受打击,加上嘉靖帝的冷落,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嘉靖二十年(1541年),张氏在孤独和落寞中病逝,享年71岁。

张氏死后,嘉靖帝的做法更过分——他不仅没按照太皇太后的规格给她办葬礼,还把她的陵墓选在了朱佑樘陵墓的旁边,而不是跟朱佑樘合葬。

大臣们觉得不妥,上奏劝嘉靖帝“按规矩来”,嘉靖帝却反驳说:“张氏只是朕的伯母,不是朕的亲祖母,没必要合葬。”这话要是让朱佑樘知道了,估计得从棺材里爬出来跟他理论。

回顾张氏的一生,她算不上完美——她有私心,会护着自己的弟弟;她也有软弱的时候,在嘉靖帝的压力下选择妥协。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合格后妃”,甚至可以说是“优秀政治家”。

在弘治朝,她是朱佑樘的“贤内助”,帮他稳定后宫,支持他改革,为“弘治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正德朝,她是朱厚照的“掌舵人”,多次帮他纠正错误,避免明朝陷入更大的危机;在嘉靖朝初期,她是朝堂的“定海神针”,顺利解决了皇位继承问题,让明朝得以平稳过渡。

《明史》评价她“孝诚渊懿,化行宫壸,弼成弘治之治”,意思是她孝顺真诚,品德高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后宫,还辅助成就了弘治盛世,这个评价,张氏当之无愧。

参考《明史》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包青天之奇案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骏驰青霄成语大搞笑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临安风骨箭神三少爷清欢渡:味染人间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