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后,霍弋忽然说有个地方要带她去,开车来到了城郊。
车停在一片开阔的草地前,苏沅被他蒙着眼睛,他牵着她下车,指尖能触到他掌心的薄汗。
“到底是什么地方啊?”她忍不住晃了晃手腕,布料摩擦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清晰。
“快到了。”他的声音就在耳边,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站稳了。”
蒙眼布被摘下的瞬间,苏沅倒吸了口气。
数不清的星星灯沿着木栅栏蜿蜒,像把银河铺在了地上,尽头是座白色的小帐篷,门口挂着串风干的薰衣草,夜风拂过,送来清浅的香。
更让她心头一颤的是,帐篷四周的木桩上,挂满了她的照片——有在阿尔卑斯山雪地里吐舌头的傻样,有在慈善晚宴上穿着长裙的拘谨,甚至还有她在巴黎课堂上打瞌睡的侧脸,显然是从她朋友圈偷偷存的。
“你……”苏沅转头看他,眼里的惊讶还没褪去,就见霍弋从口袋里掏出个丝绒盒子,单膝蹲了下来。
他没戴金丝眼镜,鼻梁上架着副细框眼镜,月光落在他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
“本来该我先说的。”他的声音有点哑,带着点自嘲的笑,“让你一个小姑娘跑那么远来表白,是我不对。”
“茵茵。”他抬头望着她,眼底的认真比星星灯还亮,“从在清吧走廊第一次见你,我就对你上心了,后来看你蹦极时闭着眼攥紧我的手,看你滑雪时像阵风似的冲在前面,看你对着冰洞的蓝冰眼里发光……我就知道,我栽了。”
“我怕过,怕十岁的差距是道鸿沟,怕你新鲜劲过了会后悔,怕我这把年纪,跟不上你的脚步……可你那天站在我办公室,红着眼睛说‘我喜欢你’,我突然就明白了——年龄不是距离,是我比你多活的十年里,攒了满肚子的话想对你说,攒了满腔的温柔想给你。”
他打开盒子,里面不是戒指,而是枚小小的银质钥匙,上面刻着个迷你的指南针图案,和他送她的第一条项链遥相呼应。
“这是我家的钥匙。”他的指尖轻轻摩挲着钥匙,“不是催你做什么决定,只是想告诉你,我的门永远为你敞开,你在巴黎的课堂上追逐梦想,我在这儿给你留盏灯,等你回来。”
“茵茵,我喜欢你。”他的声音在夜风里格外清晰,每个字都像敲在心上,“我想陪你去塞纳河喂鸽子,想在你马术比赛时站在看台上为你鼓掌,想在你毕业那天,穿着西装去给你献花,我想和你一起,把剩下的日子过得像今晚的星星一样亮。”
“所以……”他停顿了一下,喉结轻轻滚动,“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苏沅的眼泪早就掉了下来,她吸了吸鼻子,蹲下来抱住他的脖子,声音哽咽得不成样子:“你犯规……哪有人表白这么犯规的……”
他愣了愣,随即低笑出声,伸手回抱住她,掌心轻轻拍着她的背:“那你答不答应?”
“答应!”苏沅把脸埋在他颈窝,蹭得他衬衫都湿了,“早就答应了……”
话音未落,就被他轻轻推开。
霍弋的手指抚过她的脸颊,擦掉她的眼泪,动作温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
他的目光从她哭红的眼睛,慢慢移到她的唇瓣,喉结滚动了一下,然后缓缓低下头。
起初只是极轻的触碰,像羽毛落在湖面,带着点试探的小心翼翼。
苏沅的睫毛颤了颤,抬手勾住他的脖子,主动凑近了些。
这个吻便渐渐深了起来,带着薰衣草的香,带着夜风的凉,带着彼此压抑了太久的悸动。
他的吻很温柔,却带着不容错辨的珍视,仿佛要将这几个月的思念都揉进里面。
苏沅闭着眼,能感受到他指尖的微颤,感受到他落在她发顶的轻吻,心里像被灌满了温水,又甜又暖。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才微微分开,鼻尖相抵,呼吸交融在月光里。
霍弋看着她泛红的唇瓣,眼底的温柔几乎要漫出来:“现在,我们算是正式在一起了?”
苏沅用力地点头,“嗯。”
他伸手将她揽进怀里,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里满是失而复得的喟叹:“真好。”
帐篷里的小灯亮着暖黄的光,外面的星星灯还在闪烁,像撒了一地的碎钻。
苏沅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忽然觉得,所有的等待和奔赴都有了意义。
霍弋送苏沅去机场的那个清晨,雾还没散。
他替她理了理围巾,指尖划过她颈间的相机挂坠:“每天睡前报个平安,不用等我消息,时差太熬人。”
苏沅踮脚抱了抱他,行李箱滚轮在地面拖出轻响:“你也是,别总熬夜看报表。”
飞机穿越云层时,她打开手机备忘录,写下第一行字:“巴黎的云像,比霍弋办公室窗外的好看。”
异地恋的序幕,在时差里缓缓拉开。
苏沅的清晨是霍弋的深夜。
她背着画板去上课前,总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屏幕上多半躺着他的消息,有时是“巴黎今天有雨,记得带伞”,后面跟着张实时天气截图;有时是张办公室的夜景,配文“刚忙完,你那边天亮了吧”。
她会对着屏幕敲下“霍总又熬夜啦”,附带个敲打的表情包,然后把手机塞进包里,脚步都轻快几分。
霍弋的清晨则浸在苏沅的黄昏里。
他晨跑时耳机里常放着她推荐的法语歌,节奏轻快得像她说话的语气;吃早餐时会点开她发来的照片——可能是画室窗外的梧桐叶,可能是刚完成的油画初稿,有时甚至是食堂的甜点,配文“这个马卡龙没有上次在小镇吃的甜”。
他会放大照片看她沾了颜料的指尖,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弧度,然后回复“等你回来,带你去吃那家老字号的”。
异地恋像场漫长的修行,却让他们更懂珍惜。
苏沅会在画里藏满对他的思念,他会把她的照片设成手机壁纸;她会记住他开会的时间,避开打扰,他会算好她下课的点,准时发去“吃饭了吗”。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两座城市里,守护着同一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