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除夕夜城楼告白后,北城的街巷里,总能捕捉到黎琛与苏沅含蓄又甜蜜的身影。
从前那个总是一身军装、眉眼冷峻的黎司令,渐渐多了几分烟火气,连蓝家众人和赵副官看了,都忍不住私下感慨“变化太大”。
清晨的诊所门口,常会看到黎琛的黑色轿车静静停在巷口。
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让赵副官送东西,而是亲自下车,手里拎着刚从早点铺买的热豆浆和油条,轻声对苏沅说:“早上别总喝汤药,垫点东西再忙。”
若是遇到百姓来问诊,他还会主动站在一旁,帮着搬凳子、递水杯,褪去了司令的架子,倒像个寻常护着心上人的后生。
蓝家的饭桌上,变化更是明显。
从前黎琛偶尔来蓝家吃饭,总是礼貌客气,话不多说。
如今却会主动接过大伯娘手里的汤勺,帮苏沅盛一碗她爱吃的鸡汤。
听到苏沅说诊所缺草药,他会立刻记下,转头就让人去南城调运。
甚至在蓝玫瑰打趣“黎司令现在眼里只有嫣嫣”时,他耳根微红却不反驳,只默默给苏沅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菜。
赵副官的感受更是直观。
从前汇报工作,黎琛总是直奔主题,雷厉风行。
现在却常会在汇报完军务后,多问一句:“蓝医生今天去学堂了吗?天气冷,她有没有多穿件衣服?”
有次赵副官随口提了句“诊所门口的台阶有点滑”,第二天一早就看到士兵们在诊所门口铺防滑的草席。
后来才知道,是黎琛特意吩咐的,怕苏沅走的时候滑倒。
最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次商会举办的晚宴。
席间有商户敬酒,黎琛刚要端起酒杯,却瞥见苏沅悄悄递来的眼神——她知道他胃不好,不宜多喝。
黎琛竟真的放下酒杯,语气平和地说:“多谢各位好意,近来还有军务要处理,不便饮酒。”
要知道从前的黎琛,在这种场合从不会轻易推拒,如今却因为苏沅一个眼神,就改了习惯。
晚宴结束后,黎琛送苏沅回蓝家。
路灯下,他轻轻帮她拢了拢围巾,低声说:“明天我让厨房炖点养胃的汤,给你送到诊所去。”
苏沅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两人相视一笑,没有过多言语却满是柔情。
这一幕恰好被出来送人的蓝百合和蓝玫瑰看到。
回去的路上,蓝玫瑰忍不住笑着说:“真没想到,黎司令也有这么温柔的一面。”
蓝百合也点头:“可不是嘛,这大概就是遇到对的人了吧,再硬的性子也会被融化。”
而赵副官在跟士兵们闲聊时,也忍不住感慨:“咱们司令现在,眼里心里都是蓝医生,以前总觉得司令是铁打的,现在才发现他也会紧张,也会害羞,跟寻常人没两样。”
乱世里的爱情,没有太多轰轰烈烈,却藏在这些日常的细碎里。
黎琛的变化,不是没了从前的凌厉,而是多了一份对苏沅的牵挂与温柔。
这份变化让蓝家众人安心,让赵副官欣慰,更让北城的百姓知道。
他们的司令不仅能守护一方土地,更能守护一份真挚的感情。
而这份含蓄又甜蜜的日常,也成了乱世里北城最温暖的风景。
春日的北城刚褪去寒意,街头巷尾还留着几分过年的热闹,却被一封加急电报打破了安稳。
赵副官神色凝重地闯进黎府时,黎琛正陪着苏沅在院子整理新到的草药,指尖还沾着淡淡的药香。
“司令!”赵副官递过电报,声音带着急意,“南边急电!倭寇集结兵力突破了咱们之前布下的防线,已经占领了南城两座县城,正往北城方向进犯!”
黎琛接过电报,指尖攥紧,原本温和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电报上的字迹密密麻麻,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心上——倭寇来势汹汹,不仅装备精良,还裹挟了部分投降的南方军阀,兵力远超预期。
他抬头看向苏沅,眼底闪过一丝愧疚,却更多的是坚定:“看来,安稳日子还没来得及多过几天。”
苏沅放下手中的草药,走到他身边,轻声却有力地说:“我知道你要做什么,诊所这边我会安排好,春夏和百合姐能帮我打理,你放心去前线。”
她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早已备好的急救药箱,“这里面是我新配的外伤药和消炎药,比之前的效果更好,你让士兵们多带些。”
她拿出一包晒干的草药,“还有这个,煮水喝能预防痢疾,前线条件苦,让大家多注意身体。”
黎琛接过药箱,指尖触到她的手,带着微凉的温度,却让他心里安定了许多。
他没有多说感谢的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乱世里的并肩,从不需要太多言语。
当天下午,北城的城墙上就挂起了征兵告示。
黎琛穿着军装,站在城门楼上,声音洪亮地对百姓们说:“倭寇犯我疆土,杀我同胞,咱们北城不能退!愿意参军的跟我去前线;留在城里的守好咱们的家,备好物资支援前线!”
百姓们的情绪瞬间被点燃,年轻小伙们纷纷涌到征兵点报名,连不少中年汉子都攥着拳头说:“黎司令,算我一个!就算打不过倭寇,也不能让他们糟蹋咱们的家!”
蓝家众人也立刻行动起来。
蓝玫瑰带着商会的人清点物资,把粮食、棉衣、药品分类打包,准备随时送往前线。
蓝廷主动请缨,带着粮栈的伙计组成运输队,负责往前线运送物资;蓝百合则组织书局的人抄印防御手册和急救知识,分发给百姓和士兵。
大伯娘带着仆妇们在厨房忙碌,蒸馒头、煮咸菜,一锅接一锅地往征兵点送,嘴里还念叨着:“孩子们在前线打仗,可不能饿着肚子。”
苏沅的诊所也变成了临时医站。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熬制汤药,分给守城的士兵和报名参军的百姓,还带着春夏给士兵们讲解伤口处理的方法。
有百姓担心她的安全,劝她躲进内城,她却笑着摇头:“这里离城门近,士兵们受伤了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我不能走。”
傍晚时分,黎琛处理完军务,特意绕路去了诊所。
苏沅正给一个报名参军的小伙包扎手上的伤口,抬头看到他,眼底露出一丝笑意。
黎琛走到她身边,帮她递过纱布,轻声说:“明天我就要带第一批士兵去前线了,北城就交给你们了。”
“你放心。”苏沅帮小伙系好纱布,抬头看向他,“我会守好诊所,守好北城,等你回来。”
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平安符,是她亲手绣的,上面绣着一个小小的“黎”字,“带上它,平平安安的。”
黎琛接过平安符,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指尖轻轻摩挲着。
暮色渐浓,城墙上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映着两人的身影,虽有不舍,却满是并肩作战的坚定。
倭寇的进犯,让刚安稳不久的北城再次陷入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