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的奏疏——《为报效圣恩、修缮战舰、以竟靖海全功事》——以一种近乎“自投罗网”的姿态,伴随着韩雍那封言辞激烈的《十大罪疏》,一同摆在了永乐皇帝朱棣的龙案之上。
朝堂之上,因此而引发的波澜远超之前任何一次。支持凌云者,如部分勋贵、与南洋贸易利益攸关的官员,以及悄然崛起的“格物派”年轻官员,竭力为凌云辩护,强调“龙威”巨舰乃国之重器,其修缮关乎海防大局,吕宋工坊能力有限,移师天津卫实为无奈之举,亦是忠君体国之表现。他们更指出,韩雍奏疏中多为臆测之词,并无实证,若因此耽搁战舰修复,致使海疆不宁,才是真正的误国。
反对者则如嗅到血腥的鲨鱼,紧紧抓住“凌云欲挟巨舰近畿,其心叵测”这一点大做文章,言辞激烈,仿佛“龙威”号一旦北上,便会炮轰紫禁城一般。双方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几乎演变成全武行。
深居宫禁的朱棣,看着这两份截然相反的奏章,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扶手,目光深邃难测。
韩雍的弹劾,句句敲在他的心坎上,凌云的独立性和强大力量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但凌云主动提出将“龙威”号送至天津卫维修,这个举动又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这无异于将最锋利的刀柄,主动递到了他的手中。
是趁机收回这把利刃,还是……继续用之劈荆斩棘?
他想起了南方那未曾亲见却屡有传闻的“巨兽”与“妖物”,想起了“龙威”号战报中描述的惨烈,也想起了内帑因南洋贸易而日益充盈的金银。
最终,帝王的权衡之术再次占据了上风。
朱棣下旨,准允“龙威”号前往天津卫格物分苑进行“必要之维修”,但同时严令:一、维修期间,“龙威”号所有武备需由朝廷派员(自然包括韩雍)监督封存;二、维修过程,朝廷工部及兵部需派员“协理学习”;三、凌云本人,需随舰北上,“以备咨询”。
这是一道充满矛盾的旨意。既同意了凌云的请求,又将他和他的巨舰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
圣旨传到吕宋,韩雍虽然对未能彻底扳倒凌云感到些许遗憾,但对此结果也颇为满意。在他看来,凌云这是自入牢笼。只要“龙威”号到了天津卫,脱离了吕宋的根基,便成了无牙老虎,迟早能找到机会将其彻底掌控。
而凌云接到旨意后,只是平静地领旨谢恩。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一个将证据(伤痕累累的巨舰)和实力(格物分苑的技术)展示在皇帝和朝堂面前的机会。
准备工作迅速展开。受损严重的“龙威”号在进行了必要的临时加固后,在一支小型护航舰队的陪同下,拔锚启航,踏上了北上的航程。凌云、陈默(作为技术总顾问)以及部分核心技术人员随行。李参将则留守吕宋,主持大局,并继续秘密推进“深潜者计划”和新型武器的研发。
航行途中,凌云与韩雍同处一舰,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韩雍恪尽职守,每日巡视,记录着战舰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那些触目惊心的战斗伤痕——巨大的爪痕状凹坑、被强酸腐蚀融化的装甲、以及舰体上那些非炮弹所能造成的、诡异的撕裂伤。这些痕迹,无声地佐证着南方敌人的可怕。
与此同时,提前接到密令的天津卫格物分苑负责人沈文渊,早已动员全部力量,扩建船坞,筹备物资,准备迎接这艘饱经风霜的巨舰。京畿之地,因“龙威”号的即将到来,而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就在“龙威”号北上的同时,吕宋基地,一项绝密的行动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展开。
留守的李参将,在玄玑子的辅助下,亲自筛选并最终确定了执行“深潜者计划”的首批人员。并非凌云本人,而是三名经过严苛训练、心智无比坚定的志愿者:一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一名“雷霆司”精通电力和机械的年轻工程师,以及一名玄玑子门下对灵能感应最为敏锐的弟子。
“潜蛟一号”被秘密转移至一艘经过伪装的运输船上,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驶离吕宋港,向着南方那个神秘的坐标点潜行。他们的任务,是进行第一次极限深潜侦察,确认空间通道的存在,并尽可能收集数据,但严格禁止与任何敌人交战。
这是一次赌上性命的侦查,是凌云在朝堂博弈之外,布下的另一着暗棋。
而在更遥远的京城,清虚道士在凌云北上之前,就已接到新的指令,并未因琉璃厂据点的摧毁而松懈。他利用格物分苑人员的身份和玄门手段,继续在京城暗中排查,警惕着“圣主”可能存在的其他渗透点。他隐约感觉到,京城的水,比想象中更深。一些看似寻常的官员府邸、甚至寺庙道观,偶尔会流露出极其微弱、但本质与“圣主”同源的异常气息,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这座帝国的中枢悄然滋生。
北上的巨舰,承载着明处的博弈与展示。
南下的深潜者,执行着暗处的侦查与冒险。
京城的暗影中,警惕的目光依旧在搜寻。
凌云站在“龙威”号的舰桥上,望着北方渐渐清晰的海岸线。他知道,天津卫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战场。他带来的不仅仅是需要维修的钢铁巨兽,更是一面映照现实与未来的镜子,一把衡量人心与利益的尺子。
“韩御史,”他忽然开口,对身旁默默记录的韩雍说道,“很快,你就能亲眼看到,我们在大明最南端,究竟在守护着什么,又在对抗着什么。”
韩雍笔尖一顿,抬起头,迎上凌云平静却深邃的目光,第一次,没有立刻出言反驳。
巨舰缓缓驶入渤海湾,向着天津卫的码头靠近。一场关乎技术、武力、乃至意识形态的正面碰撞,即将在帝国的畿辅之地上演。而遥远的南方深海,命运的探针,也已悄然刺向那无尽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