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冰川深窟中的生死历险与意外发现后,林曦与阿娜尔休整数日,待伤势魂力尽复,便循着新悟得的星图指引,继续向昆仑山更深处行进。此番不再翻越极端险峻的雪线,而是沿着一条较为隐秘、似乎古已有之的干涸河床谷地蜿蜒向上。地势依旧高寒,但风雪稍缓,偶可见耐寒的雪莲点缀于岩缝之间,天空中有巨大的山鹰盘旋,发出清厉的鸣叫,声震幽谷。
游历天下,每至一地,必访奇人,考风物,记异事。林曦此刻,亦存了类似的心思。这昆仑山乃万山之祖,神话渊薮,除了星晷古道的线索,想必也隐藏着不少避世的高人异士,或许能从其口中,得知些山野秘闻,于大道有所印证。
行约三四日,越过一道长满地衣苔藓的冰碛垄,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处群山环抱中的小小盆地,地势平缓,绿草如茵,中间有一泓清澈见底的高山湖泊,映着雪峰蓝天,宛如仙境。最奇的是,湖畔倚着山崖,竟有一座小小的道观!观墙由乱石垒成,覆以茅草,古朴简陋,却与周围山水浑然一体,毫无突兀之感。观门虚掩,门楣上悬一木匾,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仔细辨认,似是“云深观”三字。观顶有淡淡炊烟升起,显示有人居住。
“这雪山绝地,竟有修真之士结庐?”阿娜尔讶然。她印象中的修行之地,或是拜火教总坛那般宏伟森严,或是西域佛寺那般金碧辉煌,如此简陋清苦的,实属罕见。
林曦亦感惊奇,魂力微扫,察觉观中有一股平和冲淡、却深不可测的气息,如古井无波,又如渊渟岳峙。此间主人,绝非寻常山野道士。他整了整衣冠,上前轻叩观门。
片刻,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约莫十二三岁、梳着道髻、穿着打补丁的灰布道袍的小道童,面黄肌瘦,眼神却清澈灵动。他看了看林曦二人,尤其是气度不凡的林曦,也不害怕,打了个稽首,奶声奶气地问:“二位居士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叩我观门,有何见教?” 言辞竟十分老成。
林曦还礼,温言道:“小道长请了。我二人乃中原游历之士,误入宝山,见此有仙观清修,特来拜会观主,讨碗水喝,歇歇脚程。”
小道童眨眨眼:“师父正在午课。二位居士请稍候,容我通禀。” 说着,转身一溜烟跑进去了。
不多时,小道童出来,道:“师父有请,二位居士请随我来。”
二人随童子入观。观内更是简陋,一方小院,铺着青石板,打扫得干干净净。正殿三楹,供着三清雕像,香火清淡。殿后有几间静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和线香味。一位须发皆白、面色红润、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道袍的老道士,正坐在院中一株虬枝盘曲的古松下的石凳上,面前石桌上摆着一副残局围棋。老道手持一卷泛黄的道经,见二人进来,放下经卷,含笑起身。
“山野陋观,难得有客远来,蓬荜生辉。老道玄素,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老道声音温和,目光清澈,落在林曦身上时,微微一顿,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
林曦心中凛然,这老道修为已至返璞归真之境,竟能一眼看穿自己几分根底。他不敢怠慢,深施一礼:“晚辈林曦,携友阿娜尔,冒昧打扰清修,前辈恕罪。”
阿娜尔也连忙行礼。
玄素道人摆手笑道:“不必多礼。坐,坐。清风,看茶。” 那小道童应声而去,端来两碗用松针泡的、色泽清冽的粗茶。
三人落座。林曦说明来意,只道是游历昆仑,寻访古迹,偶经此地。玄素道人捻须微笑:“昆仑浩瀚,神秘莫测,居士能寻至此地,亦是缘分。” 他目光扫过阿娜尔,似是对其西域容貌与隐隐的修为略感好奇,但并未多问,转而与林曦谈论起昆仑山的地理风物、传说轶事,如数家珍。言谈间,可见其学识渊博,对山川走势、地气运行、星象变化,皆有独到见解,且言语平和,不涉玄虚,颇有那些隐于市井山野的奇士风范。
谈话间,林曦目光落在石桌的棋局上。此局甚是古怪,黑白双子纠缠,看似平淡,却暗藏无限杀机与生机,仿佛蕴含某种天地至理。他不禁多看了几眼。
玄素道人注意到他的目光,笑道:“居士亦好此道?此乃老道参照一周天星斗运行,自娱自乐摆的一局‘星罗棋’,困于此局久矣,始终不得圆满。居士若有兴趣,不妨手谈一局?”
林曦本不好弈,但觉此棋局与星象相关,心中一动,便道:“晚辈棋力浅薄,恐难入前辈法眼。然见此局精妙,心向往之,愿试一手,请前辈指点。”
于是二人对弈。阿娜尔与小道童清风在一旁观看。林曦初时落子谨慎,循常理。玄素道人则信手应子,看似随意,却总将林曦引入更复杂的纠缠中。渐渐地,林曦沉浸其中,魂海内星图自然流转,与棋盘局势隐隐呼应。他不再拘泥定式,而是以星辉运转之理落子,看似无理,却往往妙手偶得,竟将玄素道人精妙的布局一一化解,甚至反客为主。
玄素道人眼中讶色愈浓,落子也越来越慢,时而沉吟良久。院中只闻松风过隙,落子叮咚。阿娜尔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只觉二人神情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论道。
不知不觉,日头西斜。一盘棋竟下了两个时辰,仍未分胜负,但局面已豁然开朗,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和谐之势。
玄素道人投子认负,抚掌大笑:“妙哉!妙哉!不想居士竟是棋道高手,更难得的是,竟暗合周天星象之妙!老道困于此局三年,今日得居士之手,方见圆满之机!痛快!痛快!” 他看林曦的眼神,已满是欣赏与探究。
林曦谦道:“前辈谬赞。晚辈只是偶有所感,侥幸而已。” 他心知,此局博弈,实则是双方道法修为、尤其是对天地法则理解的一次无声交锋与印证,获益匪浅。
玄素道人命清风重整杯盘,留二人用斋饭。斋饭甚是简单,不过是些山菇、野菜、松子,佐以观后自种的青稞饼,却清香可口。饭间,玄素道人不再谈棋,而是问起林曦对当今世道、修行之路的看法。林曦谨慎应答,只道乱世纷扰,修行当求本心清明,上体天心,下恤民瘼。
老道听罢,长叹一声:“居士所言甚是。然则天心难测,民瘼尤深。老道避居深山,非为独善其身,实是见这天地气机日渐紊乱,星象晦暗,恐有巨变。留此残躯,观星望气,或能窥得一线天机,稍尽绵力。” 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患意识。
林曦心中一动,试探问道:“前辈在此清修,可曾察觉此地方圆,有何特异之处?比如地脉异常,或星辰之力汇聚之象?”
玄素道人目光微凝,深深看了林曦一眼,缓缓道:“居士非常人,既问到此,老道也不相瞒。此观所在,正是昆仑一处隐晦的‘地眼’所在,地气纯净,上应紫微星垣。故老道在此结庐,借地气星辉修行,亦借此处清明,观测天象。近几十年来,确感星辰之力时有紊乱,尤其西北方向,常有不祥晦暗之气冲犯紫微,似主兵戈、灾异。老道修为浅薄,难明其详,只觉心绪不宁。”
西北方向?星晷古道?归墟影响?林曦与阿娜尔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这老道虽不知星晷古道具体,却凭其观星术,敏锐地察觉到了天地异变!
“前辈可知,有何古籍或传说,提及上古有沟通星辰、维系天地平衡之古道?”林曦再问。
玄素道人沉吟片刻,道:“古老传说,昆仑乃天梯,有神人往来。至于具体古道……观中藏有一卷祖师留下的《星野勘舆图》,乃前辈真人游历昆仑所绘,标记了些奇异之地,或与居士所言有关。清风,去我静室枕下,将那个紫檀木匣取来。”
小道童应声而去,片刻捧来一个古旧的木匣。玄素道人打开,取出一卷非帛非纸、触手冰凉柔韧的古老图卷。展开一看,上面以朱砂墨笔,精细绘制了昆仑山及其周边地域的山川地形,并在多处标记了奇特的符号,旁有细小注解。其中几处符号,赫然与林曦所持星图及黑水城、星宿海等地感应吻合!更有一处位于昆仑极西雪线之上的标记,旁注“瑶台星陨,古道枢机”八字!
林曦心中剧震!此图竟是寻找星晷古道关键节点的又一重要线索!尤其这“瑶台星陨”之地,似乎正是下一步的关键!
玄素道人将图卷递给林曦,正色道:“此图乃观中秘传,祖师有训,非有缘人不得示之。今日与居士对弈论道,知非常人,又心怀苍生,此图或对居士有所助益。望善用之,莫负天心。”
林曦郑重接过图卷,收入怀中,起身深深一揖:“前辈厚赠,晚辈铭感五内。必当竭尽全力,查明异变根源,以安天地。”
玄素道人含笑点头:“善。天色已晚,山路难行,二位就在观中厢房歇息一宿,明日再行不迟。”
是夜,林曦与阿娜尔宿于观中简陋却洁净的厢房。窗外月明松影,万籁俱寂。林曦取出《星野勘舆图》与自身星图对照参详,越发肯定前路。阿娜尔则对日间所见所闻感慨不已,这深山古观,避世高人,一局棋,一卷图,皆透着玄机,远比打打杀杀更令人心折。
次日清晨,二人辞别玄素道人。老道送至观外,指着西方云雾缭绕的最高雪峰道:“此去百里,便是图中所示‘瑶台’大致方位。山高路险,妖魔潜行,望居士珍重。”
林曦二人再三拜谢,转身离去。走出很远,回望那云雾中的小小道观,恍如隔世。奇遇,于平淡中得见真知,
,于游历中印证大道。此番云深观之行,不仅获得了关键线索,更在与玄素道人的交流中,对星象、地脉与世变的关联有了更深理解,心境愈发沉静通透。
前路依旧艰险,但目标已更加明确。瑶台星陨,古道枢机,那将是揭开最终秘密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