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采收完毕了,但六十三石亩产激起的波澜,却以惊人的速度席卷长安。
“听说了吗?那红薯,亩产……亩产六十石!”
“六十石?真的假的?你莫不是听错了?”
“千真万确!司农寺和户部的大人们亲自称重核算的,就是六十三石!”
“六……六十三石?!额滴个亲娘嘞!”
“六十三石?老天爷!那得是多少粮食?堆起来怕不是要顶到天上去?”
“一亩地就打六千斤粮?太夸张了!”
“去岁的土豆、玉米就已惊为天人,没成想这红薯更是……更是……”
“六十三石啊!俺家那十亩薄田,若是都种上这红薯,那得收多少?”
“壮哉!此乃我大唐国运昌隆之兆啊!”
“圣人出,黄河清,而今又有祥瑞嘉禾频现!我大唐百姓再无忧饥馑矣!”
长安城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质疑声、狂喜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
这个消息太过匪夷所思,彻底颠覆了百姓们对土地产出的认知。
大街小巷。
茶楼酒肆。
寻常巷陌。
是个人都在讨论红薯和亩产六十三石。
就连懵懂的孩童,也从大人们的话语和洋溢的喜气中,感受到了喜悦。
也不知被谁改编成了童谣:“红薯大,红薯甜,吃饱肚子不羡仙!”
……
转眼又是半月过去。
终南别苑,书房内灯火通明,墨香氤氲。
程莹莹将紫毫笔搁在青玉笔山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随即舒展双臂,慵懒地伸了个腰肢。
她抬起明眸,望向坐在窗边太师椅上的李恪,嗓音带着几分轻松与雀跃:
“殿下,这《宋纪》终于是抄录完毕了!”
李恪闻言,目光从窗外山色移回室内,微微颔首:“辛苦你了,莹莹。”
自太子妃萧文心诊出喜脉后,需静心安胎。
这抄录《资治通鉴》的重任,落在程莹莹肩上。
这几月以来,她日日埋首案牍,奋笔疾书。
“如此一来……”
李恪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将程莹莹抱起,放在自己腿上,笑眯眯道:
“《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算大功告成了。”
“殿下!”
程莹莹侧头看着李恪,眼神亮得惊人:“殿下您真是太了不起了!”
“妾身抄录之时,常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那些历史教训,王朝兴替,经您之口阐述,竟如此清晰透彻,振聋发聩!”
“能为您记录这些,是妾身几世修来的福分!”
她顿了顿,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语气却更加坚定:
“剩下的《齐纪》、《梁纪》、《陈纪》,还有最后的《隋纪》!”
“妾身定当更加用心,绝不懈怠,定要助殿下早日完成这部旷世奇书!”
李恪亲了她一口:“好,有劳你了!待此文功成,自有你一份大功劳!”
……
东宫。
高瑾喜滋滋走进书房,满脸都是喜意:“启禀殿下!大喜,大喜啊!”
李恪(分身)抬眸,见他满面红光,含笑问道:“何事让你如此欣喜?”
高瑾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语调平稳些:“回殿下,是造纸作坊!”
“依照您的谕令,奴婢与将作监全力督办,招募京畿的熟练匠人、杂役,如今作坊规模已极大扩充!”
“如今,专司新纸的工匠、学徒,已逾二百人!”
“下设沤料、蒸煮、捣浆、抄纸、焙干等十二道工序,各司其职。”
“新建、改建的大型纸坊,沿着沣水河畔已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得益于殿下所赐的‘石灰蒸煮竹纸术’之神效,加之规模扩大!”
“如今我东宫名下之造纸工坊,每日可产新纸,已达500多刀!”
“且纸质均匀,洁白坚韧,吸墨性极佳,远超市面所有纸张!”
日产500多刀!
这个产量,相较于一个多月前初成时的少量试产,简直是天壤之别!
高瑾脸上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继续道:
“如今,作坊运作已上正轨,原料供应充足,假以时日,产量还能再攀新高!”
李恪听着高瑾的禀报,眼中满意之色愈浓:“不错。高瑾,此事你办得甚好,当记一功。”
“奴婢不敢居功,全赖殿下神术指引!”高瑾连忙躬身,态度恭谨,但脸上的喜色却怎么也掩不住。
李恪微微颔首,对造纸作坊的进展颇为满意,随即问起了另一桩紧要事:
“高瑾,印刷作坊那边,如今情形如何?”
高瑾精神一振,连忙收敛心神,躬身细禀:
“回殿下,印刷作坊一事,奴婢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遵照殿下吩咐,奴婢精心挑选了百名识文断字、心思灵巧且家世清白的工匠学徒,早已招募完备!”
“眼下最紧要的,便是制作那‘铁活字印刷术’所需的字模。”
“奴婢已与将作监合作,调拨了十数位技艺最精湛的铸铁匠人,专司此事。”
“按照殿下秦王体字样,先行雕琢木模,再翻砂铸造成铁质字模!”
“务求字形端正,笔画清晰,大小如一。”
说到具体进展,高瑾眼中闪着光:“如今,这字模的制作已是日夜不停。”
“截至昨日晌午!”
“常用的三千余枚字模,已然铸造完成!”
“正在逐一进行打磨修整,剔除毛刺,确保每个字模都完美无瑕。”
说到这里,高瑾稍稍前倾身体,声音压低了些,带着请示的意味:
“殿下,您看……是否待这首批三千字模校验完毕,便尝试排版试印?”
“奴婢想着!”
“可以先寻一篇短文,让工匠们熟悉排版、上墨、覆纸、刷印的流程。”
听着高瑾的汇报,李恪眼中赞许之色愈浓。
高瑾此事办得确实周到,不仅人手招募齐整,与将作监的协调也顺畅,连试印的步骤都已提前规划。
“可!”
李恪点头应允,“便依你所言,先行试印。”
“排版器具、框架、墨辊等物,也需同步备齐。”
“殿下放心,一应物事都已在加紧制作,断不会耽误试印的功夫!”
高瑾连忙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