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尼找了个德国工程师,两人严谨地规划入水角度,结果杰尼踩到香蕉皮(别问为什么跳台上有香蕉皮),像颗深水炸弹般砸进水里,荣获倒数第三。
而我们的邓潮和维嘉,两个胆小鬼不知从哪找来轮胎,像考拉抱树一样死死抱着,在小桥上磨蹭到太阳下山。最后被路过的陆清歌不小心撞了下去,溅起的水花还没他们叫声大,得分加起来刚好是宝石的零头——7分。
这不公平!邓潮从水里冒出来,活像只落汤鸡,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我们这是行为艺术!
王征宇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转身就走。跳水比赛结束,十个人分成两拨,分别登上标着正七星负七星的大巴车。
陆清歌、陈赤赤等获胜组来到一块刻着正七星酒店的石碑前。石碑上的七颗小星星在夕阳下闪闪发光,旁边站着几位侍从,手托高脚杯,一副五星级酒店的派头。
这才像话嘛!陈赤赤拄着拐杖,昂首挺胸地往前走,活像个得胜归来的将军。
结果刚转过弯,就看到旁边竖着块歪歪扭扭的牌子:负七星酒店,可开发票。五张小床和一张大床随意摆放在草坪上,连个屋顶都没有。
陈赤赤的拐杖一声掉在地上:所以我们赢了就是五个人睡一张床?这是什么奖励?集体喂蚊子吗?
陆清歌淡定地捡起拐杖递给他:往好处想,至少我们不用跟蛇睡一起。
这时,邓潮一行人从另一边走来。看到草坪上的豪华套房,邓潮笑得直拍大腿:哈哈哈这就是七星级酒店?我看是七颗星星的帐篷吧!
陆寒更是幸灾乐祸:我就想看他们五个人怎么挤一张床!
王征宇适时出现,脸上挂着标志性的恶魔微笑:看来大家对奖励都很满意?
满意!特别满意!陈赤赤咬牙切齿地说,我今晚就睡床正中间,谁也别想跟我抢!
既然人都到齐了,王征宇拍拍手,让我们体验一下老挝的国粹——藤球。
六名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列队入场,他们手中的藤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两队人在简易的网前你来我往,踢得热火朝天。
陆清歌却突然叹了口气,摇头道:可惜了。
陆老师这是可惜什么?蔡郭庆好奇地问。
夕阳将草坪染成金色,陆清歌盘腿而坐的身影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他手中那个藤球在指尖轻轻旋转,仿佛打开了时空隧道。
要讲蹴鞠,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陆清歌的声音忽然变得低沉磁性,连最闹腾的陈赤赤都不由自主安静下来。
《史记·苏秦列传》里白纸黑字写着——陆清歌缓缓说道,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
蔡郭庆眼前一亮:临淄?那不是齐国都城?
没错。陆清歌点头,战国时的齐国,士兵们就已经用蹴鞠来练兵了。他突然把藤球抛给范志毅,范教头,你说现代足球运动员最需要什么素质?
范志毅下意识接住球:体能、配合、还有...
正是!陆清歌拍手打断,汉代《蹴鞠二十五篇》里就记载,蹴鞠能练武士,知有材也。霍去病远征匈奴时,还在军营里搞过蹴鞠比赛提振士气呢!
陆清歌不知从哪摸出个笔记本,上面画着汉代画像砖的拓片:看这个,东汉时期的蹴鞠图。球门叫,两边各有六个,像现代足球的球门。
陈赤赤凑过来,鼻子都快贴到纸上:这画得跟抽象画似的...
到了唐代,陆清歌突然站起来,做了个高抬腿动作,蹴鞠有了充气球!徐坚《初学记》里写蹴鞠之球,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
他变魔术般从背后掏出个充气皮球:就像这个!唐代还发明了,用动物膀胱做内胆。李白《古风》里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说的就是这种。
要说巅峰,还得看宋朝。陆清歌眼睛发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有专门的齐云社,相当于现在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邓潮突然举手:那个高俅...
问得好!陆清歌啪地合上笔记本,《水浒传》虽然小说,但高俅靠踢球发迹是真事。《宋史》记载他善蹴鞠,颇得宠。宋徽宗还专门成立过皇家蹴鞠队——
他突然压低声音:知道当时球星多有钱吗?一场表演赛赏钱能买栋宅子!
陆清歌的表情突然黯淡下来:可惜元明之后,蹴鞠渐渐衰落。满清入关后更视之为汉人陋习他轻轻踢了下藤球,反倒是在东南亚...
我知道!陆寒突然跳起来,就像我们上午看到的藤球!
聪明。陆清歌赞许地点头,郑和下西洋时,随行船员把蹴鞠带到南洋。当地人改良用藤编球,就成了现在的藤球运动。
那怎么传到东南亚的呢?宝石好奇地问。
陆清歌眼睛一亮:问得好!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随行船员就把蹴鞠带到了东南亚。当地气候潮湿,皮革容易腐烂,他们就改用藤条编球,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藤球。
他指着场上正在倒钩踢球的学生:看那个动作,跟《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鸳鸯拐简直一模一样。
邓潮突然举手:陆老师,那为什么中国现在不流行蹴鞠了?
陆清歌叹了口气:清朝入关后,认为蹴鞠是汉人陋习,逐渐禁止了。反倒是东南亚各国保留了下来,还发展成了藤球运动。
场上的表演赛正值高潮,一名学生腾空而起,用脚后跟将球狠狠扣过网去。
漂亮!范志毅职业病发作,差点吹起裁判哨,这动作比足球还难!
陆清歌点头:现代藤球结合了足球、排球和跆拳道的元素,1982年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