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修炼,不知岁月流转。当林逸将第九颗“蕴气丹”的药力彻底炼化,体内那层通往练气三层的壁垒终于在一声唯有他自己能闻的轰鸣中豁然洞开时,他才惊觉,自己在这深山石洞中,竟已度过了近四十个日夜。
混沌灵气壮大了近倍,于经脉中奔腾流淌,隐有溪流潺潺之声。神识探查范围扩展至十余丈,五感愈发敏锐,连空气中灵气的细微变化都能清晰捕捉。
“炼气三层…总算有了些自保之力。”林逸感受着体内充盈的力量,心中稍定。他起身走出山洞,晨曦正好,该去看看那片倾注了月余心血的“生机米”了。
试验田中的景象没有让他失望。稻禾金黄璀璨,灵气与生机混合成的独特清香弥漫四周,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颗粒饱满,灵光内蕴。估算着时日,就在这一两日间,便可收割。
他细心检查着每一株稻禾,心中盘算着收割、脱粒以及前往百草堂交货的事宜。然而,一丝隐隐的不安,却如同水底的暗礁,在他心境平和的湖面下悄然浮现。
离家太久了。
一个多月,对于沉浸在修炼中的他而言弹指而过,但对于家中日日盼儿归的父母,该是何等的煎熬?农村不同于城市,邻里亲近,谁家孩子久出不归,必是大事。父亲那沉默却关切的眼神,母亲那总是带着担忧的唠叨,此刻清晰地浮现在脑海,让他无法再安心沉浸于自己的“仙缘”之中。
“必须回去一趟。”林逸下定决心。修真修真,若修得无情无义,连父母养育之恩都可抛却,那与山间顽石何异?这尘世牵绊,或许亦是修行路上必须面对的一环。
他暂时按下收割的念头,决定先回家报个平安。仔细收敛周身气息,确认洞府与灵田暂无隐患后,他便动身下山,朝着记忆中的家的方向走去。
越是靠近村子,那分近乡情怯之感便越发明显。村口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几个熟悉的老人坐在树下闲聊,看到林逸,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哟,是林家小子?啥时候回来的?这阵子跑哪儿去了?你爹娘可没少念叨!”
林逸挤出笑容,含糊地应付着:“出去走了走,找了点活儿干。”
快步走到自家那熟悉的院门前,还未推开,就听到里面传来母亲李秀娥带着哭音的埋怨:“……都一个多月了,电话也打不通,这孩子到底去哪儿了?大山,你倒是再出去找找啊!”
父亲林大山沉闷的声音响起:“找?上哪儿找?镇上也问了,他同学也联系了,都说没见着!这小子……唉!”
林逸心中一酸,不再犹豫,推开了院门。
“爹,娘,我回来了。”
院内霎时一静。正在灶房门口抹泪的李秀娥猛地抬头,看到站在门口、身形似乎挺拔了些、眼神也愈发沉静的儿子,先是愣住,随即眼泪涌得更凶,几步冲上来,抓住林逸的胳膊,又是哭又是笑:“逸儿!你个死孩子!你跑哪儿去了!你想急死娘啊!”
林大山也从屋里大步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半截旱烟杆,他看着儿子,嘴唇动了动,想骂,看到儿子安然无恙,那火气又化作了浓浓的担忧和后怕,最终只重重叹了口气,哑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面对父母的关切与责备,林逸心中愧疚更甚。他将早已想好的说辞道出,只说自己在城里求职不顺,心灰意冷,便想着回山里静静,找了个地方琢磨点事情,手机也没信号,让二老担心了。
“琢磨事情?啥事非得跑到山里琢磨?连家都不回?”林大山眉头紧锁,显然不信。
林逸知道,空口无凭。他深吸一口气,道:“爹,娘,我不是胡乱跑的。我是在山里……找到了一种特别的种地法子。”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大学不是学过些知识吗?就想着试试看。这一个月,就在山里开了块小地,种了点东西。”
“种地?”李秀娥愣住了,林大山也是一脸愕然。儿子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如今竟跑回山里种地?
“嗯。”林逸点头,眼神认真,“而且,有点眉目了。我种出来的东西……跟普通的不太一样。”
他无法展示灵米,但那份笃定和眼中不同于以往的神采,让林大山将信将疑。儿子似乎真的变了,不再是那个从城里回来时有些颓丧的青年,身上多了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沉稳和底气。
“你……你真是在弄这个?”林大山的语气缓和了些。
“爹,娘,你们信我。”林逸看着父母,“我再进山一趟,把我种的那点东西收回来,你们看看就知道了。以后我可能还得经常进山照看,但我跟你们保证,定期回来,绝不会再让你们这么担心。”
看着儿子坚定的目光,再想到他这一个多月的变化,林大山和李秀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神色。最终,李秀娥抹着眼泪道:“儿啊,不管你做啥,都得顾着身子,记得回家……”
林大山也闷闷地“嗯”了一声,算是默许。
在家中住了一晚,享受了母亲精心准备的饭菜,感受着久违的家的温暖,林逸次日一早便再次进山。这一次,心中少了些隐秘的负担,多了份对未来的明确规划。
回到山洞,他立刻开始收割“生机米”。动作娴熟,灵力操控精微,确保颗粒归仓。最终得到带壳稻谷约五十三斤。他将五十斤装入大袋,准备交付百草堂。剩余三斤,他小心收好,准备带回家让父母尝尝,这也是他证明自己“研究”成果的方式。
接着,他去看那十株青玉灵米。幼苗已长至一尺余高,通体青翠如玉,叶片挺立,自主吸纳着周围灵气,长势稳健,灵性盎然。他照例用稀释的混沌灵气水和“伪灵肥”小心滋养,不敢怠慢。
处理妥当后,林逸便背着米袋,再赴青牛镇百草堂。
此番交易顺利异常。陈景堂主与苏晓查验过“生机米”后,皆是惊喜交加。其品质远超预期,生机之浓郁,灵气之纯净,令陈堂主抚掌赞叹,直接以每斤三块下品灵石的价格,支付了一百五十块灵石。
林逸心中踏实了不少,这意味着一条稳定的资源渠道初步建立。他再次购买了青玉灵米种子、辟谷丹材料以及配置“灵肥”所需的几种矿物粉末,花费四十五块灵石。
怀揣着剩下的一百零五块灵石和采购的物资,林逸离开了百草堂。他并未察觉,一双隐藏在暗处的、贪婪的眼睛,已再次盯上了他。
归家途中,林逸思忖着如何逐步改善家中条件,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那三斤“生机米”或是一个开始。
然而,就在他身影消失在山道尽头时,百草堂内,陈景堂主捻着胡须,对苏晓缓声道:“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他培育的灵植,生机之盛,闻所未闻。恐怕……不止是秘法那般简单。近日青阳城那边似有风声,关于一座古修洞府……或许,这片水域,要起波澜了。留意着,但莫要惊扰了他。”
苏晓垂首应下,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光芒。
林逸回到家中,将三斤脱壳后晶莹如玉、香气扑鼻的“生机米”煮给父母品尝。那从未体验过的美味与吃下后通体舒坦的感觉,彻底打消了林大山夫妇最后的疑虑。儿子,或许真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看着父母脸上欣慰与骄傲的笑容,林逸心中温暖,道心似乎也更为圆融了一丝。尘缘与仙路,并非只能择一而行。
他告知父母,山中“实验田”需人照料,自己仍需时常进山,但保证定期归来。这一次,林大山和李秀娥没有再强烈反对,只是千叮万嘱,要他注意安全。
再次回到山中洞府,林逸的生活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边是修为的提升与灵植的培育,一边是尘世的牵挂与责任的履行。他小心地平衡着二者,在修炼之余,也开始更深入地研读《百草初鉴》,尝试理解万物生长的自然之道,而非仅仅依赖源初之石的神异。
平静的日子缓缓流淌,但林逸能感觉到,体内日益增长的灵力,以及对更广阔天地的本能向往,都在隐隐呼唤着他,走向山外更大的世界。风暴来临前的宁静,往往最为迷人,也最是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