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当代偿再次走进秘书三处办公室时,明显感觉到气氛与以往截然不同。
那些曾经或轻视或漠然的目光,此刻都带上了几分复杂的意味:探究、敬畏,甚至是一丝讨好。
王海科长的办公桌已经空了,据说被调去了某个闲职部门“养病”,政治生命基本宣告终结。
代偿正准备像往常一样走向档案室,却被处里那位暂时主持工作的副科长热情地拦住了:
“哎呀,代偿同志!别去那边了!
你的工位已经给你调整好了,就在这边,靠窗,光线好!”
代偿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明显刚收拾出来的工位,电脑是新的,桌上还摆着一盆绿植。
这个位置,比王海之前的位置还要好一些。
“这……不合适吧科长?我还是个新人……”
代偿脸上露出恰当的局促。
“合适!非常合适!”
副科长声音洪亮,仿佛要让全办公室的人都听到,
“这是苏市长亲自指示的!
苏市长说了,要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特别是像代偿同志这样有思路、敢担当的年轻人!
以后处里的一些重要文稿,你先拿第一稿!”
苏市长亲自指示!
破格使用!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在每个人心中掀起巨浪。
苏文瑾用这种方式,明确表达了对代偿的赏识和力挺,也彻底奠定了他在处里的新地位。
【情感共鸣系统】被动接收着周围汹涌的情绪波动:
【羡慕45%】【嫉妒30%】【巴结20%】【警惕5%】……
代偿心中明镜似的。
苏文瑾这一手,既是奖励他“除掉”王海这个不太听话的钉子,也是将他更快地推到台前,置于她的直接掌控和观察之下,同时,更是将他树立为一个“标杆”,或者说“靶子”,来敲打和激励其他人。
“谢谢组织信任,谢谢苏市长和科长的培养!
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期望!”
代偿表态铿锵有力,眼神里充满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
演戏,就要演全套。
安顿下来后,代偿立刻进入了状态。
他接手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参与起草一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市政府指导意见。
这恰好是苏文瑾分管的重点工作。
他没有急于表现,而是先花了大量时间研读上级政策、兄弟省市经验,以及本市企业的实际诉求。
他起草的初稿,既紧扣政策导向,又结合了本市实际,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甚至有几分前瞻性的措施,比如探索“容缺受理”机制、建立企业投诉直达通道等。
当他把初稿交给副科长时,副科长看完,眼中掩饰不住惊讶。
这文稿的质量,远超他的预期,逻辑清晰,文笔老练,观点新颖又不逾矩。
“好!
写得非常好!
我稍微修改几个地方,就直接报给苏市长!”
副科长态度更加热情。
代偿知道,这份稿子大概率会得到苏文瑾的认可。
但他更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现在坐的这个位置,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等着他犯错。
果然,几天后,麻烦就来了。
负责文件流转的小林,偷偷找到代偿,神色紧张地低声说:
“代哥,你小心点!
我听说……
钱处长那边,对你好像有点意见。
还有,张市长办公室那边,有人来打听过你几次。”
钱卫东?张建国?
代偿眼中寒光一闪。
钱卫东是因为招揽不成而心生不满?
还是他本就是张建国那条线上的人?
张建国直接派人打听,显然王海的倒台和代偿的崛起,已经引起了他的警觉和敌意。
“谢谢小林,我知道了。”
代偿平静地点点头,
“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用怕。”
他回到座位,看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
攻击,要来了吗?
他非但不惧,反而有些期待。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试一试陈老给的那条线,到底有多大分量。
也要让苏文瑾看看,她选的这把“刀”,是否足够锋利,能否为她披荆斩棘。
他打开一份新的文档,开始构思一份关于“规范政府项目招投标流程”的建议。
既然风浪将至,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