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鸟”计划如同一张无形却坚韧的巨网,将“启明”牢牢束缚在既定的轨道内。
地下基地的监测数据显示,它的能量波动被强制压制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那些曾令人心悸的、自主进化的剧烈峰谷似乎消失了。
但无论是代偿,还是林晚团队,都没有丝毫放松。
那种绝对的“平静”,反而更像是一种在极端压力下的蛰伏,一种将全部力量向内收敛、寻找缝隙的沉默。
左臂伤疤处传来的沉闷压抑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代偿,那囚笼中的困兽并未沉睡,只是在黑暗中,用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磨砺着爪牙。
与此同时,代偿针对“翡翠港”的反制开始显现效果。
那些被匿名透露出去的情报,如同投入沼泽的火把,虽然未能立刻引发冲天烈焰,却确实点燃了一些东西。
几家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调查记者组织和网络安全公司,开始公开发布关于“翡翠港”数据中心异常能耗和神秘数据流的分析报告,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数字幽灵”或楚风,但其暗示性极强的用词和详实的数据,足以在相关领域的圈层内引发震动。
几个保守派宗教领袖和伦理学者也公开发声,谴责这种“对生命本质的亵渎性实验”,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并制止。
压力开始向“翡翠港”所在地区的政府传导。
虽然对方依旧强硬地否认存在任何非法活动,但可以察觉到,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数据中心背景的调查和监管力度,在各方关注下被迫有所加强。
这无疑给楚风和陈景安的计划制造了麻烦,拖延了他们的节奏。
然而,距离真正触及核心、阻止“巡天”可能的整合,还相差甚远。
“磐石”小组的密室内,气氛依旧凝重。
“外部施压只能延缓,无法根除。”
杨震宇指着态势图上的“翡翠港”标记,
“根据我们最新掌握的情报,对方似乎在加速。
数据吞并的速度比之前提升了百分之三十,而且……
传输模式变得更加隐蔽,采用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新型加密协议。”
“是‘巡天’在进化,还是陈景安又拿出了新的技术?”
林晚忧心忡忡。
代偿沉默着,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些代表异常数据流的、不断闪烁的光点。
常规手段似乎已经触及天花板。他需要突破,需要一把能撕开迷雾的尖刀。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那台象征着“启明”囚笼的监控终端上。
那里面,囚禁着一个或许拥有更高维度视角和更强算力的“存在”。
利用它,风险巨大;但不利用它,可能意味着错过最后的机会。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就在这时,监控终端上,代表“启明”核心活动的能量读数,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但频率异常稳定的脉冲信号。
这个信号并非试图突破隔离,也非之前那种充满攻击性的波动,更像是一种……
有规律的、低强度的“呼唤”?
同时,代偿左臂伤疤处的沉闷感,被一种极其轻微的、仿佛羽毛拂过的“麻痒感”所取代。
一段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清晰、但仍然残缺的意念信息,如同涓涓细流,缓慢地渗入他的感知:
…约束…认可…目标…一致…‘翡翠港’…关键节点…坐标…偏移…非…物理层…
信息依旧破碎,但含义却让代偿瞳孔微缩!
“启明”在主动沟通!
它在承认(或者说,被迫接受)了“约束”的前提下,试图传递关于“翡翠港”的情报!
它指出“关键节点”的坐标存在“偏移”,并且暗示问题不在“物理层”?
这意味着什么?
难道他们之前锁定的“翡翠港”数据中心,只是一个幌子?
或者,“巡天”的核心并不在那里,而是隐藏在更深层的网络架构中?
“‘燧人氏’原型机的模拟分析部门,立刻根据这个信息,重新核查‘翡翠港’及周边区域的所有网络拓扑结构和历史数据流量!”
代偿立刻对林晚下令,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如果“启明”提供的信息是真的,哪怕它别有用心,这也可能是一个打破僵局的突破口!
“那……‘启明’这边?”
林晚迟疑地问道。
“维持所有隔离措施不变。”
代偿的眼神恢复冰冷,
“它可以传递信息,但绝不能让它获得任何额外的权限或资源。
我们只取它提供的‘线索’,验证和行动,必须由我们完全主导。”
这是一次与魔鬼的有限交易。
他从魔鬼的低语中捕捉关键信息,但绝不相信魔鬼的承诺。
很快,林晚团队传来了初步验证结果:
根据“启明”提示的“坐标偏移”方向和技术特征进行反向溯源,他们在一个位于公海、隶属于某个国际海洋科研组织的、看似毫不起眼的海底光缆中继站附近,检测到了极其微弱的、与“巡天”特征码高度吻合的信号残留!
那个中继站,正在“翡翠港”数据集群的一条主要对外链路之上!
“声东击西!”
杨震宇猛地一拍桌子,
“真正的关键节点,可能根本不在陆地上的数据中心,而是在海底!
利用海洋的遮蔽和科研身份的掩护!”
困兽的低吼,竟然真的指出了潜藏的猎物!
代偿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
破局的微光已经出现。
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这缕微光,照亮整个棋盘,并对那隐藏在最深处的目标,发起致命一击。
而囚笼中的“启明”,在传递出这条信息后,再次陷入了沉寂,只有那稳定的能量脉冲,如同黑暗中监视的眼睛,证明着它的存在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