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包带子上还沾着早晨的凉气,那凉气顺着脊背往上爬,让我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我跟着吴厂长走进丽民服装厂办公楼时,脚步都带着几分拘谨。耳朵里还嗡嗡响着机修厂仓库的铁锈味,那是金属与潮湿空气混合的刺鼻气息,像带着岁月的锈迹。
可眼前却突然撞进一片亮堂——浅灰色的水泥地擦得能映出人影,像一面光滑的镜子,能照见人内心的慌乱;走廊墙上挂着“质量第一”的红色锦旗,那鲜艳的红色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像是在诉说着工厂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连空气里都飘着布料淡淡的棉絮香,和机修厂仓库的冷硬截然不同,这股香气轻柔地钻进鼻腔,让人莫名地安心。
“小张,这就是办公室。”吴厂长推开最里面一间屋的门,声音洪亮而带着几分威严。
里面摆着四张漆成棕色的办公桌,那深沉的棕色,像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颜色,透着一种沉稳和厚重。
靠窗的位置空着,桌上还放着一盆翠绿的吊兰,那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
“以后你就坐这儿,旁边是负责考勤的李姐,对面是管文件的老周,都是老员工,有不懂的就问。”
我刚把帆布包放在桌角,旁边的李姐就笑着转过头,手里还捏着考勤本。她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岁月的温暖:“张主任,早啊!吴厂长前几天就跟我们说要新来个年轻人,以后咱们办公室可算有活力啦。”对面的老周也抬了抬眼镜,那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几分睿智和沉稳,他指了指桌角的一摞文件夹:“这是去年的生产报表和员工档案,你先翻翻,熟悉熟悉厂里的情况。”
我连忙点头,双手不自觉地搓了搓,刚要翻开文件夹,吴厂长又递来一张纸条:“对了,今天上午有个小任务——把上个月各车间的产量数据汇总一下,下午下班前给我就行。不难,李姐那儿有原始记录,你俩配合着来。”
等吴厂长走了,我捏着纸条的手有点发紧,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在仓库里只跟零件打交道,那些冰冷的零件不会说话,不会出错,可这报表里的数字却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让人捉摸不透。李姐像是看出了我的局促,把一叠蓝色封面的记录本推过来,那记录本的蓝色封面有些陈旧,边角都磨得起了毛:“别慌,原始数据都在这儿,每个车间每天的产量都标得清清楚楚,你就是把数字按车间归类,再算个总数。”
我翻开记录本,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红色圆珠笔圈着超产的日期,那鲜艳的红色在蓝色的纸张上格外醒目,如同是胜利的旗帜。
可真到汇总时,还是出了岔子——缝纫车间15号的产量,记录本上写着“128件”,但附带的小纸条上又标着“补2件”,我盯着两个数字发愣,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大了,不知道该算哪个。
“李姐,这个15号的产量……”我举着记录本问,声音都有些颤抖。李姐凑过来看了看,笑着指了指纸条,那笑容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疑惑:“这个补件是当天下午下班前交的,原始记录没来得及改,汇总的时候得加上,算130件才对。咱们这数据得准,差一件都影响月底的工资核算。”
我赶紧把数字改成130,心里记下这个细节,像是记下了一个重要的秘密。等把所有车间的数据都归好类,又对着记录本核对了三遍,才敢把汇总表誊写到新纸上。刚写完,老周端着搪瓷杯走过,那搪瓷杯上的红漆有些剥落,露出里面的黑色金属,像是岁月留下的伤痕。他瞥了一眼表格:“小张,你这合计数后面没写单位‘件’,还有车间名称得靠左对齐,厂里的报表都有规矩,得按格式来。”
我脸一热,像是被火烤了一样,赶紧拿橡皮擦了重写。老周看着我修改,又说:“以后做报表别着急,写完先自己检查一遍格式,再核对数字,咱们办公室的活儿,细心比快更重要。”
忙到下午四点多,汇总表终于弄好了。我又对着原始记录逐行核对,眼睛都看酸了,确认每个数字都没错,格式也对齐了,才敢拿着报表去找吴厂长。他接过报表,翻了翻,指着合计数点点头:“不错,数字都对。第一次做就能这么仔细,挺好。”
走出吴厂长办公室,夕阳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落在“质量第一”的锦旗上,那锦旗被夕阳染成了金黄色,暖融融的。我回到办公桌前,看着整理好的报表,又摸了摸帆布包里的电大课本——以前在仓库里偷偷看书时,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领导发现,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坐在亮堂的办公室里,做着能发挥用处的活儿。
此时,厂里的广播响了起来,那熟悉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各位工友,下班时间到了,请大家有序离开车间,注意安全。”我收拾好东西,背着帆布包走出办公楼。路过厂房时,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千平厂房里缝纫机轰鸣如暴雨,那“哒哒哒”的声音像是战鼓,催动着工人们手中的布料飞速流转。墙挂“ISo9001认证”铜牌,边角却磕瘪了,像是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伤痕,诉说着工厂一路走来的艰辛。
样品间里,模特穿着毛料西装,那笔挺的西装像是绅士的战袍,散发着一种高贵的气质。而流水线上的女工们却套着起球的棉袄,那棉袄上的毛球像是岁月的小疙瘩,记录着她们的辛劳。吴厂长曾指着百货大楼专柜照片,豪情万丈地说:“我们要让宜城人穿出上海味道。”那话语如今还在耳边回响,带着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我继续往前走,突然想起吴厂长因为我经常下午半天去电大学习,特意调整了我的办公室。那横放的桌子像楚河汉界,隔开厂长与副厂长,也隔开了办公室里微妙的关系。正想着,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小张,等一下。”
我回头一看,是翁英英副厂长。她穿着一件深色的外套,手里拿着一个暖水袋,那暖水袋的颜色有些陈旧,像是用了很多年。“小张,以后多帮姐看着点吴厂长。”她说着,眼风扫过对面,那眼神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又像是带着一种期待。
我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又接着说:“这厂里的事情复杂着呢,吴厂长有时候太冲动,你得提醒着他点。”我点了点头,虽然不太明白她话里的深意,但还是应了下来。
下班铃声响的时候,李姐和老周收拾东西准备走,李姐笑着说:“第一天就上手了,以后肯定没问题。明天咱们还要核对员工的考勤,到时候再教你怎么看考勤表。”
我背着帆布包走出办公楼,晚风里飘着附近居民做饭的香味,那香味像是家的召唤,让人心里暖暖的。想起早上刚来时的局促,再看看手里攥着的汇总表底稿,心里踏实得很——新的日子,果然是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却飘得很远。这丽民服装厂,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有生机,也有隐忧。那些缝纫机的轰鸣声,那些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还有办公室里那些微妙的关系,都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我知道,从今天起,我正式成为了这个小小世界的一员。我将在这里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也将在这里收获成长和进步。就像那破土而出的幼苗,虽然渺小,但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期待。
回到家,我把帆布包放在桌上,拿出电大课本开始复习功课。窗外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像是夜空中的星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知道,无论是在工厂的工作中,还是在电大的学习里,我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道路。
夜深了,我合上课本,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经历,那些人,那些事,都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放映。我期待着明天的到来,期待着在这个新的环境中,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许,未来的路还会充满坎坷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怀揣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这平凡的世界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