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操作可行性,苏文远指出,苏瑶的方案在具体实施上会面临巨大挑战:设备要求、能源供应、地形导致的覆盖死角、安装维护的工程量等,在当下条件下难以满足。而陈旭的方案,所需材料(竹、藤、铁皮等)就地可取,制作技术是少年们已掌握或易于学习的,人力安排虽紧张但目标明确、轮换有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苏瑶的方案存在“投入可能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风险。而陈旭的方案,尽管辛苦,但其效果是累进和可见的(捕获或驱离的鼠数、幼苗受损减缓),风险主要在于人员的体力消耗,是可知、可控的。
苏文远的分析,像一把冷静而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苏瑶高科技方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清晰地论证了陈旭那套源于土地、看似“笨拙”却无比扎实的策略,在当下具体困境中所具备的压倒性优势。这不仅是两个方案的胜负,更是两种思维模式在严峻现实面前的一次检验。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苏文远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亡羊补牢”的强烈紧迫感,如同指挥官下达决战指令:
“当务之急,是必须立刻止损!要趁鼠害尚未扩散、还集中在田埂东北角的初期,集中所有人力和资源,全力构筑防御纵深,保住田里还没被啃的秧苗主体!这是最后的生力军,是我们全部实验心血的寄托!”他的目光如炽热的探照灯,再次扫过人群,坚定地落回田野,最终定格在陈旭年轻而坚毅的脸上。
“而实现目标最有效直接的方案,”苏文远斩钉截铁,“就是陈旭提出的——组织人手,彻夜布控,火力封锁核心区,对鼠巢进行精准打击!实行‘坚壁清野’,打断鼠群的第一波攻势,把它们的野心扼杀在萌芽中!”
他对陈旭的计划毫无保留地认可,“只有先扛住这最凶狠的一击,保住主力苗,稳住阵地,我们才有可能扭转局面!”他清晰而富有战略眼光地继续说道,“后续再用药饵定点清剿残余鼠群。唯有经过这两轮打击——前期防守反击,后期定点清除——我们才能真正保住梯田上最后的生机,赢取喘息的空间和希望!”
苏文远——这位现代农业科技的权威,在决定实践田命运的关键时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毅然将手中决定性的一票,投给了陈旭所代表的、源于乡土智慧与丛林法则的“野性实用主义”。这既是对现实的妥协,更是对务实精神的致敬。
轰!犹如无形重锤砸落!
苏瑶顿时呆立原地,纤细的身子仿佛被万钧雷霆击中,五脏六腑随之震颤。她怔怔地望着父亲,看着他投向陈旭那毫不掩饰的赞许与深沉信赖的目光,又想起昨日傍晚,父亲面对长势良好的实验田时,望向自己那充满期待与骄傲的眼神……
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涩猛然涌上心头,在她胸腔中急剧弥漫,如沸腾的陈醋,冲淡了此前苗田被毁的愤怒,却翻涌出无边委屈与不甘。更让她无措的是,长久以来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竟被身为科学权威的父亲,以近乎残酷的方式打破——他仿佛在告诉她,“野性直觉”更为实际。那一刻,她只觉得脚下坚固的地基,轰然崩塌。
沈兰老师静立一旁,将学生们脸上瞬息万变的微妙表情、以及现场由激烈转向沉重却暗含张力的气氛,一一收入眼底。她眼中闪过一丝洞悉的了然,随即陷入深切的思虑——局势已明,专家已定调,此刻需要的不是争论,是行动,是凝聚,是把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强势引领!
沈老师面色骤然一肃,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压下最后一点窃窃私语。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都听着!”那声音如利剑破开沉闷,“这是咱们二年级全体师生的科学实践田,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它关系班级荣誉,关系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和实验数据能不能延续——更关系那些苗的生死!苏工程师已经指明唯一可行的路!”
她语气猛沉,目光锐利如刃,尤其在陈旭那略带桀骜的脸与苏瑶紧咬下唇的苍白面容之间快速扫过:
“但有一点——只有一点——必须刻进脑子里!从今夜‘护苗行动’起,这里再没有‘雄鹰派’,也不存在‘星光派’!所有派别名号,彻底抹掉!”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因为,”沈老师用力一挥手臂,指向那片承载期望的绿野,“从现在起,这就是一场关乎我们亲手培育的幼苗能否存活的集体战役!关乎班级尊严、关乎每个人心血有没有回报——是压上一切的决战时刻!”她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逼视每一双眼睛:
“现在情况紧急!我们需要更多眼睛、更多耳朵、更多双手!需要空前的团结,暂时放下所有分歧!需要你们聪明的头脑和全身的力气——要加入夜间行动组的,立刻举手!”她的声音如战鼓轰鸣,“所有人由我统一调配!在这里没有特殊,没有特权,一切行动听指挥!”
班令如山。在幼苗存亡的威胁与沈老师所代表的集体意志面前,不论曾是心怀热火的“雄鹰”,还是向往科技的“星光”,所有少年都不得不压下争议、意气,甚至那一丝不甘。
个体与群体、理念与实践的矛盾,在生存危机前,仿佛不同流向的溪水被猛地压进同一道泄洪道,强行汇成一股汹涌的激流!
当黄昏降临,墨蓝色的天幕将山野与村庄悄然吞没时,“护苗行动组”已如精密钟表般进入最后整备。
陈旭是行动核心兼陷阱大师,阿果担任力士与执行骨干,吉克为夜眼斥候与伏击专家,苏瑶统筹后勤与方案,吴凯负责信息与资源调配——五人如突击队般结成紧密的“攻守同盟”。
瓦尔和小阿依等稍年长或灵巧的同学,负责传递信息、紧急支援,并看管、点燃至关重要的艾蒿草火把。
平时文静的孙小雅和林雪,也勇敢加入后勤小组,细心递送热水与干粮,更以细致观察记录温度、风力、鼠类活动等数据。
夜色如墨倾泻,迅速浸透山野,远山棱角在西天最后一抹暗紫霞光中隐去。
红星希望小学北墙外的实践田边,五六捆临时扎起的巨大艾蒿草火把,倏然点燃!
“噼啪”作响的艾蒿火球在浓稠的黑暗里奋力跳跃,明黄带白的火苗如焦灼的巨眼,撕扯着夜幕,投下扭曲晃动的巨影。刺鼻的苦味白烟并不上浮,反而沉重地贴着地面弥漫,凝成数道乳白色烟障——这是古老而直接的驱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