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展览的成功,像一阵旋风,将俞浡卷入了一个全新的轨道。
采访、邀约、其他画廊伸出的橄榄枝纷至沓来。他的作品,尤其是《褶皱的坐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解读。然而,伴随着声名鹊起,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摆在了他和宋鹤眠面前。
一家实力雄厚、以运作当代艺术家闻名世界的顶级画廊——怀特斯通画廊,向俞浡抛出了一份极具诱惑力的独家代理合约。
合约条件优渥,承诺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国际推广,将其打造成新一代的艺术明星。但合约中有一个条款,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了俞浡的心上:画廊拥有对其未来创作方向和系列主题的“建议权”与“优先审核权”。
这意味着,他引以为傲的、源于内心深处最真实情感冲动的创作自由,将受到商业逻辑的制约。
与此同时,一个更具冲击力的消息传来。一位匿名的欧洲收藏家,通过中间人向俞浡询价,表示愿意以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价——一个足以让任何年轻艺术家动摇的数字——买下“引力与尘埃”整个系列,包括那幅作为核心的《褶皱的坐标》。
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宋鹤眠这里。他不动声色,甚至没有立刻告诉俞浡,只是私下让沈恪去查了那位收藏家的背景。反馈回来的信息很模糊,但指向了一个以投机和炒作艺术品闻名的资本集团。
宋鹤眠的心沉了下去。他太清楚资本的游戏规则。
他们看中的,或许并非俞浡作品的艺术价值本身,而是他“RISd才俊”、“纽约新秀”的标签,以及这个系列背后可能被渲染的、关于“跨国恋曲”、“情感与引力”的动人故事。
一旦系列被他们拿下,进行资本运作和舆论炒作,俞浡将被迅速贴上商业化的标签,他未来的艺术道路很可能被引向一个浮华而危险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褶皱的坐标》,那幅承载着他们之间最私密、最脆弱也最坚固记忆的作品,他无法想象它被锁进某个投机者的金库,或者成为资本棋局里的一枚棋子。
晚上视频时,俞浡兴奋中带着显而易见的困扰,向宋鹤眠提到了怀特斯通画廊的合约,以及那个天价询价。他揉着头发,眼神里是挣扎:
“宋先生,怀特斯通的合约……条件很好,但那个‘建议权’让我很不舒服。还有那个收藏家……那个价格,太夸张了,我……我有点害怕。”
他害怕被定义,被束缚,害怕自己珍视的情感记忆被明码标价,成为一场资本的游戏。
宋鹤眠看着屏幕里年轻人清澈眼眸中的迷茫和不安,心脏像是被浸泡在温热的酸水里。
他知道,这一刻,他的一句话,一个态度,可能会影响俞浡一生的选择。
他可以选择沉默,尊重俞浡的一切决定。
他也可以动用他的资源和手腕,暗中搅黄那份合约和那个收购,替他扫清障碍。
但那样,俞浡就失去了自己面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机会,他们的关系也会因此蒙上掌控与依赖的阴影。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沉静地看着俞浡,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俞浡,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捏陶土,手上沾满泥巴,却笑得像个傻子的样子吗?”
俞浡愣了一下,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还是点了点头,眼底泛起一丝怀念的暖意。
“那时候,你在乎过那块陶土最终能卖多少钱吗?或者,在乎过别人会不会觉得它好看吗?”宋鹤眠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敲在俞浡的心上。
俞浡瞬间明白了。他摇了摇头。
“艺术对你而言,最初和最终的意义是什么?”宋鹤眠继续问,目光如炬,“是换取名声和财富的工具,还是……表达你之所以为‘俞浡’的,无法被替代的内核?”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极其郑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请求:
“那个系列,尤其是《褶皱的坐标》,它不属于市场,不属于任何资本。它属于你,也属于……我们。别让数字,衡量了它的重量。”
他没有说“不要签”,也没有说“不要卖”。他只是将选择权,连同选择的后果和意义,完整地交还给了俞浡。这是一种比任何保护都更艰难的信任——信任他的判断,信任他的初心,信任他能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守住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俞浡看着屏幕里宋鹤眠深沉而克制的眼神,那里有关切,有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悲壮的信任与尊重。一股热流猛地冲上眼眶。
他懂了。宋鹤眠不是在阻止他成功,而是在帮他抵御成功可能带来的异化。他在提醒他,不要在最耀眼的聚光灯下,迷失了最初点亮他的那簇火焰。
几天后,俞浡做出了决定。
他婉拒了怀特斯通画廊的独家代理合约,选择了一家规模较小,但极其尊重艺术家自主性、以学术推广见长的合作机构。
同时,他通过中间人,礼貌而坚定地回绝了那位匿名收藏家的天价收购。他给出的理由简单而直接:“‘引力与尘埃’是一个完整的叙事,它记录了我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旅程。它不售卖,它只等待真正懂得凝视它的人。”
消息传出,在小小的艺术圈里引起了一些议论。有人赞他风骨,有人笑他天真,错过了阶层跃迁的绝佳机会。
俞浡没有理会。他站在纽约临时工作室的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心里却异常平静和充实。他失去了一次快速成名的机会,一大笔唾手可得的财富,但他守住了自己的创作主权,守住了那段对他和宋鹤眠都至关重要的记忆。
他拿起手机,给宋鹤眠发了一条信息,没有提及任何决定,只是说:
「今天纽约阳光很好,像你书房那个早晨。我又有了新的灵感,关于‘光如何穿透深蓝’。」
很快,宋鹤眠回复了,同样没有问结果:
「期待。我这里的深蓝,也快被晨曦撕裂了。」
他们都知道,对方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以及这个选择背后的坚守与信任。
这次风波,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伤人的言语,却比任何一次争吵都更深刻地考验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灵魂的契合度。俞浡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守住了艺术的纯粹和情感的尊严;宋鹤眠在有能力干预的情况下,选择了最难也最正确的路——尊重与信任。
这份爱,在经历了距离、脆弱、声名和资本的层层淬炼后,终于褪去了所有浮华与不安,露出了它最坚实的内核——两个独立的、强大的灵魂,在各自的道路上坚守着共同的底线,并因此更加紧密地相互吸引与支撑。
这份重量,远非任何市场价格可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