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坐在冰冷的龙椅上,手中捏着的是边关急递,上面详细描述了草原诸部如何尊奉张枫为“天可汗”,西域使节如何献上国书,海外岛主如何渡海来朝……字字句句,都像烧红的钢针,扎在他的心头。
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轻易提及“镇北侯”三字,那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让每一次朝会都变得异常沉闷。皇帝能清晰地感觉到,龙椅之下的暗流汹涌,一些大臣的目光开始闪烁,甚至他安插在北疆周边的亲信将领,递来的奏报也日渐含糊,语带保留。
“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朕,悔不当初!”皇帝在心中无声地咆哮。他后悔当初没有在张枫羽翼未丰时不惜代价将其扼杀,更后悔那道将其束缚于北疆的圣旨,反而成了养虎为患的囚笼。
不能再等了!张枫的势力已成气候,若任由其发展,恐怕下一步,就是这大夏的万里江山,改姓张了!
一股决绝的狠厉,在皇帝浑浊的眼中凝聚。他深知,明发上谕讨伐,不仅师出无名(张枫表面恭顺,无明确反迹),更可能立刻逼反北疆,那数十万能征善战的枫家军和层出不穷的犀利军械,足以撼动国本。必须行险一搏,暗中进行!
是夜,养心殿内灯火通明,却只映照着皇帝和一位侍奉他三十年、须发皆白的老太监魏谨的身影。所有侍卫、宫女都被屏退至百步之外。
皇帝亲自磨墨,铺开特制的暗纹龙笺。他提起朱笔,手腕因激动和愤怒而微微颤抖,却依旧用力地写下了一行行触目惊心的字句。这不是普通的圣旨,而是一道道由他亲笔书写、用词隐晦却杀机四溢的密诏!
密诏一:致中原诸王及强藩节度使。
“朕承天命,御极30载,夙夜忧勤,唯恐负列祖列宗之托。然北疆张枫,恃功而骄,目无君上,阴结胡虏,广布私恩,僭越礼制,收买人心,其行迹与逆贼何异?今其势已成,尾大不掉,若不尽早图之,恐非国家之福,亦非诸卿家国之幸也!”
“着尔等接诏之日起,暗中整饬兵马,囤积粮草,听候朕之密令。待时机成熟,当共举义旗,清君侧,诛国贼!事成之后,尔等封地,皆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道密诏,被复制多份,由皇帝绝对信任的暗卫,伪装成各种身份,星夜兼程,送往散布在中原各地的赵王、齐王、楚王等宗室藩王,以及掌握实权的河东、河西、陇右等地的节度使府中。皇帝试图利用这些同样对张枫又惧又嫉的势力,组建一支讨伐联军。
密诏二:致北疆周边忠于朝廷的边将。
“镇北侯张枫,久蓄异志,尔等当有所察。兹事体大,不可轻举妄动。现命尔等严密监视北疆动向,尤其是兵马调动、物资集散。一旦北疆有变,或接朕下一步指令,尔等需即刻封锁边境,断其与外联络,并相机策应王师!”
这是为了在发动时,能最大限度地孤立北疆,防止张枫向外求援或流窜。
密诏三(最为阴险):策反北疆内部。
“北疆文武,多有忠义之士,迫于张枫淫威,暂且委身。今特赐尔等密诏,可暗中联络北疆内部心向朝廷、或与张枫有隙之官员将领。许以高官厚禄,既往不咎。若能阵前倒戈,献城纳降,或取张枫首级者,封万户侯,赏千金!”
这道密诏是希望从内部瓦解北疆。目标指向了被张枫打压、或虽表面归顺但心存不满的旧将。对张枫“离经叛道”之举内心不以为然,仍怀有“忠君”思想的传统士大夫。对张枫产生怨恨的新晋官员。
书写完毕,皇帝取出随身携带的、从不离身的九龙钮小玺,郑重地盖在每一份密诏之上。这比他常用的皇帝行玺更加私密,代表着这是他个人的、不容置疑的意志。
“魏伴,”皇帝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却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疯狂,“这些……就交给你了。务必,亲手交给可靠之人,万无一失!”
老太监魏谨跪倒在地,双手颤抖地接过那摞沉甸甸、足以掀起腥风血雨的密诏,老泪纵横:“老奴……遵旨!定不负陛下重托!”
当夜,数支轻骑带着皇帝的密诏,如同投入静潭的石子,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京城的夜色中,奔向各自的目的地。一张针对北疆和张枫的巨大阴谋之网,开始悄然撒下。
然而,皇帝并不知道,几乎在他密诏发出的同时,一份关于“京城异动,暗卫频繁出入宫禁”的简短情报,已经由靖安司潜伏在宫中的最深暗桩,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北疆朔风城。
张枫站在镇北侯府的书房内,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手中捏着那份刚刚送达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嘲讽的弧度。
“终于……忍不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