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姓田,带了一个小厮。
到了仁义村就马不停蹄的四处走动,用了三天的时间,把兔棚的投入和产量还有仁义村村民之间的合作模式摸了个清。
“陈家大爷,我家少爷是想让陈记的兔子卖到大梁的每个州每个府的。这个产量恐怕不够。”田管事看起来是个精明能干的,不过说话却不拐弯抹角,也不和人打机锋。
陈斗笑了笑,将自己家对兔子养殖的规划大致讲了一下,首先不能盲目的扩大养殖规模,要循序渐进。随着郑云起这边的销售情况逐步扩大也不晚,而且陈家背后还有仁义村的几十户养殖户,只要陈家放开了收兔子,他们就能马上扩大规模。
田管事笑了笑,觉得陈斗想多了,“陈家大爷,田某手下便管有近百家家商铺,如我这般为家主管着外面生意的管事还有十一人。我家少爷说要在我们郑家所有的酒楼、粮铺、干货、杂货铺都上陈记的风干兔,光这一项一年没有四五十万的货都打不住。您看,兔子这东西,一到两月产一窝,养成又需要四到五个月,如若不扩大您家的兔棚,若生意铺开来,总不能断货吧?”
陈苗没想到郑云起家是有上千家铺子的大豪富啊!她这算不算带着仁义村的村民们抱上了粗大腿?
“田管事,容我与家人商量一下。”陈斗说着将陈宿叫了出去,旁听的陈苗当然也跟上。
陈宿的书房只有他们三人,陈斗才感慨,“郑公子家有财有人,何不自己做了这门生意去,何必拉扯我们?”
陈宿也想知道。
陈苗倒是很自信的说:“谁会嫌钱多呢?咱们的风干兔的腌料本就是独门秘方,而且咱们还有别人没有的辣椒,这可是市场上独一份的。郑公子肯定是看到了大好的前景才会提议和我们合作的。而且田管事看着就是个有能耐的,你们看,他来了考察了这么些日子,本没有说我们其他方面的不足,直接就是要我们扩大产量,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也看好这么生意啊。”
陈斗和陈宿想了想,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爹,小爹,我想要是扩大规模的话,能不能和村子里的每家的规模一起扩大,大家都赚了钱了,就能吃饱饭了。”陈苗提议,仁义村是少见的能齐心团结还勤劳能干的村庄,这样的村庄是扶贫官们最想分去任职的村,可惜少之又少。
三人商定好后,再去堂屋和田管事继续谈。
双方对前期合作方式商定好,都没有意见后,就到了最容易谈崩的环节——分成。
陈家觉得在销售和运输这两方面是郑云起出,那就让他占个大头,四六分。
田管事摇摇头,“陈家大爷,是田某没有说明白。”说着田管事拿出一只纸袋,上面印着“陈记风干兔”字样,“陈家只管做好风干兔,之后的包装也是我们负责。”说着他又让小厮拿了一只长条的木盒,里面铺了一层干草,一只色泽红亮的风干兔趴在草上,“以后都是这样包装。”
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让人做出来的,但不得不说,他们家的风干兔往盒子里一装,陈家原本包装粗糙的风干兔直接上了好几个档次,能多卖好几十文。
果然还是人家有生意头脑,知道做精品。
要是陈苗知道田管事也不是所有的风干兔都这样包装,肯定会骂他是奸商。还是陈苗在经商方面不是很在行,想也知道,直接送去酒楼后厨的吃食,连包装都省了,她就不会被田管事加急找人做出来的包装盒子震慑住了。
“不如二八开。当然,原先的几位客商依然是陈家的,刨去成本,分红单独算给您家。”田管事说着把早就写好的契书递给陈斗。
四六开和二八开相差太远,陈斗又要跟家人商量了。
三人在陈宿的书房研究了一下契书,规定了各自的义务之外,也没有明显的坑,包括如果兔子遭遇灾病导致陈家无法按时交货也不用赔偿郑云起损失,但是相对的,生意有起有伏,亏本的时候郑云起也不负担兔棚的损失,还要承担郑云起运营的成本。
此契五年一签,为了防止双方在得利后会把对方甩开,契书中还有一个约束条款:如果是陈家不想续签,则要将腌制秘方分享给郑云起;若是郑云起不想续签,则将手中除了郑家之外的客户分享给陈家。
“签不签?”陈斗问两人?
“签?”陈宿看向陈苗。
陈苗拿了纸币算了算,按照田管事的目标,一年按照能卖出五十万只算,每只陈家能分到二文钱,那就是一百万文,等于一千贯,等于一千两。他们家还能有一笔兔皮的生意,也能有个千两。
这还没算活兔还有一笔隐形收益,契书里对风干兔的成本定价是基于活兔的基础,达标的活兔十五文一只。也就是说陈苗家的兔子也好,仁义村大家养的兔子也好,会有一个统一的收购价,这个肯定要让养殖户每只最少赚个五文钱,那么一家要是能卖给陈家两百只兔子,最少能赚一两银子。当然,兔子都是各家自己养的,草都是在陈家的地里割的,只用帮陈家割草晒草抵钱。差不多各家养兔子都没什么本钱,最大的本钱是人力,最小的本钱就是那些拌了青菜的麸皮。
这样想想,一只兔子给每家能盈利十文,对于脚踩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想送家里孩子去学堂识字,想翻新房子,想存着给孩子嫁娶,想给家里添置家什……太多了,只要老百姓家有余粮,手有余钱,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自己对经商只有一知半解,郑云起简直就是老天爷送到眼前的金大腿,陈苗为了家里几千两的收入,为了村里的人干瘪瘪的裤腰,坚定的跟陈斗和陈宿点头,“签!”
田管事代表郑云起和陈家订了契后,就要告辞离开了,走的时候带上两千只的货,他要先在郑家的酒楼做前期的营销。他们是合伙人,所以两千只里面有六百只香辣的。
“爹,时间紧急,我们先和村里人开个会吧。”陈苗郑重的把契书放好,和陈斗说。
“是要开。快晌午了,茁满他们回来了让他们去跑腿。”
就这样,仁义村第四次养殖大会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