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里,陈斗他们正问起府城今冬的情况,“府城的雪可有我们勉县的厚?”
小管事捧着茶碗,叹了口气回话:“可不是嘛!府城也被大雪封了整整十天,小的们天天出去查看雪化的情况。那雪,最厚的地方都能淹没小的了,那田里的倒没那么厚,也能没过小的膝盖。小的听其他府上的下人说,府城下头的县城,都往知府递了雪灾的文书,说庄稼被压坏、房屋塌了不少,还死了不少人。”
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补充道,“而且不光咱们利州路遭了灾,听说金国那边的临兆路、凤翔路,过年前就开始下雪,雪势比咱们这边还大。咱们将军为了防备金国借雪灾犯边,从年前到现在都没回府过,一直带着兵在边界巡逻呢,连给别家的回礼都是表少爷抽空备下的。” “唉,这日子啊……”小管事放下茶碗,脸上满是愁绪,“大总管私下跟我们说,这一场雪灾下来,开春后肯定会有不少逃荒的难民。一年年要么是灾要么是乱,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站在门边的陈苗听着,心里也轻轻叹了口气。听完小管事的话,她大概猜到郑云起把货款拿去干什么了。反正她赚钱的目的本就不只是让家里人过好日子,而是能让这些钱帮到更多的百姓。
既然郑云起应该是拿着银子去干要紧的事,而且还是先斩后奏挪用了留给她的分红,可见他要干票大的,十有八九是趁着雪灾未过,拿银子去收购粮食。想到这儿,陈苗撇了下嘴,也就她这么大方的人不会跟郑云起计较了。
陈苗回去趁着墨汁还没有被冻住,把给郑云起的回信也写了。
招待小管事和随行车夫用过一顿丰盛的饭菜。
陈家人把给将军府准备的年礼搬了出来。成筐成筐的风干兔肉和陈苗猎回来冻住的野物,还有一坛子一坛子的农家干菜,以及陈家自己炒的南瓜子和花生这样的炒货。还有祁西岭喜欢的各类辣椒酱辣椒油。也装满了一马车。
“这些都是山里和家里的寻常东西,不成敬意,麻烦管事帮忙捎回将军府。”陈斗笑着把东西递过去,“也让将军和少爷们尝尝我们乡下的味道。”
小管事连忙应下,正指挥着车夫把东西往马车上搬。
陈苗把两封信递给他:“这一封劳烦带给田庄的姜管事,另一封请交给你们表少爷。对了,麻烦你再跟表少爷说一句——算我一份。”
她没明说“算一份”是算什么,但知道郑云起能明白她的意思,不管他筹备粮食是要救济难民,还是要做其他的事,她都愿意跟着出一份力。
小管事连忙双手接过信,小心翼翼地收进怀里,躬身应道:“姑娘放心,小的回去后,定把信亲手交到姜管事和表少爷手上,您的话也一字不落带到!”
送走小管事,陈家众人便坐在堂屋,围着火盆,借着暖融融的炭火开起了家庭会议。火盆里的木炭噼啪作响,映得每个人脸上都亮堂了些,却压不住陈斗和陈宿眉宇间的几分忧色。
“方才管事说了全利州、金国那边都遭了雪灾,开春后难民肯定不少。”陈斗先开了口,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往年一遇灾,粮价就必定往上涨,步入趁现在粮价还不高,多买些粮食囤着,免得往后涨价时慌了手脚。。明日阿苗你再去山东看看,咱们村大半的粮食都藏在那里了,有不妥赶紧找补。”
“好。”陈苗应下,她会武功,虽然不能飞来飞去,但是她一个人穿行村人修的那条山崖栈道确实比别人更快更安全。她还有一个打算需要陈斗的支持,开口接着道:“爹,我觉得今冬的雪下的这么大这么久,春耕的时候会不会有旱情?咱们这里本来春耕就容易缺水,要是天上的雨水都变成雪下完了,那就真的才是灾难。”
“阿苗你从哪里来的消息得知春耕会有旱情?还有,那个下多了雪就会少降雨,是真的吗?”陈宿以为陈苗梦中的老神仙给她预知了什么,于是隐晦的问她。
“小爹,我看书上总是这个地方干旱,那个地方洪灾,便想着这天上的雨水总是有定数的,要是一次就把囤积许久的雨水降完了,那肯定就要好久才能再把天上的水补回去才能再降雨。这雪跟雨一样,都是天上洒下来的水,过年这降雪又大又多,说不定就是一次把水降完了。”陈苗没办法跟古人解释清楚地球上的水循环,但是物质守恒是千古不变的,她这样解释家人也能听懂。
“阿苗说的有道理。”老李头拍了一下膝头,“难怪一年中要是哪个月下雨下的多了,就要好几个月不咋下雨,原来龙王一年布雨是有定数的啊。要是龙王布雨的时候能跟人商量下多好啊。”
陈苗被老李头逗笑了,就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人类都做不到让降雨均匀洒遍大地,更别说是在靠天吃饭,连个催雨弹都没有的古代了。除非真的有传说中掌管雨泽的龙王在,而且这龙王还得是位能跟凡人友好沟通、通情达理的神明,才能让人间年年风调雨顺。
尽管陈苗是带着前世记忆胎穿到大梁的,她依然还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她相信科学,相信人类的创造力,相信人定胜天。当然,即便有胜不了天的时候,肯定是因为人类所能探知的科学领域还不够,并不是因为什么神力才能做到。
陈斗、陈宿对神明的态度向来是信而不迷,他们敬天地、顺时序,不盲从虚妄的神明。不过陈苗梦里的老神仙还是可以信一下,没见阿苗都被老神仙教的这么聪明吗?相信陈苗说的,就是相信老神仙。
“阿苗,你打算怎么做呢?”陈宿问。
“我想的是咱们不是还有一口鱼塘吗?去年没怎么收拾,不如趁现在还不能耕种,我们把那口鱼塘连着两边的地一起挖深一点,这样就能存雪水,等到春耕真的没有水了,我们还能挑水浇地。还有今年咱们就别种水稻了,多种些小麦和番薯,玉米少种些。爹粮食就买大米和麦子。”陈苗越说越觉得要为可能干旱要做的准备太多了,“爹,还要多备些牧草、麸皮,不能让兔子断粮。”
陈斗点头答应了,“本来想不用烧炕了再让阿招搬到那边院子的,到时候请乡亲们吃顿暖屋饭。不如就提前了吧,饭后跟大伙说一声,请大家帮忙挖鱼塘、再给鱼塘围圈篱笆,咱们管饭,另有一份工钱,不让乡亲们白帮忙。”
陈宿也觉得这办法妥当,笑着接话:“暖屋饭本就是该请的,大哥你安排家里就好。我明日去镇上,除了买粮,再多买些肉和菜回来,把暖屋饭办得热闹些。”
“爹,围篱笆太耗材了,不如打听打听谁家有小狗崽,咱们抱几只养着,既能帮着看兔棚,还能守着鱼塘。到时候再在鱼塘搭两间房子,有人时不时住那边看着也行。”陈苗提议,看家护院肯定是大狗好,可是他们家没有养过狗,不知道怎么挑选,“要是师父在家,让他去挑狗就好了。”
“也不知道你师父今年去哪儿过年了,他不在家,家里的酒都没人喝了。”陈宿知道闺女是想她师父了,摸摸她的头,“等爹问到哪家有狗崽了,带你一起去挑。以后狗啊就让你养着,让它们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