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举措看似是制度革新,
实则是将鲜卑的“游牧基因”向,汉的“农耕文明”迁移,】
【即使鲜卑贵族强烈反对,
冯太后人仍然联合汉人臣子,坚定推行。】
【太后和臣子坚定之下,为拓跋宏后续的改革奠定了根基。】
【就在拓跋宏23岁,羽翼渐丰,
准备大展宏图之时,
他最敬爱的祖母冯太后去世了。】
【哀痛至极的他,5日不饮不食,
坚持以中原最隆重的“守孝三年”之礼送行,】
【这在鲜卑贵族眼中,已是不可理喻的汉化信号。】
【失去改革最坚实的后盾,拓跋宏却愈发坚定,
要彻底推进汉化,必须迁都。】
【拓跋宏的祖父拓跋珪,当年把都城定在平城,
是为了防备北方的柔然。】
【如今柔然已不足为惧,
而平城偏远的位置,反而成了推行汉化的阻碍。】
【这里的鲜卑贵族势力太大,
他们守着祖宗的旧规矩,不愿有半分改变。】
【拓跋宏还记得,有一次他提议让太子学习《孝经》,
老臣拓跋丕立刻站出来反对,
并表示,读那些汉人的书有何用?】
【拓跋宏当时没有反驳,
只是默默地看着外面的天空,心里更加坚定,】
【必须迁都,必须把都城迁到中原的中心——洛阳!】
【洛阳,那是在东周、东汉、西晋的故都。
也是汉家文明的心脏,
素有“得洛阳者安天下”之说。】
【只要迁到洛阳,就能离汉家文明更近一步,
就能让鲜卑贵族不得不接受汉化。】
大秦,
始皇帝看向半空之中,仿佛穿过屏幕,与这位皇帝对视,
“这也是一位独行者。”
始皇帝完全能感同身受。
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
也遭受过这些。
只不过拓跋宏的阻力更大,
满朝上下,除了支持他的冯太后,以及极少数人。
余下皆是政敌啊。
“有魄力。”
【可这个想法,一旦说出来,就会掀起滔天巨浪,
于是他想了个声东击西的法子。】
【公元493年,
一场精心策划的南征开始了。】
【拓跋宏亲率百万大军和文武群臣从平城出发,
目的地南齐。】
【一路上秋雨绵绵,路途泥泞,
习惯干燥的鲜卑贵族们苦不堪言,
一个多月后,队伍行至洛阳。】
【人困马乏之际,群臣纷纷跪求停止南征,
拓跋宏知道时机到了,
他提议要么继续南征,要么就此迁都洛阳。】
【身心俱疲的众人最终选择了后者,
一场看似被迫的迁都,实则是拓跋宏汉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但迁都并非终点,而是全面汉化的真正起点。】
【眼前的冲突无处不在,
鲜卑人身穿紧袖窄衣,汉人着宽袍大袖,
言语不通,隔阂就明晃晃的摆在眼前。】
【拓跋宏没有回避,
他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以强权为笔,足以打破这些壁垒。】
天幕下,北魏时期,
正值改革中期,拓跋宏直直地仰着头,
他很想知道后世人对他的评价,
以及,对这场改革的看法。
虽然不会动摇,可若有人能够支持他的话,
他也能轻松一点。
毕竟......
拓跋宏低头,殿下的大臣们的疑惑和怨恨,
他不是看不出来。
【首先是易服为汉服,
他下令,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
鲜卑人都要着汉服的宽袍大袖,】
【他自己率先示范,每天上朝时都穿着汉服。】
【亲自教太子如何系汉服的腰带,
可有些鲜卑老臣还是偷偷穿胡服,
面对偷偷穿胡服的老臣他一言不发,反赠自己穿过的汉服,】
【轻声劝道,
“我们既然用这做中原的君主,就得有中原君主的样子,”】
【除此之外,拓跋宏还规定,
朝廷官员在办公时必须说汉话,
如有违反就要降职。】
【他还对鲜卑的臣子们说,
“我们说汉话,不是忘本,
是因为我们统治的是汉人百姓,百姓如何与我们沟通,
如何相信我们能为他们办事,”】
【最让鲜卑贵族难受的是改汉姓,
将鲜卑复姓改为汉姓,他自己带头把拓跋改成了元。】
【从此,他的名字变成了元弘。】
【其他贵族也纷纷效仿,
独孤改成了刘,丘穆陵改成了穆,步六孤改成了陆。】
【面对抵触者,元宏耐心劝说,
“姓氏只是一个符号,重要的是我们的心,
改成汉姓,不是忘了祖宗,而是让我们和中原百姓成为一家人。”】
【南北朝讲究门第,鲜卑贵族要被中原世俗认可,
联姻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他安排让6位弟弟迎娶汉族大姓之女为妻,
推动鲜卑贵族与汉人世家联姻成婚,血脉相融,】
天幕之下,
除了各个时间的鲜卑人观看,还有汉族的百姓们关注着这件事,
“这位皇帝看上去,还挺好的?”
一位大叔不确定地开口,语气中仍然带着疑问,
“至少,他还考虑我们能不能听懂,
还要加入我们嘞!”
“不错不错,还能考虑我们的,是个好皇帝。”
【北魏的气象渐渐变了,】
【拓跋宏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民族融合,
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承受了太多压力,
有来自鲜卑贵族的反对,有来自民间的不解,甚至来自亲人们的背叛。】
【改革从来伴随着剧痛,
他最寄予厚望的太子元恂,在守旧势力的蛊惑下,
暗中谋划逃回平城,妄图推翻洛阳的新政,复辟鲜卑旧俗。】
天幕之下,
面对太子元恂,拓跋宏面上看不出变化,
只是淡淡地询问,
“太子,告诉朕,你的想法。”
“父皇......”
没有反驳,便是默认。
没有等到下文,拓跋宏闭上双眼,缓缓开口,
“也许在很多鲜卑人的眼里,
我怕是已经背叛了祖宗的罪人。”
可我的功过,自由后人去评说。
【当消息传来,
愤怒、失望与疼痛交织,狠狠撞击着这位皇帝父亲的心,】
【一边是血脉相连的亲子,
一边又是耗尽心血推动的汉化大业,
该如何抉择?】
【最终,拓跋宏以帝王的决绝,
毅然废除元恂的太子之位,直至自其自尽。】
【这不仅是对复辟行为的严厉惩戒,
更是以最沉重的代价,向所有反动势力宣告,
汉化改革的方向,绝不回头。】
【除了太子,还有很多贵族反对汉化。】
【公元496年,就在太子叛逃事件余波未平之际,
一大一场更大的风暴突然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