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阴,在规则流淌的新生三界中,不过弹指一瞬。
昔日泾渭分明的天、地、人三界壁垒早已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袤无垠、光怪陆离的混沌疆域。
在这里,奇迹与灾厄往往相伴而生。
一片被称为“流彩原野”的区域,今日正下着一场“记忆之雨”。
七彩的雨滴并非水珠,而是凝结着无数生灵碎片化记忆的光点。
它们落在地上,会瞬间生长出片刻的幻景。
可能是某个修士顿悟的瞬间,可能是一只妖兽临终的恐惧,也可能只是一段无意义的童年呓语。
生灵们穿梭其间,或捕捉灵感,或沉溺过往,或小心翼翼,唯恐被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洪流冲垮心智。
这便是“有序混沌”赠予的礼物,也是它潜藏的疯狂。
然而,比这更危险的,是那些在规则剧烈流动与碰撞中,偶然诞生的规则孽物。
在靠近昔日北境冰原的“律动冰川”,一群由适应了新环境的修士组成的探索队,正遭遇着这样的恐怖。
他们面前,一团不断扭曲、没有固定形态的暗影正在冰川上蠕动。
它并非实体,而是由“寒冷”、“停滞”、“孤独”等概念在规则激流中失控聚合而成的概念具现体。
它所过之处,并非冻结,而是“定义”。
将触及的一切,包括光线、声音、甚至时间,都强行定义为“绝对的静止与孤寂”。
几名修士躲闪不及,瞬间化为姿态各异的、散发着绝望寒气的冰雕,连思维都被凝固在永恒的刹那。
“结阵!用‘流火符’干扰它!它的规则结构不稳定!”
领队的修士嘶吼着,掷出的符箓在空中化作不断变幻形态的火焰飞鸟,撞击在暗影上,引发一阵规则的涟漪,暂时阻缓了它的扩张。
他们能对抗,却无法消灭,因为这孽物本身就是世界规则的一部分,是可能性衍生的黑暗面。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被称为“遗忘海”的广阔区域,危机以另一种形式呈现。
这里原本是规则的“高速流动带”,充满了无限机遇。
但此刻,海面中心却出现了一个直径超过百里的、绝对的“死寂奇点”。
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能量波动,甚至连“规则”本身在那里都仿佛睡着了,停止了流动。
它像是一个贪婪的盲点,无声无息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
流淌的规则、偶然生成的法宝雏形、乃至误入其中的飞鸟和探索者,都被它吸入,归于彻底的“无”。
一艘试图研究奇点的灵舟,仅仅是被其边缘的“静止力场”擦过,便瞬间失去了所有动力与光芒。
如同被定格的画面,缓缓滑向那永恒的黑暗。
舟上修士的惊呼还停留在脸上,却已发不出任何声音。
“又扩大了三里……”
远处,一名负责观测的地府鬼修记录下数据,魂体因恐惧而微微颤抖。
这些死寂奇点如同世界肌体上不断扩散的坏疽,无法治愈,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蚕食生机。
面对这些源自世界本底的威胁,残存的势力们,心思各异。
在昔日天庭废墟基础上建立起的“新序盟”,主要由部分适应了规则流动的前仙神组成。
他们占据着靠近寒汐星瞳所化“规则核心”最近的区域,试图研究并引导核心散发的规则流向。
希望能像过去一样,建立起一种相对“有序”的秩序。
至少,要遏制规则孽物和死寂奇点的蔓延。
他们建造了庞大的“规则感应塔”,如同触手般伸向核心,小心翼翼地施加着影响。
而在地府深处,以转轮王残余势力和部分强大鬼修建立的“轮回殿”,则持不同看法。
他们认为,规则的流动与混沌是世界的本性,强行引导只会引发更大的反弹。
他们更倾向于研究如何“顺应”与“共生”,利用永恒幼苗的力量,在动荡中为亡魂寻找新的、更灵活的往生之路,甚至尝试与一些弱小的规则孽物沟通。
他们对新序盟试图“掌控”核心的行为充满了警惕。
在广袤的人间界,大大小小的宗门、部落、乃至独立的强者,则在混乱中艰难求生。
或是拥抱变化,或是固守一隅。
有的宗门专精于捕捉和利用“记忆之雨”之类的规则现象,有的则不惜代价寻找能稳定小片区域的“规则奇物”,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区。
混乱,也意味着机会,意味着野心可以不受束缚地滋长。
所有这些势力,无论立场如何,目光都或明或暗地投向那悬浮于九天之上、缓缓搏动的规则核心。
那是寒汐与星瞳存在的最后证明,也是维系这个脆弱新世界的“锚”。
它散发着温和而强大的规则波动,无形中抚平着最剧烈的规则乱流,抑制着更多规则孽物的诞生,甚至能轻微影响死寂奇点的扩张速度。
但它并非无限。每一次规则的剧烈动荡,每一次对抗外域残渣的侵蚀,都让那核心的光芒产生细微的、难以察觉的黯淡。
新序盟想引导它,轮回殿想守护它,野望家想利用它,绝望者想依赖它。
没有人知道,这由牺牲换来的“有序混沌”,最终会将这个世界带往何方。
是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璀璨未来,还是滑向连混乱本身都将被吞噬的、更深沉的黑暗?
混沌的纪元已然开启,而它的暗面,正悄然展露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