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收获盘点:基层治理的典范
县电视台新闻播出的第二天,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石嘴村的村口已经像赶集一样热闹。
昨晚,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挤在有电视的人家里,看完了那条足以载入村史的新闻。许多人是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家的房子,看到那片既熟悉又惊险的后山。
王大炮正被一群半大小子围在中间,唾沫横飞地讲述着他被方记者采访时的“英勇事迹”。
“那女记者问我,‘王大哥,你冲进去的时候,怕不怕?’我咋说的?我把胸脯一拍,我说,‘怕?俺们石嘴村的爷们,字典里就没这个字!林书记都带头往前冲,俺们还能当孬种?’”
他讲得绘声绘色,完全忘了自己当时紧张得搓了半天手,最后憋出来的那句“穷日子,也怕啊”。
周围的村民们听得哈哈大笑,没有人戳穿他。昨天的后怕已经沉淀,转化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他们不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贫困村,他们是上了电视、被全县看到的“英雄村”。
林枫站在不远处,看着这幅生动的画面,脸上带着笑意。陈老蔫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吧嗒着他的旱烟锅,烟雾缭绕中,眼神却比谁都清明。
“书记,这人心啊,就像这地。”陈老蔫低声说,“你荒着它,它就长野草;你用心拾掇,给它浇水施肥,它就能给你长出金疙瘩。”
林枫点了点头。他抬眼望去,村里人的头顶,那些绿色的民心值数字,像雨后春笋般茁壮,几乎看不到一个低于【+80】的。王大炮头顶的数值,更是从【+85,信服\/感激】稳稳地跳到了【+90,崇拜\/拥护】。
整个村子,乃至整个凤山镇,都沉浸在一种昂扬而踏实的氛围里。这种氛围,林枫在系统界面上看得更清楚。
【区域民心总值:+99(万众归心)】
【状态:区域内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对主政者(宿主)拥有极高的信任度与拥护度。政绩光环已形成,无法被掩盖、无法被窃夺。】
+99。距离满值,只差一步。林枫知道,这最后一点,不是靠某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能补上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这种安稳幸福的日子,一天天累积下去。
他开着那辆半旧的普桑,缓缓驶离石嘴村。车窗外的凤山镇,在他眼里,已经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车子经过那条曾经让两家人打得头破血流的田埂。如今,田埂已经被拓宽成了一条结实的水泥路。路的一边,去年还为争地吵得不可开交的张家和李家,正合伙搭起一个塑料大棚。张家的男人在棚里干活,李家的媳妇在路边摆摊,卖着自家地里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有说有笑地招揽着偶尔路过的游客。
看到林枫的车,两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远远地挥着手,脸上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笑容。他们头顶的民心值,早已从最初的【-50,对立\/不满】,变成了如今稳固的【+70,满意\/感谢】。
车子继续向前,来到了镇东头。那家曾经黑烟滚滚、污水横流的老牌造纸厂,已经焕然一新。高耸的烟囱不再冒出呛人的黑烟,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白色水蒸气。厂区门口,挂上了一块崭新的牌子——“凤山文创纸业有限公司”。
厂区旁的河水,肉眼可见地清澈了许多。几个孩子在父母的看护下,正在河边的浅水区嬉戏,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这是十几年都未曾见过的景象。
一个穿着崭新蓝色工服的年轻人骑着电动车从厂里出来,看到林枫的车,他特意停下,摘下安全帽,对着林枫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林枫认得他,是改造期间带头闹过事的工人之一。他头顶的民心值,从改造初期的【-20,担忧\/抵触】,一路攀升,如今定格在【+75,感激\/安心】。
林枫知道,厂子转型后,产品对路,工人的工资普遍涨了三成,还学到了新的操作技术。环境好了,钱袋子鼓了,心里的怨气自然就消了。
这便是治理。它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冰冷的条文,它是张家和李家握手言和后的笑脸,是孩子们在清澈河水里的嬉闹,是工人们鼓起来的钱包和挺直的腰杆。
回到镇政府,林枫刚停好车,就看到办公室的小王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林书记,周镇长让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林枫走进周建国的办公室时,周建国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牛皮纸档案袋,似乎在等他。
“来了。”周建国转过身,将档案袋放在桌上,示意林枫坐。他的眼眶有些发红,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你小子,现在可是咱们清源县的大名人了。”周建国半开玩笑地说,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欣赏。
林枫笑了笑:“都是周镇长您领导有方。”
“少给我戴高帽。”周建国摆了摆手,神情严肃起来,“我给你看样东西。”
他把那个档案袋推到林枫面前。
林枫打开,抽出里面的文件。是周建国亲笔写就的那份推荐报告。熟悉的派克钢笔字迹,力透纸背,洋洋洒洒数千言,将他来到凤山镇之后的所有工作,事无巨细,条分缕析地总结了一遍。
从盘活企业到发展旅游,从人才引进到化解纠纷,再到这次的塌方事件……周建国不仅写了他的功绩,更写出了这些功绩背后的思路、格局和深远影响。
林枫一页一页地翻看,心里像有一股暖流淌过。他没想到,周建国对他的工作,竟了解得如此透彻,评价得如此之高。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报告,这是一位长辈对晚辈倾尽心力的提携与肯定。
看到最后那句“郑重向县委推荐,建议将林枫同志提拔至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予以重用”,林枫沉默了。
“周镇长……”他抬起头,想说些什么。
“你不用说。”周建国打断了他,“凤山镇这个池子,对你来说,已经太小了。把你留在这里,不是爱护你,是耽误你,也是耽误清源县。”
他站起身,走到林枫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今天上午,已经把这份报告,亲手交到了县委陈书记的案头。”
林枫的心头微微一震。
周建国看着他,眼神复杂而欣慰:“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看县里的考量了。不过,你小子也别闲着,这两天,县里肯定会有动静。你把镇里的工作再梳理梳理,做好交接的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我……”林枫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行了,大男人别婆婆妈妈的。”周建国笑道,“你是我周建国一手提起来的兵,你走得越高,我脸上也越有光。滚蛋滚蛋,赶紧去忙你的。”
林枫拿着那份报告的复印件,退出了周建国的办公室。他心里很清楚,这份报告递上去,意味着什么。周建国几乎是以自己的政治声誉做担保,将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接下来的几天,凤山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林枫的名字,以前只是在凤山镇家喻户晓,在县里少数关注经济发展的干部圈子里有所耳闻。而现在,随着石嘴村新闻的持续发酵和周建国那份推荐报告的流传,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县政府大院里讨论度最高的词汇。
有人佩服他的能力和手腕,认为这是清源县官场多年未见的新气象。
有人嫉妒他的平步青云,在背后酸溜溜地说他是运气好,走了狗屎运。
更有人,则是在暗中观察、评估。他们想知道,这个没有背景、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究竟是会成为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还是会成为一颗冉冉升起、足以改变现有格局的新星。
林枫对此恍若未闻,他依旧每天处理着镇里的日常事务,深入各个项目点,检查工作进度。只是,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周围人看他的眼神,已经和从前完全不同了。那里面,有敬畏,有好奇,也有审视。
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早已扩散到了凤山镇之外,在整个清源县的范围内,荡漾开来。
这天下午,林枫正在办公室整理试点村庄的下一步发展规划,桌上的电话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县城座机号码。
他拿起电话,喂了一声。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略带威严的男声,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是林枫同志吗?我是县委组织部,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