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民心触动:教育公平的沉重使命
返程的路,比来时更加漫长。
那辆半旧的越野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像一条被扔进激流的破船,每一次摇晃都让车厢里的人五脏六腑跟着移位。司机老刘不再说话,只是闷头抽烟,烟雾在狭小的空间里缭绕,呛得人眼睛发酸。
秘书小芹的脸白得像一张纸,她死死抓着门上的扶手,胃里翻江倒海,却一声不吭。来时的那点新奇与兴奋,早已被黑石沟小学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那间昏暗的教室和王建国校长最后那句沉重的话语,碾得粉碎。她时不时偷偷抬眼,看一眼身边默然无语的林枫。
林枫靠着车窗,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倒退的荒山与农田,但他的眼神没有焦点。他的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在黑石沟小学看到的一切。
是那间用木板隔出来的、四面透风的校长办公室。
是那个用粗铁丝拧成的、歪歪扭扭的篮球筐。
是那几十本封面破损、被孩子们翻得卷了边的图书。
是那本被撕破后又用透明胶带仔细粘好的、写着“我要当医生”的语文课本。
最后,所有的画面都定格在王建国校长那张布满沟壑的脸上,和他那句轻飘飘却重如千钧的话。
“为了‘优化布局’,下个学期,我们学校……可能就要被撤掉了。”
优化布局。
林枫在心里咀嚼着这四个字,一股冷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能想象出,在县教育局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某位领导指着地图,用激光笔圈出像黑石沟这样的几十个“教学点”,然后用一种冷静而理性的口吻,阐述着撤点并校如何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效率、优化师资配置。
每一个决策,听起来都那么科学,那么高瞻远瞩。
可他们没有看到,这个“优化”的决策,对于黑石沟那二十八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要告别唯一熟悉的王校长,每天多走二十里崎岖的山路,去一个完全陌生的、或许根本融不进去的中心小学。意味着其中一些家庭贫困、或是年纪太小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这二十里山路,而彻底告别课堂。
一个用红头文件和冰冷数据构筑起来的“优化布局”,正在无声无息地扼杀二十八个孩子,以及他们背后二十八个家庭的未来。
这比贪污腐败更可怕。
贪腐是毒瘤,是看得见的恶,能激起民愤,能用手术刀切除。而这种打着“科学决策”旗号的懒政与冷漠,却像一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毒素,它用合规的流程、漂亮的报告做外衣,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侵蚀着一个地方最根本的活力与希望。
车子驶过一个村口,几个刚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土路上。一个看上去年纪最小的女孩,不小心摔了一跤,沾了满身的泥。旁边的母亲赶忙跑过去,心疼地拍打着她身上的泥土,却没有一句责备,只是默默地牵起她的手,继续往前走。
林枫的目光,落在那对母女身上。
就在那一瞬间,他清晰地看到,那位母亲和那个满身泥泞的小女孩头顶上,浮现出两行深蓝色的数值。
【-60,失望\/无助】
【-60,失望\/无助】
这深蓝色,不同于王海那种代表着警惕与试探的灰色,也不同于贪官们那种代表着憎恶与敌视的血红色。这是一种冰冷、沉寂、如同深潭般的颜色,它不激烈,却更让人心悸。它代表着一种被耗尽了所有希望之后的平静的绝望。
紧接着,林枫的视野里,更多的蓝色数值浮现出来。路边田埂上歇脚的老农,村口小卖部里唉声叹气的妇人,那些背着书包、眼神却黯淡无光的孩子们……他们的头顶,都飘着或深或浅的蓝色数值,汇成一片压抑的、沉默的海洋。
【-50,焦虑\/无奈】
【-70,担忧\/无奈】
【-60,失望\/无助】
之前那“+99”的区域民心总值带来的些许成就感,在这一刻被这片蓝色的海洋彻底冲刷干净,甚至让他感到一阵灼人的羞愧。
他明白了。
他抓了贪官,追回了扶贫款,百姓们拍手称快,给了他近乎满值的拥护。但这就像是给一个重病之人喂了一颗止痛药,暂时缓解了最剧烈的疼痛,却没有触及到病根。
而教育,就是这个地区的病根。
扶贫,扶的不仅仅是钱袋子,更是脑袋。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给那些深陷泥潭的人,一根能够向上攀爬的绳索。如果连这根绳索都被人以“优化”的名义剪断,那所有的扶贫,都将是治标不治本的无用功。
“林县长,”司机老刘透过后视镜,看到了林枫阴沉的脸色,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这种事,年年都有。文件上说得好听,叫‘资源整合’。说白了,就是嫌麻烦,省钱。一个老师管几十个娃,跟一个老师管几百个娃,在县里看来,花的精力是一样的,发的工资可差远了。”
老刘弹了弹烟灰,话里带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沧桑。
“我们当司机的,迎来送往,啥样的领导没见过。有心气的,刚来的时候也像您这样,下去转一圈,回来气得拍桌子。可然后呢?报告写了,会开了,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这网太大,牵扯的东西太多,一个人,顶不住的。”
小芹听着这话,心里更难受了,她小声辩解道:“刘师傅,林县长不一样的!”
“是,是不一样。”老刘咧嘴笑了笑,那笑容里有几分认同,但更多的是过来人的悲观,“林县长有本事,把扶贫办那帮蛀虫都给办了。可办贪官,那是抓贼,抓一个少一个。这教育的事儿,不是抓几个人就能成的。这就像是治病,得慢慢调理,得花大钱,还得熬时间。咱们县,最缺的就是钱和时间。”
车厢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老刘的话虽然糙,但却说到了点子上。
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远超林枫的想象。它牵扯到财政的窘迫、人事的僵化、城乡发展的巨大鸿沟,以及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不是一场能够速战速决的歼灭战,而是一场艰苦卓绝、需要一寸寸往前拱的阵地战。
他甚至能预见到,如果自己真的要插手这件事,将会遇到多大的阻力。教育局会用数不清的“困难”和“规定”来搪塞他;财政局会哭穷,拿不出钱;甚至那些受益的县城学校的家长,都可能因为担心自己的资源被分薄而站出来反对。
这确实是一张网,一张由现实、利益、人情和规则交织而成的大网。
车子终于驶回了灯火通明的县城。街道宽阔,霓虹闪烁,与黑石沟那片沉寂的黑暗,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强烈的反差,像一根针,深深刺痛了林枫。
他没有回家,也没有回招待所,而是让老刘直接把车开回了县政府大楼。
“林县长,您……”小芹看着他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睛,有些担心。
“你先回去休息吧。”林枫的声音很平静,但熟悉他的人会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已经做出了某种决定的坚定,“明天早上,帮我把那箱教育局的材料,按年份和类别,重新整理一遍。”
“啊?那……那么多……”小芹下意识地惊呼,但看到林枫的眼神,她立刻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用力地点了点头,“好的,林县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林枫独自一人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他没有开灯,只是走到墙边的地图前,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凝视着那片代表着清源县的版图。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黑石沟”那个小小的黑点上。
他知道,像黑石沟这样的地方,在清源县,还有很多很多。
他想起了王建国校长的无奈,想起了那个小女孩满身的泥泞,想起了那一行行深蓝色的【失望\/无助】。
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是自己作为副县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凝聚民心最重要的一环。
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变得无比清晰,无比坚定。
他缓缓坐回自己的办公椅,在黑暗中静坐了许久。然后,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意念微动,调出了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那“+99”的区域民心总值依然耀眼,但林枫的目光没有停留。他看向自己的个人民心点数,经过上次反腐的巨大成功,点数已经积累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他的视线,缓缓下移,最终落在了那个闪烁着微光的图标上。
【民心商城】
他的手指,在虚空中,轻轻地点了下去。